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封信中,竟然完整地將加藤清正所在第一軍團的資訊全部都寫了出來。

都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若是明軍獲得了這樣一份情報,對付加藤清正的難度就會下降非常多。

小西飛似乎明白了什麼,看向小西行長。

“父親,您是想要弄死加藤清正?”

或許,自家父親並不甘於屈居豐臣秀吉之下,而是想要取而代之。

加藤清正作為豐臣秀吉麾下最能打的將領,必然是父親要消滅的物件。

要是父親將來成為了大倭國關白,那我小西飛豈不是關白繼承人?

就在小西飛展開暢想的時候,小西行長看出了這個兒子的想法,笑了一聲。

“我確實想要弄死加藤清正,但並不是我對關白有什麼不臣之心。”

“啊?”關白繼承人之夢竟然這麼快就被打破了,讓小西飛一時間有些茫然。

小西行長淡淡道:

“這一場大戰,我們是無論如何也贏不了的,大部分軍團指揮官應該也和我是同樣想法。”

“但加藤清正不同,那個傢伙就是一個戰狂瘋子,他只會不折不扣地執行關白的命令。”

“你忘了關白給我們的命令是什麼嗎?是屠殺整個朝鮮!”

【在華夏曆史上,許多原本是明君的皇帝到了晚年都會做出種種極其昏庸的舉動。】

【豐臣秀吉雖然並非華夏人,但也同樣如此。】

【在倭國大軍第二次登陸後,豐臣秀吉就向各個軍團長秘密釋出了一道命令。】

小西行長面前的桌案上,一封文書被漸漸放大,顯露出了上面的字跡。

“朝鮮蕞爾小國,竟敢忤逆大倭國天威。”

“此番進軍,當盡屠其民,無論男女老幼,僧侶道士。”

就這兩句話,直接讓金幕面前的歷代華夏皇帝們震驚了。

【漢高祖劉邦:這個豐臣秀吉怕是真的失心瘋了吧?朝鮮也沒有得罪他,他居然要把人家亡國滅種?】

【漢武帝劉徹:朕也算是殺了足夠多人的皇帝了,但即便是匈奴子民,只要投降大漢,朕也會給他們一條活路。】

在漢武帝的身邊,金日磾表情平靜地看著這條彈幕飄過。

【隋文帝楊堅:這種滅族用來對死敵還是可以理解的,咱們歷朝歷代不也都滅了女真、高句麗嘛,但朝鮮也算不上倭國死敵啊。】

【明太祖朱元璋:呵呵,豐臣秀吉但凡把這個屠殺令用在大明身上,朕還看得起他一點呢,竟然用來對付比倭國弱那麼多的朝鮮,臉都不要了。】

金幕中,小西行長父子的對話還在繼續。

小西行長深吸一口氣,道:

“無論如何,這場戰爭我們都沒有任何獲勝的希望了。”

“我也並不是想要背叛關白,但我覺得……”

頓了頓,小西行長緩緩開口。

“關白這種樣子,恐怕是沒有多少時間了。”

“我們需要儘可能地保留自己的力量,用來應對接下來幾年裡隨時都可能發生的變局。”

小西飛心中一震,立刻就想到了一個名字。

“父親,您是在說……德川家康?”

小西行長點了點頭,突然狡黠一笑。

“孩子,或許,將來你還真有可能會成為大倭國關白呢。”

小西飛頓時精神大振,沉聲道:

“請父親放心,我這就派人把這封信送到王京去!”

……

【和小西行長一般看法的倭國中高層將領,還有許多。】

【倭軍主力剛剛出動,隸屬於鍋島直茂軍團,駐紮在竹島的豐茂守,就秘密和朝鮮王國的官員鄭承憲見面。】

畫面中,豐茂守嚴厲地開口。

“我和你直說了吧,我們大倭國天兵已經陸續從港口登船了,到時候將會先進攻慶尚道和全羅道,然後還兵沿海奪取濟州島,最後再北上直指明朝邊疆。”

“你們朝鮮人最好立刻議和,不然到時候三國百姓都會因為你們的愚蠢而遭受兵災!”

鄭承憲聽得一愣一愣的,下意識以為豐茂守是在逼迫己方求和。

理所當然地,鄭承憲就把朝鮮的宗主國大明抬了出來。

“閣下恐怕有所不知,大明二十多萬天兵已經進入我們朝鮮境內,如果你們倭國當真來犯,那隻能落得一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兩人一番唇槍舌劍,心中都是震驚懼怕。

鄭承憲知道進入朝鮮的明軍才四萬,害怕頂不住倭軍。

豐茂守知道進入朝鮮的倭軍士氣和戰鬥力今非昔比,害怕自己會因為倭軍的失敗死在這場戰爭裡。

豐茂守下定決心,緩緩道:

“我和你直說了吧,在出發前,關白為了防止我們作戰不力,已經把我們的妻兒全部扣起來當人質了。”

“關白還下令,要以宜寧、慶州這兩座城池作為進攻最核心的地點,只要攻破這兩地,你們防線上的其他城池都會潰敗。”

“我們的將軍們討論的時候也說了,先用厚防牌、載有大銃(火炮)的炮車前進,厚防牌可以擋住你們的弓箭和石塊。等到逼近城池後,立刻在城外設定木柵欄,然後大銃連續不斷射擊,幾天就可以攻破你們的城池了。”

“最後,你們朝鮮人守城只是簡單地圍一圈,這太蠢了。任何一個角被攻破,整座城市都沒了。”

“你們應該把老弱病殘集中在偏僻的地方,在城內設定四五圈的防線。外城被攻破還能守中城,中城被攻破還能守內城。只要老弱病殘不死,那些為了妻兒作戰計程車兵軍心就一定不會渙散,便能堅持到最後一刻迎來轉機。”

鄭承憲越聽越是不對,忍不住開口道:

“豐茂守將軍,你為什麼要和我說這些?我們可是敵國啊!”

豐茂守這番話,簡直就是把倭國從戰略到戰術,方方面面都透了個乾乾淨淨。

難道豐茂守其實是朝鮮王國在倭國內部的間諜?

豐茂守冷笑一聲,道:

“我們當然是敵國,但我已經不想把我和我部下的熱血拋灑在你們朝鮮貧瘠無用的土地上了。”

“回去把這些話告訴你的上司金應瑞,讓他轉告你們朝鮮的國王和明國的主帥,好好組織防守,讓我們無功而返。”

“只要你們固守不敗,關白一定會改變主意撤軍,懂了嗎?”

鄭承憲表情逐漸變得嚴肅起來,沉聲道:

“我明白了,我這就回去把所有情報都稟報給金大人。”

……

【小西行長、豐茂守等人,都透露了至關重要的情報。】

【然而,此時無論是朝鮮還是大明,都對倭國完全失去信任,這些被透露出來的情報並沒有得到真正的重視。】

【六月二十三日,首批倭軍渡過大海,抵達釜山、竹島。】

【此後,六月二十九日,七月七日、八日,又有三批倭軍陸續抵達。】

【第二階段的倭國入侵朝鮮之戰,正式拉開了序幕。】

【在倭國史料上,將第二階段稱為“慶長之役”。】

【朝鮮王國方面,由於第一階段戰役中海軍連戰連捷,朝鮮君臣心態極為自信,貿然發動了海上決戰。】

【然而,由於朝鮮名將李舜臣此時已經不再掌控指揮權,取而代之的是元均。元均指揮無能,在七月十六日的漆川梁海戰中,朝鮮海軍主力被倭國海軍主力打得全軍覆沒,元均本人也被倭軍殺死。】

【至此,朝鮮海軍徹底失去和了倭國海軍抗衡的能力,再也無力威脅倭國的海洋補給線。】

金幕中,諸多倭軍將領在釜山大營,匯聚一堂。

這一次負責征討朝鮮的總大將小早川秀秋坐在最上首,臉上帶著得意的表情。

“此次勝利,乃是我們對關白最好的獻禮!”

“接下來,我們要分兵兩路。”

“左軍大將,宇喜多秀家。先鋒將,小西行長。其他將領,島津義弘、藤堂高虎、長宗我部元親……”

“你們的任務是,從慶尚道出發,先拿下全羅道的雲峰,再從雲峰直取南元。南原是明軍副總兵楊元駐守,你們務必要小心。”

“右軍大將,毛利秀元。先鋒將,加藤清正。其他將領,黑田長政、淺野幸長、鍋島直茂、中川秀成……”

“你們從慶州出發,沿路給我拿下密陽、大邱、玄風,一路打到忠清道的全義館。”

“要密切監視漢城明軍的動向,如果漢城明軍出發救援南元,那麼你們就攔住明軍主力,和他們決一勝負!”

“此外,我還會派出八千預備隊,跟隨在右軍後方,作為你們和明軍主力決戰時的奇兵。”

“無論是左軍還是右軍,各自的兵力都有十萬。明軍如今在朝鮮境內的部隊數量不超過五萬人。”

“只要能一舉殲滅南原和漢城之中的明軍,那麼接下來的戰爭我們將無往不利。”

“就這麼去做吧!”

看到這裡,西漢世界之中,漢武帝一聲輕笑。

“看起來兩邊似乎都頗有準備啊,諸位卿家覺得哪邊會是最後的勝利者?”

衛青非常沉穩地開口:

“從戰略而言,雙方其實都比較明確,看不出誰優誰劣。”

“具體的勝負,還得在戰場上分出高下。”

“但臣私以為,明軍勝率應該在八成以上。”

霍去病呵呵地笑著,道:

“這個朱翊鈞和豐臣秀吉,看起來都是半斤八兩,說不好是誰更昏庸一些。”

“也算是旗鼓相當的對手了。”

漢武帝搖頭失笑,看了一眼金日磾。

異族入侵……

金日磾,如今可是大漢王朝之中官職最高的異族。

漢武帝想了想,開口道:

“金日磾,朕最近讓你準備的那件事情如何了?”

眾人聞言,頓時將目光投來。

金日磾表情一如既往的平靜,低頭道:

“回陛下的話,臣確實是難以抉擇。”

漢武帝交給金日磾的任務是,培養一批忠於大漢的匈奴人。

長期目標是,讓整個匈奴族逐漸融入漢族,最終成為真正的漢族人。

短期目標是,選拔三十名可堪一用的匈奴貴族來到長安進行學習鍛鍊,然後再回去草原上傳播漢文化的光輝。

漢武帝聞言,頓時頗為不滿。

“不就是三十個人嗎,這都選不出來?”

金日磾微微彎腰,畢恭畢敬地開口道:

“回陛下的話,臣雖然也是匈奴出身,但早就已經成為一個真正的漢人了。”

“那些匈奴人和臣確實是同族,但彼此之間根本無法溝通了解,臣實在是沒有辦法從中挑選出能入眼的人。”

漢武帝一聲冷笑。

“好你個金日磾,這是數典忘祖啊。”

金日磾依舊彎著腰,沒有開口說話。

漢武帝想了想,道:

“江充,你來負責這件事情吧。”

江充趕忙應是。

這位漢武帝的寵臣之所以是寵臣,就是因為他無論任何任務都欣然接受,而且還能根據漢武帝的心思做到最好!

看到是江充負責這件事情,太子劉據眉頭又皺了起來。

江充現在進了軍機處,本就已經是大漢炙手可熱的人物。

眼下父皇又把一個個任務交給他。

父皇到底是怎麼想的呢?

衛青和霍去病同樣也對視一眼,輕聲在下面交頭接耳。

“舅舅,真不能找個機會一箭射死他?我看到這個江充心裡就煩。”

“別鬧,你射死他,陛下只會認為是太子授意,到時候吃虧的就是太子。”

“……”

唐初武德世界之中,李淵饒有興致地開口。

“世民啊,你說這第二階段的戰爭,誰會贏?”

李世民微微直起身體,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兒臣覺得,明軍有七成的希望大破倭軍,一舉收復整個朝鮮所有丟失領土。”

李淵哦了一聲,道:

“就是說倭軍還有三成的希望獲勝了?”

李世民搖頭道:

“不,還有兩成的可能是明軍全殲倭軍。”

“最後一成的可能,是明軍主帥犯下重大失誤,導致倭軍能在傷亡不大的情況下全身而退。”

李淵仔細品了一下,有些愕然。

“你是說,倭軍的勝算完全沒有?這不可能吧。”

周圍的大唐臣子們表情也是頗為驚訝。

倭軍畢竟是有十幾萬大軍,就算明軍後續主力趕到也就七萬人,倭軍數量是明軍的兩倍。

怎麼就零勝算了呢?

李世民笑呵呵地開口道:

“因為倭軍的軍心已經徹底亂了,但明軍卻沒有。”

“明軍更換了新的主帥,麻貴肯定想要建功立業,會鼓足了勁來打這一仗。”

“而倭軍雖然也更換了主帥,麾下真正的軍團指揮官和將軍們卻已經完全不想打了,甚至想出了主動向敵人洩露己方情報的招數。”

“兒臣認真地說,這種情況下,若是讓兒臣帶七萬明軍奔赴朝鮮,倭軍但凡能有超過一萬兵馬逃離,都算兒臣的失職。”

李淵聞言,動了動嘴巴,想要說些什麼,但又強行忍住。

金幕之中可是非常明確地指出,李世民和朱元璋,是華夏古往今來兩個最能領兵打仗的皇帝。

其他人,甚至連同為千古四帝的秦始皇和漢武帝,都和李世民不在一個檔次。

即便現在還不是歷史上的貞觀朝,但李世民的戰功都足夠鎮壓當世了。

別人說這種話是純純吹牛皮,可李世民來說這種話,那就是沒毛病。

李淵點了點頭,緩緩道:

“所以明軍其實就是必勝,只不過是贏多少的問題了?”

李世民點了點頭,突然笑道:

“兒臣突然想起來,這朱翊鈞可是個敗家子啊。”

“或許,就這種必勝的情況,朱翊鈞委任的這些前方將領統帥們,還真會弄出什麼亂七八糟的事情來呢。”

李淵聽完先是一怔,隨後有些好笑地開口。

“看了這麼多金幕影片之後,朕好像都沒有那麼擔憂了,甚至還有些……咳咳。”

大明世界。

朱元璋表情嚴肅地開口。

“這一次大明應該是能贏了。”

對此,朱棣也表示認同。

只有朱高熾頗為疑惑。

“皇祖為何如此篤定?孫臣總覺得,這朱翊鈞會不會像李隆基一樣,搞個什麼么蛾子出來。”

朱棣瞪大眼睛,正想要喝斥一下朱高熾。

但話到嘴邊,朱棣突然也有些不太有底氣了。

朱棣看了一眼朱元璋,發現自家父皇的表情也同樣十分地微妙。

片刻後,兩父子不約而同地嘆了一口氣。

朱元璋頭疼地揉了揉太陽穴,由衷開口。

“朕真的不希望再看到大明的盤點影片了,這人老了,真受不了這種刺激。”

朱棣連連點頭。

“對啊對啊。”

以朱棣的年紀,倒是不需要擔心受不受刺激這種事情。

但朱棣的問題是,每次看到這些子孫後代窩囊廢的樣子,又不能直接穿越過去把這些廢柴後代暴打一頓,那就真的很不爽!

朱棣雙目一轉,從袖子裡面拿出了一本書。

“父皇,這是您讓兒臣參考修訂的大明版本《帝範》,請您有時間過目一下。”

朱元璋嗯了一聲,讚許地看著朱高熾。

“高熾,你還是很勤勉的。”

朱棣:“……”

父皇,這是俺給你的,你去誇獎朱高熾做什麼?

算了算了,朱高熾畢竟也做了一點微不足道的小小貢獻。

就讓父皇誇他兩句吧。

金幕中,影片繼續播放著。

【就在倭軍分兵北上的時候,漢城之中,朝鮮君臣也同樣陷入了糾結。】

朝鮮國王李昖沉聲道:

“倭軍分兵北上,予憂心如焚,諸卿該當如何?”

作為華夏的藩屬國,各種規章制度自然全部都得按照華夏來。

朝鮮國王沒有資格自稱“朕”,這是華夏皇帝特有的。

“寡人”也不行,因為這也是以前一些皇帝用過的。

所以就只能自稱“予”。

朝鮮群臣聞言,面面相覷。

他們能有什麼好辦法?

過了片刻,金應南,柳成龍兩人先後發言。

“陛下,順天府缺乏兵馬駐守,不如請大明派兩三千人去坐鎮。”

“陛下,眼下當務之急是立刻重整水師,和倭軍決戰,斷其糧道!”

對於這兩個臣子的進言獻策,李昖的第一表情就是想要翻個白眼。

順天府並不是大明的順天府,而是朝鮮一座位於漢城以南的城池。

這座城池比如今大明副總兵楊元駐守的南原還要在往南,基本就是朝鮮和倭國實際控制區的邊界一帶。

派兩三千人過去,這不就是給倭國十幾萬大軍送菜?

至於什麼重整水師,就更加扯淡了。

水師都已經被元均那個混賬東西全部敗完了,以朝鮮現在的國力,別說是馬上重整旗鼓,就是十年八年也未必能行。

這些傢伙,簡直沒一個靠譜的。

還是得指望大明……

想到這裡,這位朝鮮國王更加鬱悶了,開口道:

“大明現在那位麻貴將軍,也就只有一萬多人。”

“倭軍真的打來了,予覺得他也頂不住啊,唉。”

朝鮮君臣面面相覷,一時間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過了好一會,柳成龍試探性地開口道:

“陛下,要不……先準備一下遷都?”

李昖聞言,頓時怒了。

“你是在懷疑大明天兵的能力?”

將柳成龍訓斥了一通之後,他放緩了表情,輕聲道:

“可以暗中準備一下,但不能讓城裡的天兵發現了。”

【朝鮮君臣對於上一次被倭國打得跑到鴨綠江邊的義洲顯然有著很深的心理陰影,也認識到了有大明支援的情況下自己應該不會被滅亡,從國王到民間態度都開始變得曖昧。】

【他們認為,不必拼命和倭軍作戰,應該更多的儲存力量,儘可能地讓大明的軍隊和倭國兩敗俱傷。】

【如此一來,朝鮮既可以重新收復國土,也可以避免被大明吞併的命運。】

【就在這個時候,倭國人也同樣玩出了一個騷操作。】

一名喬裝打扮的朝鮮探子,站在了被倭軍佔領的昌原城內,佈告欄面前。

這佈告欄中,赫然用漢字寫著一篇告示。

鏡頭漸漸放大,將其中一部分文字清晰地顯露出來。

“……八月三日,發自各陣,水陸五道,直犯大明。”

“(加藤)清正領兵十萬,由密陽向草溪、居昌。”

“(鍋島)直茂等領兵三萬,由金海、昌原向晉州。”

“(長宗我部)盛親等領二萬兵,由南海、興陽,向羅州榮山浦。”

“(小西)行長、(宗)義智、(島津)義弘領數十萬兵,由巨濟、南海,向求禮。”

“(寺澤)正成、甲斐守(黑田長政)等領五萬兵,由光陽、順天、求禮,十五日皆會南原、全州。”

“戰將凡二十七,軍兵六十萬。或向忠清,或指京城,或由慶尚左道還下。”

“爾曹諸人,當曉諭北方朝鮮同輩,令其簞食壺漿來迎,為我倭國臣民,必不失富貴!”

看到這裡,歷朝歷代的皇帝們都震驚了。

西漢世界之中,劉邦差點當場噴出來。

“什麼,這些倭國人竟然把自己的行軍路線都公告出來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五代春秋

天才小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