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百態(1)

正午的日頭很毒,泛著金光的琉璃瓦,晃的人不敢直視,燥熱,讓人的心情煩躁。

乾清門。

輪值的諸侍衛上值軍銳士,猶如雕塑般挺立,著甲挎刀,縱使汗水不斷冒出,卻沒一人膽敢擅動。

新君中旨特設皇家近衛都督府,特召部分在京勳貴赴任領職,每隔數日,就會有數條新規頒佈,伴隨著外朝的風波漸起,拱衛皇城與宮城的禁衛體系,也在悄然間逐步的調整和完善。

“為何今日所定巡查,點卯會空缺兩次啊?!”

乾清門的值房裡,一道鏗鏘聲響起,“此前都督府就多次三令五申,負責巡查沒有點卯,就等於沒有巡查,這兩次的巡查何人帶隊?!”

“千戶,您聽卑職說,此事是這樣的……”

“別跟老子說這些,皇家近衛都督府的職責,就是要確保皇城和宮城的萬無一失,乾清門乃何等重要之地,竟然敢出現此等紕漏,你這個日值官有幾顆腦袋!”

“千戶,出現的兩次巡查點卯未記,並非卑職疏漏所致,實則是司禮監有不少奏疏案牘,急等著要送至御前,卑職作為日值官,需帶隊進行搜查,以確保每位至御前者沒有攜帶違禁之物……”

“這些是理由嗎?規矩就是規矩,既在皇家近衛都督府任職,就要知道,任何的疏忽和紕漏,都有可能造成隱患和威脅,此前頒佈的那些新規,要求做到逐條熟記牢背,你他孃的記到狗肚子裡了?”

班房裡響起的聲音,讓趕至乾清門外的王在晉聽到,臉上流露出異樣的神情,皇家近衛都督府,從天子頒旨特設以來,在朝野間的爭議就沒有斷過。

雖說上疏規諫此事者眾多,講什麼的都有,不過天子的態度是明確的,這部分奏疏悉數留中,根本就不給這些人繼續進行的機會。

也是在此等特殊境遇下,內廷變得愈發嚴密起來,與先前有任何風吹草動,就能很快傳遞到宮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王在晉於乾清門外,接連經歷數道門禁流程,尤其是在進行搜身時,那種猶如提線木偶的感覺,讓王在晉生出些許煩躁。

然而在想到天子特召,王在晉也不好耽擱,在進行完搜身以後,遂快步朝乾清宮方向趕去。

特設籌建的皇家近衛都督府,作為拱衛皇城和宮城的特殊組織,在新募集的諸近衛隊伍,尚未真正定型以前,朱由校就是要用這種制度,來重新將規矩豎起來。

即便是特召進宮,如若沒有特賜玉牌,不管是誰,該進行的搜查必須進行!

規矩乃是維繫秩序運轉的根脈。

不知從何時起,亂,似乎成了大明的主流常態,朝堂中樞亂,地方有司亂,就好像有雙無形大手,始終在撥動著百態大明。

朱由校倘若想改變大明,就必須將諸多的細節做足,這絕非是在小題大做,而是在彰顯皇權的神聖和威儀。

“臣…兵部左侍郎王在晉,拜見陛下!”

行至乾清宮的王在晉,站於東暖閣外,瞥了眼在外靜候的太監宦官隊伍,朝殿內拱手作揖道。

“將這幾封奏疏派人發至內閣,詔修兩朝實錄一事,明明朝中有不同的聲音,為何內閣卻視而不見?”

“涉及諸案的奏疏,給朕悉數留中,派人去都察院和六科問問他們,國朝所設的科道諸官,難道就是死盯著既定之事不放,而忽略其他要事嗎?”

“即刻派人傳召徐光啟進宮,國子監的一些讀書人,不想著溫習課業,以備科舉金榜題名,好好修習聖賢之道,日後好為國朝社稷分憂,卻一個個擅議起國政了,這股歪風邪氣是該治治了.”

王在晉沒有等到天子傳召的聲音,卻聽到天子接連的質問,而就在王在晉遲疑之際,數名太監從殿內退出,看都沒有看王在晉一眼,或捧著奏疏,或低首前行,繞開擋路的王在晉便朝乾清門而去。

“王侍郎,皇爺召你覲見.”

王在晉皺眉之際,乾清宮太監劉若愚走出來,看向王在晉說道。

在劉若愚的引領下,王在晉低首走進殿內,還沒來得及再度行禮,就被朱由校出言打斷。

“行了,大規矩就免了.”

打量著眼前的王在晉,盤坐在羅漢床上的朱由校,神情看不出喜悲,“給王卿賜座斟茶,王卿,朕今日召你進宮,就是想問問王卿對薊密永三協現狀瞭解多少?”

從明確遣派曹化淳帶隊密赴遼東,朱由校對於圍繞遼事的輻射區域,就進行相應的瞭解和分析,特別是薊密永三協這一區域,那絕對是重中之重。

嗯?

王在晉心生疑惑,他不知天子召他詢問薊密永三協之事,究竟是何目的,難道是不滿現任的薊遼總督?

“陛下,臣忝為兵部左侍郎,然督河道事尚未移交,涉及到薊密永三協之事,屬兵部尚書親問.”

思緒萬千的王在晉,沉吟剎那,朝天子作揖道:“臣雖對薊密永三協事瞭解些,但所知也僅限於公文間所記,陛下若想知曉上述事宜,應召兵部尚書奏對.”

一想到新君此前的所作所為,這讓王在晉沒有直接答覆,而是想要用這種方式,來試探天子究竟是何意。

不愧是從地方一步步歷練上來的,說話做事就是嚴絲合縫。

朱由校露出淡淡笑意,顯然對王在晉的這種態度很滿意,就時下的大明官場,最缺的就是這樣的人。

“王卿,朕就不拐彎抹角了,直接開門見山了.”

朱由校收斂心神道:“朕近幾日御覽了不少奏疏案牘,涉及薊密永三協的有很多,就時下複雜的遼事,朕心中始終有些不放心,薊密永三協之重要,朕不過多的贅言,王卿也是清楚的。

所以朕想讓卿家,以兵部左侍郎之名,離京趕赴薊密永三協各處,進行一次完整的巡察諸事,期間的所見所聞所查,要及時呈遞進京讓朕知曉,卻不知卿家是否願擔此重任?”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舔了三年後,系統說我攻略錯人了

枝遼遼遼

如雲至

雙向解螺旋分子

狐小小狸

豬豬寶貝貓貓

孽徒你要當爹了

騎著蝸牛登珠峰

桃源聖手小神醫

淘氣的二寶

未晚z

南塘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