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一出好戲

“怎麼都不說話了?”

文華殿內,朱由校環視殿內群臣,語氣平靜道:“楊漣他們齊聚午門,叩闕以鳴不平,朕想問問諸卿,逮捕一批妄議朝政、妖言惑眾、罔顧事實的鼠輩,朕是對,是錯?”

朱由校的聲音不大,卻足以讓殿內諸臣聽到,聽清。

殿內站滿了人,略顯擁擠,天子話音落下,殿內卻陷入沉寂。

此事的出現和發展,本就超出多數人的預料,在這場因午門叩闕而臨時召開的御前廷議上,沒有人輕易地敢發表看法。

都在觀望。

都在揣摩。

午門叩闕本就少見,反觀朱由校的處理手段,不可謂不高明,沒有直接下場去直面楊漣他們,沒有因此事生怒行廷杖。

既然是一場政治鬧劇,那就不能獨站在皇帝的思維去考慮,要走文官的路線,讓他們無路可走!

辯駁批判,引據論點,不就是文官所擅長的嗎?

好啊!

那就讓在京的高階官員,全都悉數召到午門來,讓你們近距離的去感受,誰也別想躲在一旁去觀望。

不表態可以,不來不行!

既然做官了,吃著皇糧,拿著俸銀,掌著職權,那就千萬別矯情。

吃我的,用我的,還罵我?

天底下沒有這等道理!

“陛下!楊漣他們罔顧事實,是非不分,沒有查明真相,就冒失的聚於午門叩闕,在朝引起極其不好的影響.”

心裡憋著火的張維賢,見那幫文官遲遲沒有站出表態的,想起在午門時,自己被楊漣反嗆的那些話,徑直從朝班中走出。

你是先帝欽定的顧命之一,我也是顧命,就因我是大明勳貴,便矮你一頭了?

“…為一己私利,就在午門叩闕,蓄意擾亂朝局,如若不加以嚴懲的話,那國朝威儀何在?禮制何在?宗法何在?御史言官是有聞風而彈之權,但是絕不代表可以不顧事實,這有違科道創設之本意……”

張維賢是越說越激動。

看來張維賢在整飭京營期間,動輒就被一些文官上疏彈劾,儘管那些奏疏都留中了,不過這心裡也是憋有火氣啊。

不錯,這才是大明勳貴該有的表現嘛。

朱由校表面沒有變化,心裡卻笑了起來。

大明的朝堂,怎麼能獨文官能發聲,勳貴也要發聲嘛,武將也要發聲嘛,不然不就成一言堂了?

一言堂,要不得!

“臣附議!”

“臣附議!”

張維賢的話音剛落,內閣首輔方從哲就站出來附和,而禮部尚書孫如遊緊隨其後,前者也是憋了一肚子火,後者是想趁勢添把柴。

明眼人都瞧出這場午門叩闕有問題,甚至一些人在心裡暗暗揣摩,被天子下詔逮捕的那批人,跟午門外跪著的人,私底下究竟存在何種關係。

楊漣啊楊漣,伱們真是糊塗啊!

“陛下,臣有異議.”

韓爌心裡暗罵楊漣他們,徑直從朝班中走出,朝朱由校作揖行禮,提出了不同意見,“臣覺得英國公此言有失公允,或許楊漣他們的行為,或多或少有偏激之嫌,可那也是為了國朝啊,絕非像英國公所言那般,是為了一己之私利。

畢竟逮捕了那麼多人,其中不少是讀書人,眼瞅著鄉試要召開,此乃國之要事,關係到國朝……”

“有失公允?”

朱由校向前探探身,打斷韓爌所言,笑著反問道:“韓卿講的這些,朕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是朕做錯了?”

“縱使民間有妄議朝政之風,顛倒黑白之實,暗諷朕昏聵,朕也要聽之任之,畢竟是讀書人嘛,說什麼都是對的,而朕做什麼都是錯的.”

“陛下!臣絕無此意!”

韓爌心下一驚,忙出言解釋道:“臣從沒有……”

“那韓卿到底是何意呢?”

朱由校輕飄飄道。

殿內氛圍急轉直下。

天子的態度和想法,令人揣摩不透,這使得很多人心底都忐忑起來。

朱由校御極登基以來做過不少事情,可很多都是乾綱獨斷下所做,這跟在位時間長的神宗皇帝,亦或在位時間短的光宗皇帝,都是不一樣的。

無法揣摩到天子心思,是最讓外朝有司的文官群體最忐忑難安的。

揣摩不透天子心思,如何對症下藥?

“錢卿,你覺得朕做錯了嗎?”

在各方驚疑之際,朱由校看向朝班中的錢謙益,被天子突然點名,令錢謙益心跳猛地加快。

莫非天子知曉了什麼?

這不可能啊。

在此等態勢之下,錢謙益緊張的走出朝班,而鄒元標幾人的表情,開始變得有些不自然了。

眼下此等事態的演變,和他們最初所想不一樣啊。

誰都沒有料想到,楊漣他們齊聚午門居然敢叩闕,老老實實的去營造一種勢,向天子請諫不好嗎?

而在午門叩闕之事發生,天子一沒有召見楊漣他們,二沒有譴內監錦衣衛行廷杖,反而召在京廷臣齊聚午門。

午門外的吵鬧持續很久,又跑來文華殿開御前廷議,至於掀起此風波的楊漣一行,一個都沒有得天子召見,眼下還在午門外跪著呢。

“陛下何錯之有?”

有些緊張的錢謙益,面對超出他預料的局勢,拱手作揖道:“國朝有任何事宜,自有有司來商榷,民間豈能進行非議,倘若人人都這般沒有規矩,那天下豈不亂套了?”

此言一出,讓在場眾人流露出各異表情,甚至一些人的表情,或多或少變得有些不自然。

看來東林黨內部的分歧和算計已有對立之勢。

一直在觀察的朱由校,瞧著殿內所聚諸臣的變化,尤其是那些東林黨人,更堅定心中所想。

都是一丘之貉!

東林黨也好,齊楚浙黨也罷,亦或宣、昆等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東林黨在朝勢起是事實,不過隨著大批東林黨人陸續進京,聲音也跟著多了,這必然會影響內部團結。

這個黨也好,那個派也罷,只要是牽扯進黨爭,別管是有意無意,本質就是想要爭權奪利,不然攪合進來做什麼?

還是要做好裁判這一角色。

想到這裡的朱由校,心裡暗笑起來,既然有這麼多的參賽選手,想要積極踴躍的表現自己,那麼他這位大明皇帝就不能受到影響,拋棄裁判這一角色,親自下場去跟這些參賽選手角逐,這不是自毀優勢嗎?

看他們去爭去鬥,自己發揮裁判優勢,始終貫徹拉一批,抬一批,壓一批,殺一批的準則。

“這樣說來的話,楊漣他們齊聚午門叩闕,其實所為不是想替那些被逮捕的人鳴怨,而是為了別的事情吧?”

朱由校悠悠道:“不過到底是為了什麼事呢?在諸卿齊聚午門時,朕就一直在想此事,直到朕想到紅丸移宮兩案,不止是楊漣他們這樣想,恐諸卿也有不少人都是這樣想的吧?這旗號打的,真是夠隱晦的啊!”

此間無聲。

誰都沒有想到,天子會這樣直白的挑明,事情是這個事情,但用怎樣的話講出,怎樣的場合引出,那還是不一樣的。

掃視著殿內所聚諸臣,朱由校雙眼微眯,在有些時候就要善打直球,別跟外朝有司的文官群體繞,不然很容易就會被他們給繞進去,那樣即便掌握有優勢,最後不佔理的反而是你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山河美豔之偃花

亭亭玉立的東平懷王

快穿之炮灰以抱制暴整頓位面

餘暉璃茉

從小說變成現實開始

末班

相逢便夠

澤小光

清冷仙君俏公主

有點麻了

Z總駕到,嬌妻腐乳哪裡逃

東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