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國本,斷不可動搖

發展是講究規律的,不是想怎樣就能怎樣的,現下大明的矛盾很多,尤其是中樞朝堂黨爭難消,且貫穿時間極長,看起來爭的是權,實則是在奪利,因為有了權,才能有效干預政策決斷,這背後的底層邏輯,溯本求源下就是南北之爭,加之小冰河時期的降臨,使得這種爭鬥愈發尖銳。

“近來華匯銀號、便民社的發展遠超預期,國舅是沒少勞心費神啊.”

朱由校坐在寶座上,御覽著所持奏疏,露出淡淡笑意道:“按著當前的勢頭來看,最遲到明年,華匯銀號就能在北直隸所轄諸府設定府級分號,並沿著運河滲透進山東治下開辦分號。

不錯,只要用心辦事,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不過便民社的發展是否有些太快了,待到明年北直隸下轄各府縣,皆能籌設起各級便民社,其中的監管如何保證?畢竟朕籌設便民社的初衷,是為了平穩民間糧、布、棉、煤、油等各項日需價格.”

“啟稟陛下,臣是這樣想的.”

坐在錦凳上的王升,微微低首道:“為了確保便民社能實現平穩市價的特性,臣思前想後,以及陛下先前所言,臣明確了便民社省、府、縣三級構架,以吸納北直隸諸府縣各群體,確保便民社能儘快覆蓋北直隸。

且在這一基礎上,明確各級監管、責任追溯、省級臨派監察、異地查賬等新規。

簡單些來說,就是省級便民社,擁有極強的自主監管權,除了日常監管各府便民社賬目外,還會不定期臨派監察縣級便民社,此外在省級便民社的主導下,還會開展異地查賬的行動,以此確保便民社整體平穩.”

“那國舅又如何保證,他們不會私下勾結,行欺瞞之事呢?”

朱由校放下御筆,抬頭看向劉朝。

“朕提出的這些,是讓伱們考慮商榷的,不是強制性的.”

為此朱由校也想好辦法。

“說什麼了?”

王升有些躊躇,看向朱由校說道:“眼下華匯銀號在各地儲銀合計有723萬兩,其中多集中於京城、通州、天津等地,多以一年儲息為主,三年、五年儲息較少,華匯銀號本銀有800萬兩,但這些時日的商貸、信貸等業務開展不錯,其中商貸佔銀300萬兩,信貸佔銀200萬兩,利息比儲息要高不少,但比民間高價貸低很多,這也……”

朱由校一直在打擊世襲特權,斷不會讓另類的世襲特權增多。

便民社存在的意義,是幫助朝廷平穩市價,尤其是像糧、煤、油、布等日常所需,朱由校沒想過靠便民社賺多少銀子。

便民社不具備官身特性,最大的好處就在於查抄時無需顧慮,日常你若是聽話,則一些便利可以給你,但要是不聽話,想要趁亂牟利,攪亂秩序安穩,那就滾吧,先查抄了,再拍賣那部分銀股,且這項權力,將有效集中在中樞手中,地方僅有協辦權。

一個是等等看,還是諸行的一成銀股,至於價格,就只能根據當時情況來論,這也算是朕給華匯銀號的讓利,國舅回去後,可以內部商榷後再定.”

朱由校合上奏疏,笑著看向王升道。

適才在王升心裡,還想將這種模式復刻到華匯銀號上,向天子稟明所想,畢竟這樣一來的話,華匯銀號也能迅速擴張。

只一項鑄幣權集中,便牽扯到中樞與地方,朱由校做事就是這樣,要麼別做,要做就做到極致。

鑄幣權要收歸中樞,私鑄要嚴厲打擊,鑄幣稅要穩步推進,這一系列組合拳可以有效打出來,那中樞財政將獲得穩定財源,甚至伴隨著大明國力強盛,涉及鑄幣稅的獲益,將隨著對外擴張持續增加。

“陛下,三年繳清600萬兩,恐怕難度有些大.”

便民社也好,華匯銀號也罷,發展和收入都是有目共睹的,這也使得王升在民間,有了財神爺的稱號,每天想拜訪王升者不計其數。

此外違反該條新規者,將取消或降低在華匯銀號信貸份額,願意持銀購股的人,多半是看重華匯銀號的實力,而便民社就是一個媒介,何況這一媒介,雖秉承薄利多銷的理念,但每年經營得當,也是能分到不少紅利的。

朕給有兩個選項,一個是諸行的一成銀股作價50萬兩,合計600萬兩,分三年移交給內帑,利息另算。

官辦機構不是設立的越多越好,這個度必須把握好,不然貪腐、虧空等腌臢事,都將由中樞財政承擔,最終轉移到底層群體身上。

“皇爺~”

儘管從東暖閣離開,不過王升的思緒,卻依舊在天津十三行上,對於天子的決斷,王升歷來最重視,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身份,最重要的一點,是天子所明確的決斷,真的做起來以後,是有可觀變化的。

“戶部最先得到訊息,內閣等有司也知曉了,眼下有不少朝臣都在抨擊此事,說什麼……”

“還有件事.”

“臣有法子.”

不過就眼下而言夠用了。

“天津要設對外口岸了,天津十三行也籌設起來了.”

朱由校微微一笑道:“朕就是覺得華匯銀號發展的不錯,不然,朕持有的天津十三行銀股,是不會對外售賣的,行了,朕還有政務要處置,國舅就先退下吧.”

只是王升哪裡知道,朱由校之所以將華匯銀號,交由他暫時執掌,初設時允部分人持銀購股,是為了暫時繞開朝堂,避免被一些人瞧出什麼,所以才用這種形式,初步明確大明的金融領域。

而在王升離開沒多久,提督大內行廠的劉朝,低首走進東暖閣內,向伏案忙碌的朱由校稟道。

“這是怕觸碰到某些既得利益吧.”

待到便民社覆蓋大明多省,便民社就將進行分拆,只以省級為主體,而王升持有的那部分銀股將統歸到少府名下,籌建對應的監管機構,實現官督民辦的構想,便民社不具備官身特性。

王升心有餘悸,忙作揖拜道。

朱由校放下茶盞,看向王升繼續說道:“今後天津這個地方,會有不一樣的變化,華匯銀號在天津的分號,今後要著重發展才行,涉及信貸層面的份額,對應可向上提一提,相關案牘和卷宗,國舅可以帶走,與內部進行商榷,看看天津分號該怎樣定義好.”

就以便民社為例,最大作用就是調節市價,膽敢違背這一特性,跟朝廷對抗,跟官府最抗,那下場就一個,死!

你所嗤之以鼻的,別人求爺爺告奶奶想進。

“說國本不能動搖,大明一向重農抑商,倘若朝廷允許此等事形成,那國朝安穩將成為笑柄.”

王升微微一笑道:“便民社所定社規第一條,即存貪腐行為、內外勾結、哄抬市價者,一經查處則百倍罰之,且便民社會封殺他們,凡與相關合作者,便民社將不再與其合作採買事宜。

聽著王升所講的種種,朱由校露出讚許的神情,雖說便民社定下的社規,仍存有一定的漏洞。

朱由校端起御案上的茶盞,看向王升說道:“不過華匯銀號斷然不能這樣,除了那一批民間資本外,再吸納新人進來,哪怕是一個,都要呈報到御前來,華匯銀號牽扯到的層面眾多,不宜有太多人參與.”

這也是為何當初籌設銀號時,朱由校是以華匯命名,而沒有以大明,皇家等字號進行命名的原因。

“便民社這樣發展可以,倘若在北直隸施行得當,則可以在各省進行復刻,人手委派國舅要費些心.”

涉及金融領域的扶持和發展,勢必是觸碰諸多人利益的過程。

有些權力要分級,有些權力要集中,中樞性質的世襲特權,地方性質的世襲特權,朱由校都要收到籠子裡。

待到上述謀劃穩步推行,則華匯銀號的私人銀股,將逐步收歸國有統轄,對待這批人,朱由校會拿別的利益置換。

“朝中有司呢?”

“臣遵旨.”

“臣遵旨.”

最為重要的一點,是便民社統籌採買權,皆集中於省級便民社,涉及到易儲存的各項採買,皆會指派特定的人進行採買,按……”

“涉及天津十三行、天津口岸的部分事宜,內廠已對外散佈開,眼下在京城議論此事者很多.”

當然了,任何組織發展到一定規模,就必然會出現壟斷、貪腐等行為,這絕對是無法避免的事情。

劉朝大著膽子,強忍心頭懼意,如實向天子稟道。

王升作揖應道。

“臣告退.”

朱由校想了想,伸手對王升道:“朕在天津十三行掌有半數銀股,朕打算拿出一部分銀股,讓華匯銀號來認購,這是穩賺不賠的買賣,是持續獲益的財源。

朱由校嗤笑道:“繼續關注此事,對了,把華匯銀號想介入的口風,也伺機傳遞出去,差事做漂亮點,別叫人覺察到什麼.”

“奴婢遵旨.”

劉朝忙作揖拜道。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反派的白月光?

昭潼

般若浮生不知雪

如盈

末世求生,搞笑

小黑子來咯

嘿,小孩,快到碗裡

楊淮芷

開局神豪系統,我還怎麼輸啊

茶沐漩

制世間妖,管世間魔

寒蟬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