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世爵更替

打擊特權,是朱由校從御極登基以來,一直都在努力做的事情。

文官,士紳,宗藩,勳貴,豪強,將門等一眾特權群體皆處在這一範疇內。

只不過不同的階層群體,採取的方式,運用的手段註定會有不同。

正如朱由校抓住孔胤植這個點,合理合法合規的延遲敕封新任衍聖公一事,朱由校想要達到的目的就很純粹。

想方設法破除掉一家一姓世襲衍聖公之爵的舊例!

儒家思想在神州這片土地上,代表的含義是不同尋常的。

這是神州孕育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否認儒家思想,就是在否認神州孕育的文明,此等蠢事朱由校可不會做。

不過儒家思想不能跟孔家直接劃等號,這應該是歷代先賢凝聚起的瑰寶,而孔聖人是開創者,但是也不能就此否認別人。

“由廉政院督辦漕運案,意外查到孔胤植牽扯其中.”

看著表情各異的諸臣,朱由校語氣低沉道:“朕就一直在想一件事,即便是聖人之後,也不能簡單的進行定義,是人都會有七情六慾,是人就會有貪心,這才是活生生的人!”

“同樣的道理,在此案中也查到山東諸藩,有一些人同樣牽扯到其中,朕想了又想,明明他們不缺吃,不缺喝,甚至根本就無需為銀子犯愁,可為何他們卻被這阿堵物所迷惑住了呢?”

孔胤植被抓後,在朝是有不少人,覺得曲阜孔家恐想承襲衍聖公之爵,只怕難度會變大,但是論誰都沒有想到會這樣啊。

一言激起千層浪!!

論誰都沒有想到,天子居然會這樣想。

“朕有意從曲阜孔家、衢州孔家、孟家、顏家、曾家皆遴選一位翹楚,而最終由誰來承襲衍聖公之爵,朕覺得該交由天下讀書人來斷!!”

朱由校撩撩袍袖,倚著軟墊說道:“也是在今日得知孔胤植意外死於詔獄,朕突然就想明白了,他們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毫無顧慮,他們從一出生就可以擁有世人所不能擁有的.”

不過也有一些人嗤之以鼻的。

“且這個承襲是有期限的,六年遴選一次,一人只能連任兩次,由此方能體現出朝廷對尊儒的意志!”

“陛下要三思啊!!”

錢家,在蘇州府常熟縣的根基很渾厚,即便是放眼整個東南諸省,那名望也是極高的,現在雖說是沒有世家門閥那套了,但是卻有名門望族之稱啊。

朱國祚、錢謙益等一眾內閣大臣,在聽到天子講的這些話時,一個個心底無不生出驚疑,甚至一些人還陷入到沉思中,直覺告訴他們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前者代表著教育,後者代表著底氣,只要有這兩者的存在,那家族就不可能衰敗!

朱國祚、錢謙益他們相視一眼,不過卻沒有一人說話,儘管這話說起來不好聽,但現實本就是這樣。

“衍聖公之爵,這代表的絕非朝廷對曲阜孔家的殊榮,這更是天下讀書人的象徵!”朱由校頓了頓,語氣鏗鏘有力道。

大明東南諸高官期處在承平境遇下,這也使得戰亂離東南諸省很遠,由此也使得該地文脈昌盛,由此詩書傳家的望族眾多!

他們靠著科舉,靠著特權,累世積攢的家底很殷實。

而衡量一個家族興旺的標誌,一個是族中珍藏的典籍,一個是族中積攢的土地。

比如錢謙益。

這……

“哪怕是很多人窮其一生的努力拼搏,甚至連追趕他們的資格都沒有,這也就讓他們的心裡生出驕縱,覺得世間萬事皆該圍繞他們而轉,哪怕是大明律法,即便他們真的觸碰到了,那也是花點銀子,用些人情的事.”

“朕想了很久.”

“恰恰是因為此爵之重,朕覺得承襲衍聖公之爵,不該只侷限於一家一姓,而應由天下的讀書人,共同推選出合適的人,去承襲孔聖人的衣缽,去承襲儒家的衣缽.”

是。

畢自嚴從震驚中回過神,忙上前作揖道:“此事萬不可這樣做啊!”

“是啊陛下!”

孫承宗緊隨其後道:“此事一旦傳揚出去,只怕會在天下引起軒然大波.”

“陛下三思啊!”

王象乾亦作揖拜道。

作為朱由校最倚重的大臣,畢自嚴、孫承宗他們在聽到天子所講,那反應都表現的這樣明確。

就更別提其他人了。

“陛下!”

“陛下!”

朱國祚、錢謙益、孫如遊他們紛紛上前規諫。

這不是胡鬧嗎?

長久以來衍聖公之爵就是由孔家承襲的,即便是在衍聖公之爵前,漢稱褒成侯,魏稱宗聖,晉稱奉聖,北魏稱崇聖,北齊稱恭王,均為侯爵。

北周及隋封鄒國公,唐初封褒聖侯,開元中追諡孔子為文宣王,稱其後裔為文宣公……那都是孔家承襲的。

是。

孔孟顏曾四族,是共用通天譜不假,但有些事情豈能以此來概論啊。

在歷朝歷代的讀書人中,他們認可的儒家先賢是有很多,但是具有特殊性,超然地位的有且只有一個,即孔子!

這可是至聖啊。

這也導致儒家與孔家劃上等號。

倘若真按朱由校這樣來,那豈不是亂掉章程了?

那儒家中的一些思想就沒了跟腳!

至聖為孔子、亞聖為孟子、復聖為顏回、宗聖為曾子。

但真要論及師承關係,顏回和曾參是孔子的學生,顏回是曾參的師兄,曾參卻是孟軻的師祖!

這如何能放到一起啊!

“朕意已決!”

面對群臣的規諫與反對,朱由校卻不為所動,“此事朕會命南書房,在皇明時報刊印頒售,待有司遴選出合適人選,則由今歲參加過會試的舉人進行公投,誰得票最多,誰便是天下讀書人屬意的衍聖公!!”

世上不可能的事情多了,可就因為不可能便不做了?

那還有什麼意思。

朱由校就是要透過這次變革,來給世襲的衍聖公劃開個口子,六年一任,剛好是兩次會試的期限,就讓來京舉人代表天下讀書人進行公選,也省去了單獨召開的事情。

能夠在科舉中,達到會試這一層次的,那可以說是讀書人中的翹楚,讓他們代表天下讀書人最為合適。

只要這次的公選可以進行,那朱由校的目的就達到了,哪怕最終依舊是曲阜孔家的人承襲,結果也是一樣的。

多了一個公選,多了幾家選擇,多了期限約束,這就代表著過去一家一姓的時期,算是吹響了崩塌的號角。

既然曲阜孔家的特權能破除,那天下讀書人的特權呢?

免稅?

免個屁!

稅都叫你們免了,那底層的壓力和負擔,就要相應的加重。

只要世爵能更替,且此事由朝廷掌握主動,那隨後朱由校要擇機推行的,就是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

縱使此役挑戰困難重重,朱由校也要堅守底線不動搖。

哪怕是接下來出現罷考情況,甚至是聚眾示威,已經亮明的底線也斷不能退回去,這要是退了,那先前做的種種就算白費了。

而此事辦不成的話,即便是在天啟朝推行了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且取得了對應成效,待到下一任君主登基,或許有別的進行限制,不讓該制被推翻,但朱由校可以預見,該制也終將會被推翻掉的,因為利益會讓人鍥而不捨,如此一來朱由校做的一切都沒有意義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人在崩鐵,但咒回能力

最喜歡希兒的銀狼

海賊:刺客信條

二七廣場

失憶後被全城追殺?

朝三暮亖

小師弟太健談了

七點的凋零

後宮登基

青色黛玉

心念嶼你

陽臺的小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