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再添把火

朝陽東昇。

寒風呼嘯。

殿外與殿內的溫差,形成了鮮明對比。

一縷金光透過窗戶照在地上。

“陛下~”

一道略帶慵懶的聲音響起,正坐在龍榻上穿靴的朱由校,笑著轉過身,伸手輕撫張嫣的面龐。

“想睡,就再多睡會兒。”

朱由校柔聲道:“朕是喜歡早起了,等睡好了,再叫人來服侍你。”

“臣妾……”

張嫣聽後,玉頰卻微紅起來,眉宇間流露出幾分羞澀,想起這幾夜經歷的事情,她就覺得羞死人了。

平常在坤寧宮時,這個時辰也都起了,但在西苑待的這幾日,怎樣睡都覺得身體乏累。

“好啦,再多睡會兒吧。”

看出張嫣的羞澀,朱由校微微一笑道:“等朕鍛鍊完身體,進早膳時與皇后一起。”

說著朱由校俯下身來,親吻了張嫣的額頭,而張嫣就像觸電一般,羞澀的將腦袋埋進被窩裡。

“呵呵~”

朱由校笑笑,隨後便起身朝殿外走去,不管是在何時,不管是怎樣忙碌,每天雷打不動的鍛鍊,是從沒有停止過的。

“拜見皇爺!”

從殿內走出的那刻,殿外候著的諸多太監宮女,紛紛作揖行禮,在西苑的核心區域,是不準有外男進出的,規矩就是規矩。

不過提到規矩,朱由校這位大明皇帝,在御極登基的初期,要比多數皇帝都要相對的舒心,無需起的很早去請安,只要能將外朝給震懾住,制衡住,就不必等到及冠方能親政,這還是很少見的。

“不要打擾皇后休息。”

看了眼在魏忠賢幾人身旁站著的女官,朱由校語氣平靜道。

“奴婢明白。”

那女官忙作揖應道。

“走吧。”

朱由校說了句,便朝玉熙宮外走去,魏忠賢、劉若愚等一眾太監宦官,則低著腦袋跟在後面。

每天雷打不動的鍛鍊,內廷上下沒有不知道的。

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算做出的成績再斐然,可是身體垮掉了,人沒了,那一切都是過眼雲煙。

皇帝又怎樣?

沒有將想做的都做成,後面的人依舊是能推翻的。

“皇兄!”

“陛下!”

一路走到乾明門這邊,先一步趕到的朱由檢、朱聿鍵二人,見到御駕過來,露出笑意朝御前跑來。

自搬到養心殿去住,每天要到乾清宮進修,他們每天也要跟著鍛鍊的,這一習慣是保持下來了。

“起的夠早的。”

看著跑來的二人,朱由校露出笑意道:“朕不是說了,在西苑休沐的這幾日,可以睡個懶覺,無需像在乾清宮進修那樣。”

“習慣了。”

朱由檢笑著道:“到時辰就睡不著了。”

“真不起來鍛鍊,反倒覺得少了點什麼。”

朱聿鍵緊隨其後道:“這樣反而感覺怪怪的。”

見二人這樣,朱由校也沒有多說別的,就開始活動前的熱身,越是在天冷鍛鍊的時候,就越是要提前做熱身,不然鍛鍊沒鍛鍊成,反倒叫身體出毛病了。

每每到這個時候,隨駕的魏忠賢、劉若愚等一眾太監宦官,都會遠遠的跟在後面,不去打擾自家皇爺。

所謂自律,那不過是博眼球的事,別看朱由校每天起的很早,還要處理政務,但是身體勞累的時候,該休息就休息,想玩些什麼放鬆心神,那都是會去做的,每天嚴格按著計劃表做事,明顯就是反人性的。

人活在人世間,最重要的就是隨心,只是能做到隨心的卻寥寥,畢竟有太多的人,要為了碎銀幾兩而忙碌,這才是現實。

鍛鍊是極其枯燥的,且還是在寒冬之下,這對一個人的意志考驗太強了,而這恰恰也是朱由校堅持的原因之一,面臨的挑戰與困境這般多,沒有極強的意志去支撐,那是很容易洩氣的。

半個時辰鍛鍊下來,朱由校覺得全身很暖和,但是被汗水浸溼的衣服,卻讓他覺得有些不舒服。

“抓緊回去洗漱沐浴吧,吃完早膳,今日隨朕一起回乾清宮。”

看著略顯氣喘的二人,朱由校活動著身體,“正月初六了,也該回乾清宮了,只怕在宮外啊,不知吵鬧成什麼樣子了。”

“是。”

二人點點頭應道。

從乾清宮前來西苑休沐,朱由校就給司禮監去了旨,只要不是軍機要務,不是圈定的諸事,一律不準送到御前來。

休息就好好休息。

忙碌就認真忙碌。

別最後就因為一些瑣事,最後休息沒休息好,忙碌也沒忙出成績,那就等於是在浪費時間!

回到玉熙宮的朱由校,舒舒服服的泡了個熱水澡,清晨鍛鍊帶來的些許疲憊,等他洗漱完畢後,早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披著大氅的朱由校,從暖房裡走出來時,在外恭候的魏忠賢卻走上前,手裡捧著一封奏疏。

“陛下,鹽法侍郎袁世振呈遞奏疏。”

嗯?

聽到此言的朱由校眉頭微挑,伸手接過眼前的奏疏,離京巡視各處的袁世振歸京了?

帶著這種疑惑,朱由校開啟奏疏看了起來。

“這個袁世振還真夠狠的啊。”

不知過了多久,朱由校露出笑意,嘴角微微上揚道:“山東的情況本就複雜,更牽絆著很多人的注意,將鹽改放到山東去,這不就是嫌火燒的不夠旺嗎?哈哈…”

看來山東的火,還要再添添柴了。

站在原地的魏忠賢、劉若愚幾人,聽到自家皇爺所講,儘管他們不知袁世振呈遞的奏疏,上面都涉及到什麼了,可聽話聽音,在御前服侍這麼長的時間,他們早就熟悉自家皇爺的脾性了。

“燒吧,燒吧,不把山東燒乾淨,今後的事就難辦咯。”

朱由校合上奏疏,看向魏忠賢道:“魏伴伴,派人去召袁世振進宮,明日,朕要召開御前廷議,叫內閣諸臣參加。”

“奴婢遵旨。”

魏忠賢忙作揖拜道。

朱由校沒有想到承接山東漕運案的,是袁世振的鹽改疏,原本他是想再等幾日看看,若是朝中沒有別的風波,那他就要做些別的事,但既然袁世振的鹽改疏遞上來了,且角度切入的極好,那不如就順勢搞起來。

鹽改嘛,只要能成,是能幫國庫開源的。

不過在朱由校的謀劃下,只要他謀成的事情能做成,大明的經濟能夠實現蛻變,鹽稅,今後將是國庫稅收中佔比最少得。

畢竟鹽稅,在小農經濟下的佔比很重,但是隨著經濟構架的改變,一朝稅收的方向,也會隨即發生著改變。

等到什麼時候大明不再徵收農業稅,那麼改革就算初見成效了,農業發展是需要扶持的,底層群體是要持續減負的,而這部分的替代,朱由校早就想好了承接群體與方向!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絕配,我最愛的眸色

勿柑

月光下的沼澤地

菜瓜c

清蝶

陳思卿

落晴鳶

醉落拓

鬥羅之虛無稱王

漢堡莫有肉

離大譜!重生八零我成了前夫後媽

隅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