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度量衡釐定

“清查有司虧空一事,心中的那根鉉不能松.”

朱由校坐在寶座上,看著被留下的畢自嚴和朱國祚,“兩位卿家要秉承一個準則,對事不對人,別人怎樣想不重要,重要的是兩位卿家怎樣做,在京有司的歷年開支都要詳查,不搞擴大,就盯緊在京有司衙署即可.”

“真要有牽扯到地方的,倘若背離朕適才所講的,可暫時性的擱置下來,不把朝堂上的某些不好風氣,傳遞到地方有司去.”

“朕知道清查有司虧空,是件吃力不討好,且極易得罪人的苦差事,只是就眼前的朝局和風氣,不下狠心去查這些的話,那有些人的想法就不會改變.”

畢自嚴、朱國祚流露出各異的神情。

眼下天子的態度和表現,和剛才是有較大不同的,他們比誰都要清楚,天子所講的這些,將會是之後清查虧空的基準。

“陛下,臣覺得趁著此次清查虧空,涉及戶部的一些調整,可順勢明確下來.”

畢自嚴想了想,朝朱由校作揖行禮道:“單一個裁撤攤派遼餉,不足以改變當前國庫的問題,像淘汰冗兵冗役,興復屯田,嚴查軍餉冒領,清查隱田私田……”

“諸如這些事情,卿家不必再向朕請示什麼.”

朱由校擺手打斷道:“戶部尚書這個位置,朕既然讓卿家來做,那便是支援卿家所做種種.”

“戶部有司的差事,無疑是最難做的,牽扯到了錢糧,再小的事情也是大事,即便卿家不多想,那別人也會多想什麼.”

“朕對卿家就一句話,放心大膽的去做,踏踏實實的去做,戶部,朕絕對信任卿家,萬事有朕,卿家無需顧慮什麼.”

“臣遵旨.”

畢自嚴心底生出一股暖意,神情略有動容的作揖應道。

自從做了戶部尚書,瞭解的情況越多,畢自嚴就越是感到頭大,爛攤子太多,爛賬壞賬太多。

他這個大明的管家,要考慮的問題太多,各項開支如流水,各項稅收卻很難,財政收支失衡了。

倘若不設法開源節流,財政窟窿只會越來越大。

面對如此複雜的財政壓力,倘若沒有天子的信賴和支援,即便他畢自嚴有天大的本事,可以改變的也是微乎其微。

“接下來兩位卿家就辛苦些.”

朱由校微微一笑,看向畢自嚴、朱國祚說道:“遇到任何棘手的問題,可能會對朝局產生影響,無需顧慮其他,直接進宮見朕就行.”

“臣等遵旨.”

二人當即作揖應道。

干預遼左之戰的種種部署,朱由校都按部就班的推進落實了,該他做的都做了,之後除了管好特定隊伍的錢糧軍需輸送,涉及到戰爭的種種,就靠他信賴的那幫文武了。

這也使得朱由校的精力和注意,開始再度傾斜到朝堂上來。

為了避免外朝的文官群體,這個黨,那個派,有人盯上遼東,或者想攪亂時局,以破開當下的困局。

朱由校必須要在朝堂營造緊張氛圍,叫多數文官的精力和注意,都聚焦到朝堂本身才行。

清查有司虧空不是目的,大明從上到下都爛透了,真要是去鋪開了查,那腌臢事絕對能把人氣死。

將事情侷限於京城朝堂,一個是叫人人都緊張,一個是以查促改某些風氣,一個是追繳虧空銀,一個是為畢自嚴謀勢。

大明的中央財政體系,牽扯到調整和改變的,前幾年,朱由校是不打算插手的。

先叫文官出身的畢自嚴,按著文官的思路謀改,把冗雜的賦役體系先梳理一遍,紓解收支失衡的難點,改善國庫空虛的事實,避免動輒就奏請內帑撥銀的情況。

畢自嚴在前搞這些時,朱由校要做的就是開闢內帑稅收,抓好內廷諸多產業,儲備和培養財稅人才。

待到初期謀劃有效落實和改變,中後期的稅改謀劃,就可以逐步的推行起來。

任何政策都離不開人貫徹落實,沒有忠誠可靠的人才,去各地有效落實推進,那再好的政策也是空談。

畢自嚴他們離開乾清宮,清查有司虧空一事,也在悄然間在外朝有司傳開,一時間關注此事的人很多。

不過對於這些變化,朱由並沒有太在意,他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做,沒有時間,也沒精力去留意這些。

乾清宮。

東暖閣。

“過去兵仗局做的事情,諸卿表現朕都在心裡記著.”

朱由校從寶座上起身,看向被臨召的王徵、宋應星、焦勖等人,“不過有件事情,朕覺得諸卿要集思廣益,儘快在兵仗局內推動明確,即度量衡再釐定一事,這不止牽扯到火器火炮的標準化,更涉及到各式軍械的標準化,甚至今後研製火器、火炮、火藥等領域,對一些引數的要求要更精確才行.”

王徵、宋應星、焦勖等人聞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流露出各異的神情,這些是他們沒考慮到的。

“就像檢驗火銃的威力,是以射程遠近,破壞威力來論的.”

見眾人這種反應,朱由校繼續說道。

“而火銃射程多是以‘步’來作為衡量標準,只是諸卿不覺得這個數值,存在太大的偏差嗎?”

“陛下說的沒錯.”

宋應星點點頭道:“其實像這些情況臣等都考慮過,火器火炮想要統一標準,進行制式量產,就必須要革新一些參考才行,否則難免會存在較大偏差,這一問題不能解決,兵仗局研製新式火器火炮等,後續將會遇到不少棘手麻煩.”

是個大才。

朱由校露出讚許的神情,其實對於此事,他也是在駱養性領著一批傳教士歸京,才想起來要做的。

涉及工業領域的發展,不是拍拍腦袋做個決斷,就可以扶持起來的,這必然需要一個較漫長的時間週期,而想要叫工業穩步發展起來,必須要有一套標準才行,其中更精確的度量衡標準,是務必要敲定下來的。

“朕有一些想法,先前都逐一寫了下來.”

朱由校朝御案旁走去,背對著王徵他們幾人說道:“諸卿可先帶回去探討一下,要是覺得可行的話,就逐步明確度量衡釐定標準,像長度、斤兩、數字這些,最好可以驗算出明確錨定,確保這套新的度量衡體系,能推動兵仗局研製生產.”

“此外像遊標卡尺這些器械,諸卿也要設法明確下來,既然大明的火器火炮要發展,要改變,就必須要搞好才行,不能說投入大量人力財力物力,到頭來什麼都沒得到,這樣是不好的.”

“臣等遵旨.”

王徵、宋應星他們無不作揖應道。

大明其實在某些領域的探索,是領先這個時代的,不過受種種因素的影響吧,使得這些領域不被人重視。

在朱由校的眼裡,尊儒興科是必須做的事情,畢竟人才培養關乎國運,但是教育不該侷限於科考做官這一項,似其他領域的人才培養,也務必要緊抓起來才行。

只是有些事情吧,不是一個急就能辦成的,要逐步的去改變,去調整才行,畢竟大明疆域太遼闊了,一個政策想真正見到成效,或許需要數年時間才能看到。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月流煙渚

by不語

萬人迷美神總是修羅場中心

拖稿一萬年

開局成海軍,我墨鏡一戴誰也不愛

阿熙吃胖了

送你一束白山茶

溫昀晗

全球靈異:十人求生小隊

聞情泣血

異氣世界

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