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君臣奏對

薊遼總督、遼東經略、遼東巡撫三尊地方要職,隨便拎出一位都是封疆大吏,朱由校充分了解相關奏疏和案牘,逐步梳理出這些職官的權責構架,這也令朱由校很是感嘆,就權力制衡、以文制武、避免獨大、預防藩鎮這一塊兒,大明所定的統治制度的確很強,但也註定一些問題附生。

“王卿此前奉詔暗查薊密永等處,這一路的所見所聞所想,恐不是向御前呈遞密奏,就能悉數明確的吧?”

朱由校端起茶盞,呷了一口,看著面色驚疑的王在晉,語氣平靜道:“當前在這朝堂之上,不少人嘴上關心遼事,喊著響亮的口號,要提防建虜,要鎮壓叛亂,要解決遼局,可是付出行動的有嗎?”

朱由校嘴角露出一抹輕蔑笑意,就當前的大明廟堂,位居高位的袞袞諸公,哪些是心憂社稷、心繫天下的,哪些是空談誤國、釣譽沽名的,朱由校看的很清楚,不過心裡清楚歸清楚,有些事情卻只能穩紮穩打。

官場上的風氣壞了,那絕非朝夕間就壞掉的,必然有一個過程堆疊,所以想逆轉敗壞的風氣,同樣非朝夕間能辦到的。

“朕知道,卿家若是接下這封中旨,接替文球就任薊遼總督,勢必會被不少人詬病,甚至指摘群攻.”

朱由校撂下茶盞,繼續說道:“但是朝廷沒有時間了,在遼地,大明與建虜必有一場大戰,此戰必將影響遼地格局。

大明若勝,則依託遼地優勢逐步反制,繼而分步鎮壓建虜叛亂。

大明若敗,則將喪失在遼的戰略主動,建虜必將在遼長驅直入。

此戰何時會打朕不清楚,但朕清楚一點,建虜定不會給朝廷太久時間,拖得越久,他們所掌優勢就越少.”

“陛下是想要整飭關內嗎?”

王在晉神情嚴肅起來,向朱由校作揖道。

“知朕者,王卿也.”

朱由校微微一笑道:“沒錯,朕是有這個打算,但整飭關內一事,不是上嘴皮碰下嘴皮,說說那般簡單的。

這必將是一個漫長過程。

不過在那一戰打響前,朕希望王卿能將諸兵備道先整飭出來,客軍援遼,朕已經不抱希望了。

遼地治下太過複雜,不過朕對熊卿有信心,遼事重擔,不能獨靠熊卿一人擔著,朕要分擔,王卿也要分擔。

直隸境的諸兵備道能整飭出來,則供應遼前戰事所需糧草輜重,就能得到保障,力保前線廝殺的大軍,可以沒有後顧之憂的與建虜交戰.”

遼事有太多的人摻和,就註定內在的複雜性,想要確保遼事的安穩,想要確保遼地的安穩,就必須要收權才行。

朝堂上,地方上,凡是有些職權的,與之有相關聯的都能插兩嘴,伸一腳,那遼事到底該聽誰的?

薩爾滸一戰大明敗的不冤,連思想都沒有統一,你一言我一語,遇到實際問題就推諉拖沓,遇到務虛問題就張牙舞爪,這一戰不敗都天理難容,只是這一敗,令無數健兒戰死沙場,令無數百姓命喪黃泉……

同一時期下的建虜,內部同樣有分歧和矛盾,甚至也比較尖銳,可是當外部出現威脅時,建虜上下皆能緊密圍繞奴酋努爾哈赤而動,這是大明比不了的。

“陛下英明.”

王在晉神情動容,順勢就跪倒在地上,向朱由校行跪拜之禮,“依臣之愚見,遼事不僅在外,更在內,想要鎮壓建虜叛亂,就必須要勠力同心,整軍備武,整飭各處,唯有這般方能鎮壓叛亂.”

“卿家請起.”

朱由校站起身,朝王在晉走去,彎腰攙扶起王在晉,“朝堂上的事情,有朕在,哪怕秩序混亂,朕也有信心把控好。

遼前有熊卿在,朕也安心。

唯獨薊遼總督這個位置,朕不放心啊,儘管文球做的很穩,可進取心太差,太多問題沒有解決。

像卿家呈遞的密奏,言明各處衛所糜爛,諸鎮武備鬆弛,朕知曉這些後,可謂是寢食難安啊,如若建虜繞開遼前,不求在遼地與朝廷交戰,而取道蒙古,甚至說服蒙古各部,閃擊京畿,那到時朝廷必危啊!!”

王在晉臉色微變,一時不知該講些什麼。

王在晉是瞭解軍務的,是清楚這種可能真要出現,將會給大明帶來什麼,儘管這種可能性很小,可萬一呢?

大明的江山社稷,豈能用萬一來報以僥倖?

“朕這裡有份名單,朕希望他們能出任諸兵備道.”

在王在晉驚疑之際,朱由校轉身朝御案走去,拿出一份名單,“先把諸兵備道梳理清楚,再設法整頓衛所,甚至必要時可裁撤部分衛所,確保對遼輸送的絕對安穩,而待遼地那一戰真打起來,朝廷能取得終勝,則可攜遼前大勝之威,再謀整頓薊密永諸鎮邊軍要務,其中利害,卿家能明白朕心嗎?”

王在晉神情有些複雜,似天子所講的這些,他要真的去逐一落實,那勢必會成為眾矢之的,被推到風口浪尖上。

原因很簡單,此舉無疑會動很多人的利益,這一刻王在晉有些躊躇,更夾雜著猶豫,本身事情就難做,說梳理諸兵備道,那衛所安穩,邊鎮安穩,是不是也要兼顧到?可在拖欠軍餉的前提下,各處士氣不振,軍心不穩,如何能確保他們的安穩呢?

這就是大明最難的地方,牽一髮而動全身,不是說動了某處,其他就沒有任何反應,坐看變動產生。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此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啊.”

朱由校感慨道:“如果人人都只在乎名,在乎利,而忘了天下,忘了社稷,那大明的處境只會愈發艱難啊,遼地叛亂,那將只是個開始,更大的危機還在後面等著.”

“臣…願領旨.”

王在晉不再遲疑,眼神堅毅起來,鄭重朝朱由校行跪拜之禮,“哪怕再難,臣也定粉身碎骨,為大明社稷盡忠,為陛下盡忠!”

“好,好.”

朱由校攙扶起王在晉,“能聽到卿家之言,朕心甚慰啊,卿家放心大膽的去做,有朕在,絕不會讓卿家受半點委屈.”

明確新任薊遼總督人選,收縮部分涉遼職權,這是朱由校針對遼事的重要一環,朱由校要將薊遼總督轄區,打造成供應遼前的大後方,做好後勤大管家的職責,至於遼地,有了遼東經略,就不可能再有遼東巡撫,兩者是斷不能共存的,大明要打贏鎮壓建虜這一戰,在鎮壓叛亂的程序中,要逐步解決遼地滋生的弊政!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是大總裁

葳蕤南枝

心聲都被聽見了

靜夜尋風

世臻

文書小靈

四人友誼,你退出

江與燕的契約

無限流白月光

落夕恆秋

林瀟夕夢縈的新書

林瀟夕夢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