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座談會,幾乎把葉氏紡織的仇恨度拉滿了。

大部分舊派老闆拂袖而去,一副與葉氏紡織抗爭到底的樣子,尤其是翹腳沙遜、榮氏、盛家這三大家,在葉洛分發完合同後便離席了,根本沒有簽約的意向。

也有很小一部分舊派老闆選擇留下,但在聆聽了葉洛改革之內容後,這留下的寥寥十幾人也走了七八個,最後願意出售公司的僅有三人。

面對一片狼籍的會場,盛愛頤有些忐忑不安,覺得二少爺可能逼得太緊,做的有些太過,但事已至此,她都上了葉洛的船,也只好跟著一路衝到底了。

倒是穆藕初堅定不移跟著葉洛,十分認同他的改革方向。

“提高質量和數量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問題,而且1931年開年就會徹底實施關稅自主,那時會有大量洋行退出國內市場,但等到那時候再做生意,已經慢人一步。所以我們必須在這最後的兩個月時間裡完成所有改革。”

葉洛看出了她的焦慮,笑著坐下解釋道,也是給新來的三個同伴打點強心針,

“欲提高紡織品的質量和數量,那就得引進海外進口技術和裝置,同時建造更多的紡織廠,培養更多的工人。為何現在做不起來,怎麼都無法和日本以及列強的紡織品抗衡?一是技術裝置不過關,老闆們不捨得花大錢提高技術成本,一是國內紡織廠沆瀣一氣,對工人的剝削已達極致,說白了,要不是真沒錢,誰願意來紡織廠當工人啊。”

葉洛看了眼盛愛頤,她微微點頭表示贊同。

“包身工制是包工制的一種特殊形式。包工頭到農村貧苦農民家裡招收12至15歲女孩,這些女孩由包工頭一併送入工廠,她們與包工頭訂有契約期限,期限一般為三年,有的則延長到女工出嫁。”

等待訓練期滿,仍需在工廠幹滿一年,方可轉為正式工人,個別工人甚至需要三年時間才能轉正。轉正期內工人工資很低,只相當於普通工人的一半。

“針對他們,七小姐去羅列他們的罪狀,然後不停去租界法庭、警察廳、巡捕房等地告狀,不求能告倒他們,只要事情鬧大,鬧出聲音即可。然後我會安排人在工人群體裡大肆宣傳,讓他們主動離開榮氏和盛家。沒了工人,他們拿什麼來競爭?”

“我們的用工制度分為三類。其中包工制是大康紗廠、富士紗廠、寶來紗廠和隆興紗廠等日本紗廠普遍採用的招僱工人和管理工人的僱傭制度。因日本人語言不通,且不瞭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因此無法直接有效管理工人,於是僱傭一些親日的華人當包工頭,代替日本人招工並管理工人。”

盛愛頤大概是覺得自己從小錦衣玉食的生活是這麼來的,有些於心不忍和愧疚。

且後世也一直在沿用。

可讓他們放棄剝削工人,那也不可能,這是一個悖論,誰也不能保證對工人好,他們就會多幹活,多產出。

這些都是後世慣用的競爭技巧,葉洛信手拈來,但還是讓他們大開眼界了。

葉洛對他們都是深入調查過的,說的簡單,但幾句話裡,不知道已經帶過去多少死人,

包工制在風月場用的多,包身工制度不就是後來的學徒制和許多工廠的招工制嗎?只是沒有民國時那麼扭曲和苛刻。

養成工制充分利用童工年幼無知、遠離父母、人生地疏等弱點,能夠更好地對工人進行管控。”

值得注意的是,訓練期內,由工廠派專人集中管理監督,養成工放工後就返回規定住處,由警衛看守,進出沒有自由,外人更不能進入。

這在如今的商界越來越行不通了。

說白了,這和古代賣身的丫鬟沒有區別,且因為女工居多,包工頭還經常藉此將她們當做淫樂的工具,時常有女包身工被包工頭搞大肚子,最後慘遭拋棄的傳聞在紡織廠流傳。

葉洛的說辭赤裸裸,毫不留情的把國內紡織廠,或者說大部分工廠的慘無人道行為給揭露了出來。

“包身工進廠後,先學習3個月,然後分派工種。在包工期間,包工頭分期付給女工家庭30至40大洋報酬,包身工的衣、食、住均由包工頭供給。廠方給包身工的工資和津貼全部由包工頭領取,包身工每月只能拿到幾角零用錢。除此之外,她們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工餘時間還要經常到包工頭家幫傭。”

其實這三種用工制度就是變相的奴隸主和奴隸。

至於養成工制,後世所謂的“管培生”、“轉正”之類的概念,不就是把它稍微高大上化和人性化了一些?

“我們的最大競爭對手,榮氏和盛家喜歡用包工制和包身工制,且出事的次數不少,相信底下的工人早已怨聲載道。”葉洛看了眼盛愛頤,發現她不敢抬頭看自己,便笑了笑。

這是不爭的事實,眾人沒法反駁。

包工頭等於多了一層剝削關係,而且他們貪得無厭,喜歡殺熟,起步50%的抽成讓工人根本拿不到多少錢,這種模式下,工人能好好幹活才有鬼了。

民國企業家的思維還在前清時期,別提葉洛的後世理念,連國外的先進理念都接受不了,還是妥妥的奴隸主和大地主思想。

“她們身著‘號衣’(帶記號的衣服),十幾個人居住在一個宿舍。平時不準外出,有要事外出要請假,並在包工頭的監視下活動。整體上包身工缺乏人身自由,包工期滿,包工頭還常藉口工時不夠,需要補充、幫助工廠義務生產等。”

“而沙遜洋行喜歡用養成工制度,他們自認更人性化,實際上更歹毒惡劣。所謂的招工啟事寫的冠冕堂皇,實際上給工人的待遇完全達不到所寫的標準,呵呵,一切解釋權在商家手裡。由於飯吃不飽和勞動條件惡劣,沙遜洋行所屬的紡織廠裡,工傷病倒和死亡的工人很多。”

“養成工制在洋行的棉紗廠最盛行,他們委託招工頭到內地農村進行招考,招收男女童工,年齡在八九歲至十五六歲之間,這些童工便是養成工。破產的農民為了生活,只得把孩子(多為女孩)交給招工頭帶到沿海紗廠工作。”

“到廠後,養成工先訓練3到6個月,此間除在工頭監督下勞動外,也對他們進行一定的教育培訓。養成期內,由廠方供應吃住,不給工資,只發給少量的津貼。

“有的日式紗廠還分頭等、二等、三等包工頭,他們利用幫會和同鄉關係招來非技術工人並對其進行短期培訓,工人生產過程也由包工頭監督,包工頭將工人工資扣除50%後剩餘部分發給工人,榮氏和盛家現在也採用這類制度。”

“我們首要的改革,就是用工制度。雙休,一天不超過十二小時的工作時間,待遇福利明確,給工人基本生活保障,食宿問題等等,這些,他們的紡織廠都有寫,就是做不到,我們只要做到即可,這是第一步。”

葉洛豎起一根手指,

“第二步,我會派人去海外進購最先進的紡織裝置,全面淘汰那些老舊裝置,這樣也能減少工人的傷亡率。”

“第三步,將企業文化植入工人心中,工廠不僅僅是他們工作的地方,也可以是他們生活和交際的場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舔了三年後,系統說我攻略錯人了

枝遼遼遼

如雲至

雙向解螺旋分子

狐小小狸

豬豬寶貝貓貓

孽徒你要當爹了

騎著蝸牛登珠峰

桃源聖手小神醫

淘氣的二寶

未晚z

南塘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