第112章朕有降龍之力?!

楊憲並沒有急著鋪設揚州到京城路段的車軌。

他在揚州各縣周圍地形仔細勘察了一遍後,他決定先在揚州試點,將揚州城與府內各縣銜接在一起。

這樣就能最大化,利用揚州資源。

因為揚州城附近已經被楊憲開發得差不多了,楊憲將目光對準了府內各縣,準備把一些生產基地放在縣裡,甚至是直接到村這一級別。

有了這個軌道車。

他對整個揚州掌控力,會變得更加強大。

軌道列車的難點在於鋪設軌道,而鋪設軌道的難點,則是在於用來行車的軌木。

為了反腐和提升硬度,這些木軌都必須得提前放在滾燙的桐油內煎熬。

待桐油完全滲透軌木後,還要進行下一步的陰乾加工。

如此反覆幾次後才能使用。

製作工藝,有些類似古代的藤甲的路子。

這邊楊憲繼續在搗鼓著軌道列車。

另一邊,隨著嚴冬的正式到來,新一年的大棚蔬菜也終於是徹底成熟了。

今年楊憲直接加大了投入力度,直接搞起了大棚基地,上萬畝地種的全都是大棚蔬菜。

反正冬天,其他東西也種不了。

加大生產的同時,價格自然無法賣得像去年那麼高。

不過當大批的青菜、黃瓜、芹菜、菠菜等一系列新鮮蔬菜湧入京城時,徹底將京城有錢人幹懵逼了。

要知道去年,他們還得是排隊限量購買。

今年不僅不限量,而且價格還下來了這麼多。

這對於他們,只能說是幸福來的太突然。

不過即便明記果蔬說不限量,這些有錢人還是搶瘋了。

他們可不想連著幾個月時間在家苦哈哈沒滋沒味地啃乾菜。

如果是以前,還能忍受,可現在已經吃過大棚蔬菜的他們再也回不去了。

人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他們不曾見過陽光。

楊憲要做的事,就是把這束陽光照進大明,各行各業,每一個角落。

這樣一來,冬季大棚蔬菜的名聲算是徹底打響了。

不僅僅只是京城,連帶著整個江南一帶都被震驚了。

江南這一帶,別的不多就富商多,整個冬天,驅車前來揚州拉菜買菜的商戶絡繹不絕。

親自前來交接貨款的王月憫,對於楊憲突然如此大規模擴大生產,表示擔憂。

“你這麼做幾乎吸引了江南道所有有名氣的商人過來了,你就不怕被人偷學了去?”

楊憲對此倒是不在意,開口笑道:“你以為大棚蔬菜,真的就只是簡簡單單支個棚子就行了,裡面可是有學問的.”

京城。

時間一晃。

國子學的重建工程終於完成。

朱元璋親自帶隊檢閱了翻新的國子學,看著煥然一新的國子學,此時咱老朱心情還是非常高興的。

“真是氣派啊.”

站在新修的國子學大門前,朱元璋臉上笑容怎麼也藏不住。

“學子們,在這裡頭舞文弄墨,那可有如直接坐在龍宮裡啊.”

要知道從元末戰亂一直到現在,已經有二十來年沒有舉辦過科舉了,由此可見這第一次恩科的重要性。

來年開春恩科已經定下來了,距離恩科開始也要不了多久了,而這個國子學則是代表著朝廷的臉面。

“寒窗十年苦,功成天下知。

學子們一旦金榜題名,那就是躍升龍門了.”

李善長跟腔道。

“進去瞅瞅.”

朱元璋大手一揮,邁步走了進去。

可走著走著,忽然不對勁了。

只聽“啪嗒”一聲。

朱元璋回頭一看,發現腳下一塊方磚竟然出現裂痕,他環視了一眼身後眾臣。

眾人此時都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就見著朱元璋抬起右腳,用力一腳踩了下去。

然後在眾目睽睽之下,朱元璋竟然一腳就把地上的一塊方磚給踏碎了。

沒錯,就是直接踩碎了。

不知道的還以為他老朱,練過什麼蓋世神功呢,內功深厚,能夠內勁外放呢。

這路上的方磚是一般人能踩碎的嗎。

那就只有一種可能,這翻修的施工隊偷工減料了。

朱元璋臉上笑容瞬間消失,抬起頭,一臉陰沉地看著眾人。

“這石材為何如此脆薄啊?難道這就是恩科大試的龍道?”

“大試那天,是不是所有的學子都要從這條龍道入內啊,如果讓他們踩出個大窟窿來,他們會怎麼想啊?!”

“說話!”

負責陪同檢閱國子學的李善長見此,連忙在一旁解釋道:“陛下息怒,或許此處用料是偶爾疏忽.”

“偶爾疏忽.”

朱元璋看了李善長一眼,不置可否,轉身沉默著繼續往前走去。

進了內殿,朱元璋走到一根根殿柱前,拍打了幾下,在聽到回聲後,臉色立馬變了。

直接抽出護衛身上的佩刀,手起刀落。

本應是實木的殿柱,居然是空心薄木灌的砂石。

朱元璋這下終於徹底怒了。

如果之前方磚還可以解釋是偶爾疏忽所為,那麼眼前這些殿柱,是怎麼洗都洗不白了。

“這是樑柱,還是棺材板。

大明的首次恩科,就敢如此糊弄,朝廷的恩典都讓小人們偷吃了!這裡頭一定有貪官作祟,咱查出來,一定把他給砍了。

然後將他的腦袋就埋在那個龍道上的窟窿裡,讓天下士子,都從他的腦袋上踩過去!”

“請陛下放心,臣一定查出這個吃裡扒外的東西.”

李善長開口道。

朱元璋看了李善長一眼,壓了壓怒意,他心裡知道此次貪汙八成離不開淮西勳貴,因此將此事交由李善長查案顯然不妥。

“此事就不勞煩韓國公了.”

他心裡已經有人選了,這種事情,還得是劉伯溫。

回宮後,朱元璋立馬召見了劉伯溫,和他講了國子學重修工程貪墨一案。

決定將此事交由劉伯溫的督察院來查辦。

劉伯溫沉吟了片刻,給朱元璋推薦了一個絕佳人選。

“誰?”

“督察院御史,潘隆雲.”

對這傢伙,朱元璋印象深刻,在眼中就是一個二楞子。

不過倒是一個敢講真話的。

原本朱元璋是屬意讓劉伯溫自己來負責此事,不過劉伯溫既然這麼說了,也只能是點頭答應。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親親我的吻魚

及川澈

迷霧異變

直接摟住

人生的最後一次失敗

夕陽下武神

月溪霜

燕過南山

六十年代打工人

秋天的信

名柯:白月光救贖行動

貓貓愛吃喜久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