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西夷北上

從國朝層面明確開海通商之策,對於制度守舊、思想不開放的大明而言,必將經歷一段漫長的道路,畢竟在開海的背後藏著太多利益,想要以朝廷為主構建大航海大海貿,絕非是說說那麼簡單。

儘管在隆慶一朝,大明宣佈解除海禁,並且選擇開放福建月港對外,然而在朱由校的眼裡看來,這無疑是一種妥協。

隆慶開關是具有一定積極性,有效緩解內部矛盾,東南倭亂威脅減少,但不可否認的一點,也導致民間海貿私販更為猖獗,這些可都與朝廷無關,別說是往返賺取的銀錢了,就連關稅朝廷也都收不上來,如此便埋下不少隱患。

一個不能以朝廷為主的開海體系,不能透過頻繁的海貿徵收關稅,從而增強大明的海上力量,這在朱由校看來無疑是失敗的。

處在當前這種秩序大變革時期,倘若沒有抓住寶貴機遇,趁勢搶佔海上戰略要地,那麼大航海的紅利便一去不復返!

大明現有的海上力量,除了福建水師尚且具備一定實力,別的根本就不值一提,即便是福建水師,然而在朱由校的眼裡,也僅是一支近海守備力量,完全不具備遠洋海戰的能力。

所以緊密圍繞北方諸省沿海地帶,積極發展海貿,著重刺激造船,扶持新興群體,革新造船技術,便是朱由校必須促成落實的戰略。

至於說大明的東南諸省,何時將治下的那些魑魅魍魎徹底掃清,將南北之爭轉化為南北互補,朱由校才會以中樞朝堂的名義,大力扶持與發展東南諸省各行各業,否則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賠本的買賣,朱由校斷不會去做!

藩屬朝鮮譴使歸明朝貢,此事在朝野間引起不少關注,甚至不少訊息從朝堂傳至民間,也讓不少人熱議起來。

畢竟是上朝天國嘛,底下的藩屬國要來朝貢,這是極受吹捧的事情,而在這種背景之下,在京勳貴私下來往也多了起來。

不過對於朱由校而言,他卻沒有太過的在意這些,只會沉醉於昔日榮耀無法自拔,註定是會被這個時代所無情拋棄。

一連多日。

紫禁城依舊很平靜。

“皇兄,按著您先前所講的那些,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這些歐羅巴國家,最大疆域面積不抵我朝一省之地,為何他們的海上力量會這般強?”

東暖閣內,朱由檢眉頭緊皺,講出心中的種種疑惑,“臣弟雖說對造船業瞭解不多,可是想要建造一艘千料級海船,需要用到各式木料、各式鐵料等,建造時所需船匠少數也要數百眾才夠吧。”

“即便是這樣還沒去算別的,就像建成一艘千料級海船,尚需用到漆料、布料、特製繩索等等,而生產這些需要用的人手更多,這些歐羅巴諸國是隻側重於造船業,對於其他方面都不管不顧嗎?”

“海船上列裝的火炮被你遺漏了。”

站在一旁的朱聿鍵補充道:“陛下這幾日講的海上情況,包括歐羅巴諸國間的積攢的矛盾,無不佐證一點,在大明之外的海戰是極為頻繁的,倘若沒有強大的火炮支撐,那下場是會非常慘的。”

坐著的朱由校聽到這些,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看來這幾日擠出時間,給他們講述大明之外的情況,沒有浪費他寶貴的時間。

想要讓大明真正走上對外開海的道路,搶佔海上的戰略要地,構建起以大明為主的漢文化圈,這絕非是靠個人就能實現的,這需要很多的群體參與進去,透過海貿與海戰交替前行方能實現。

“先前朕就不止一次的跟你們說過,在考慮任何事情之前,要懂得站在更高層次去全盤考慮。”

朱由校倚著軟墊,伸手對二人說道:“你們提到的這些問題,是需要找到真正的根源才行,伱們想過沒有,為何朕提到的這些歐羅巴諸國,可以不遠萬里之遙,不懼海上的種種危險,也要選擇開赴南洋諸國,甚至在暗中跟我大明治下海商達成貿易合作?”

“反觀我大明呢。”

“在明初前後組織起七次成規模的對外航行,除了以此彰顯我朝國威以外,甚至還達成不少戰略部署,比如籌建舊港宣慰司,可結果呢?就像是曇花一現般,後續沒能保持這種格局,使得大明在海外影響力被持續削減。”

朱由檢、朱聿鍵相視一眼,臉上流露出各異的神情。

的確。

眼下大明在海外的影響力削減很嚴重,儘管依舊有諸多藩屬國吧,還存在朝貢關係,但不可否認的一點,大明的影響力快消耗殆盡了。

“回到你們所提的問題上。”

朱由校繼續說道:“歐羅巴諸國之所以表現那樣搶眼,歸根到底是他們沒有一個國家,實現對歐羅巴大陸的一統,這導致他們彼此間征戰不斷,你們仔細想想看,他們跟我神州的哪個時期很像呢?”

“春秋戰國!!”

朱聿鍵眼前一亮道。

“沒錯。”

朱由校微微一笑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意識形態,是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一統六國,廢分封,行郡縣,書同文,車同軌,建立起首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專制王朝,從而使我神州有一個共識,不管天下怎樣亂,鼎立勢力何其多,神州必然歸於一統,也終將歸於一統,這便是我神州文明的魂!”

“反觀歐羅巴大陸呢,自始至終就沒有達成過這種層次,所以當彼此間的競爭,誰都無法奈何誰時,陷入到相持狀態下,那他們就會將目光投向海洋,寄希望於透過本土外的掠奪與征服,繼而不斷地增加自身實力,從而能達到擊敗對手的最終目的。”

“皇兄!這就是你過去提到的陸權國家、海權國家吧。”

朱由檢似想到了什麼,情緒有些激動說道:“歐羅巴諸國就是海權國家,他們特有的文化與思想,使得他們對待開海沒有任何顧忌,哪怕航海途中危險重重,可要是能得到期許的財富,他們便會前仆後繼的湧上來。”

“也可以這樣說,但是還不夠精準。”

朱由校保持笑意道:“不過就開海這件事情而言,大明是典型的太過富饒與遼闊,使得上下皆缺少進取的緊迫性,這也是為什麼明明在此之前,我朝擁有發達的造船業,繁榮的航海業,可最終卻逐步衰敗下來。”

“歸根到底啊,是即便損失掉海洋權益與地位,大明依舊可以保持強盛,甚至在不少文官的眼裡,砍掉對外開海的各項開支,能極大減輕行政負擔,減少國庫壓力,至於開海獲得的種種,明明我朝治下什麼都不缺,那為何要一味地堅持這些呢?”

朱由檢、朱聿鍵眉頭緊鎖起來,像這樣的話他們先前都沒聽到過,可不知為何在他們的心底,卻生出無名的怒意來。

“這方面歐羅巴諸國做的就很好。”

朱由校收斂笑意道:“他們構建的那套行政體系,特別是給部分註冊公司授權,使得其透過海上力量為前驅開闢,以掠奪加殖民的形式鞏固,再加上各種形式的貿易壟斷及拉攏輔助,繼而不斷增強海上影響力。”

“這其中所賺取到的錢財,便會有一批源源不斷的加碼造船業,同時刺激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如此形成這種熱潮般的正向投入,便使得他們不斷對外拓展。”

朱由校比誰都要清楚,大明想要實現逆轉命運,就必須實現海陸並進的戰略謀劃,唯有這樣大明才能改變。

在朱由校的整體謀劃下,或許大明首批參與開海的群體,會是大明海上力量,外加新興海貿群體,但隨著一批海外要地被大明佔領,那皇明的宗藩宗室就要參與其中,以形成持續前行的態勢才行。

只要這個頭可以起好,那大明想介入南洋諸國並非難事,畢竟同一時期下的南洋,可有不少心向神州的漢人勢力,他們既是海商,還是海盜,如果能將他們收編整合,大明對外開海之勢將乘風而起!

“陛下,天津急遞!”

而就在朱由校思索之際,東暖閣外響起韓贊周的聲音,“天津兵備道加急呈報,天津港停靠西夷海商,希望能與我朝達成貿易往來。”

這……

朱由檢、朱聿鍵聞言一愣,這幾日聊著歐羅巴諸國的事兒,西夷的海商就出現在天津三衛了?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這輩子就靠你了未來的魔尊大大

起個名字耗費腦細胞

校草大人我錯了!

涵晴O

末日逃到對家大本營

澈澹

榆笙!

白棲折月

一號奇蹟

喵麗娜

有時需盡歡

巫非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