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君威

“袁世振在山東推行的鹽改進行的怎樣了?”朱由校沒有理會錢謙益他們,反而看向朱國祚、畢自嚴幾人,面色平靜的問道。

“稟陛下。”

朱國祚作揖道:“截止到本月,內閣接收到的對應奏疏,在山東治下的灶戶轉民,已基本上推動落實了,這部分灶轉民都得到妥善安置。”

“在山東釐清的官營鹽場,基本上都已重新運轉起來,此外在濟南、青州、登州、萊州等府沿海地帶,開設的海鹽場皆已竣工……”

當大明內外出現的戰爭與衝突,在持續的發酵與推進之際,涉及到大明內部的一些事宜,也都在按部就班的推進著。

儘管大明的不少地方,都受到了內外戰爭與衝突的影響,不過基本層面的安穩還是能確保的。

特別是朱由校倚重的那批棟樑肱股,他們在各自的轄區內都發揮著作用,一方面穩定住地方的局勢,一方面推動著既定部署的落實。

壓力就該給做官的人身上,既然選擇了做官,那就不能光享受著種種待遇與名望,卻不去幹實事吧。

至於大明的底層群體,朱由校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力給他們減負。

從廢除攤派遼餉,到永不加賦,再到詔免加派……這些牽扯到大明上下的政策,都是在給中樞與地方為官者戴緊箍,讓他們不敢輕易去觸碰這些紅線,繼而減輕對於底層的壓榨與盤剝。

誰要是敢去公然觸碰這些,那就千萬別叫朱由校知道了,只要是知道了,即便是天王老子來了,該殺也必然會殺!!

“叫袁世振急赴兩淮,整頓兩淮鹽政!!”

聽完朱國祚彙報的種種,朱由校劍眉倒張道:“調遣靖武軍離京赴兩淮,在袁世振整頓兩淮期間,敢有任何異動者,著靖武軍鎮壓威懾!!”

完了,事情鬧大了。

跪地的錢謙益、孫如遊聽到此言,心底無不是驚顫起來,袁世振去了兩淮,那可比戚金危害更大啊。

畢竟戚金是武夫,有些貓膩他根本就不懂,但是袁世振不同啊,其先前就在兩淮待著,那知道的事情肯定很多。

關鍵是袁世振去兩淮,並非是孤身一人前往的,天子親軍之一的靖武軍也跟著去了,這可就不好玩了。

說起靖武軍、虎賁軍這些重組的天子親軍,朝中先前根本就不知情,天子在毫無徵兆下就組建了,關鍵是這些軍隊的糧餉開支,悉數都由天子內帑撥發,這讓朝中的很多人知道後,根本就找不到任何理由反駁。

而這恰恰是朱由校想要的!

槍桿子還是掌在自己手裡更牢靠,連吃的用的都是他這位天子給的,那底下的將士就沒有任何理由背叛他。

現在壓力大點歸大點,等到一些腌臢事被掃除乾淨,牽扯到軍費開支的額度,朱由校就會在外朝有司明確,每年撥發多少軍費開支必須形成定例,且每年要保持多少增幅,這是必須要敲定的。

今後大明文官想要染指軍權,那一頂蓄意謀反、圖謀不軌的大帽子,必然是要扣到他們頭上的。

“還有,內閣頒發上諭至兩淮。”

在諸臣思緒萬千之際,朱由校繼續道:“著戚金等袁世振他們至兩淮後,就領一批人給朕去南直隸!!”

“祖陵衛、皇陵衛都爛成什麼樣子了,那南京的孝陵衛呢?那興都的顯陵衛呢?給朕一個個的整飭,先去南京,再去興都!!”

“臣遵旨。”

朱國祚當即作揖應道。

只是聽到此言的內閣諸臣,無不知道天子的想法,整飭孝陵衛、顯陵衛那不過是表面罷了,關鍵是天子想震懾宵小了。

要是在這期間,戚金率部敢查出些別的來,只怕南直隸(應天府)跟湖廣(承天府)兩地都將不太平,到時究竟會發生什麼,這是誰都不好猜,也不敢去猜的。

畢竟天子是眼睛裡不揉沙子的。

“在兩淮被逮捕處決的那幫奸佞,悉數編進奸佞錄中,將他們生前犯下的惡事,給朕悉數寫下來。”

朱由校冷冷道:“朕要叫全天下的人都知道這幫傢伙幹了什麼,編撰出來的新一期奸佞錄,給朕多刊印些,天下各府州縣皆派發,這銀子內帑出了!”

“既然做了大明的官,就別想著發財,想發財就別做官,誰要是敢違背這條鐵律,那朕不介意拿《御製大誥》找他們論道論道!”

這事兒還沒有完啊。

殿內站著的諸臣,在聽到天子所講之言,無不生出了想法,尤其是跪地的孫如遊,此刻是無比的後悔。

早知道是這樣的話,當初就不該不堅持自己的想法,任由一些人在浙江肆意妄為啊,這下好了,有了兩淮這件事,只怕在浙江的崔呈秀等人,必然不會善罷甘休的。

這幾個月以來,朝中的局勢到時不那樣動盪了,但是遼東等地的動盪,卻深深的影響到了朝堂,甚至還影響到了很多地方。

這期間不知有多少雙眼睛在盯著朝廷。

朱由校就是要透過這種方式,來告訴那些藏在幕後的既得利益群體,一個個都別他孃的太過分了,真要過分的話,那就玩吧。

越是在這種情況下,就越是一步都不能退。

尤其是在東南諸省那邊。

沒有誰比朱由校更清楚,東南諸省是埋著大雷的,一場波及極廣,持續極長的奴變可就處在爆發的邊緣。

在史料記載中涉及到此事的很少,甚至乾脆就沒有,但是朱由校卻知道,這不過是東南諸省的一些官紳,嗯,投效建虜的那幫二五仔,為了遮擋住這件事的影響,不讓後人再循著舊蹤反抗,而特意在史料中抹除掉了。

奴變產生的影響太大了。

這等於說動搖了名門望族的根基。

朱由校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因為奴變造成的動盪太大了,這會動搖大明對東南諸省的根基。

但是打擊所謂名門望族,所謂縉紳群體,朱由校是絕不會手軟的。

今後大明想要持續對外開海,一個服從於中樞的東南諸省是前提,沒有這一前提了,獨靠北方諸省興起的港口是遠遠不夠的!

在朱由校的整體構想下,北方諸省主要負責北疆各地,中原及西北諸省主要負責西域地域,東南諸省主要負責南洋地區,西南諸省主要負責中南半島,各部分都要形成強有力的支撐核心才行。

這無疑是一個宏偉的藍圖,或許在天啟一朝無法全面落實,但是這一宏偉藍圖至少要在天啟朝奠定根基,不然構建漢文化圈就沒有支撐的樑柱了,那麼就算大明真打下很多地方,到最後也會因為沒有支撐起來而面臨倒塌……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人在崩鐵,但咒回能力

最喜歡希兒的銀狼

海賊:刺客信條

二七廣場

失憶後被全城追殺?

朝三暮亖

小師弟太健談了

七點的凋零

後宮登基

青色黛玉

心念嶼你

陽臺的小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