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奴騎兵聽到收兵的號角之後,如同潮水般的退去,留下了一地的屍體。

面對建奴騎兵的撤退,明軍銜尾追殺一段距離之後,和建奴騎兵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

畢竟兩條腿是跑不過四條腿的。

所以明軍沒有再浪費力氣再繼續去追擊,而是停下腳步,快速的為自己手中的火槍填裝子彈。

然後舉槍射擊。

“砰砰!”

戰場上傳來稀疏的槍聲。

而後,槍聲越來越密集。

“砰砰砰!”

“砰砰砰!”

………

如同鼓點一般。

親衛營、左衛營和克虜軍的將士們,全部都舉起了手中的火槍,瞄準後撤的騎兵便開始開槍。

槍聲很密集,但是卻很雜亂,因為所有的射擊都是自由射擊。

對於明軍士兵來說,現在就像是在打獵一般。

槍聲不斷響起,雖然談不上準頭,但是總有瞎貓碰上死耗子的情況。

一波子彈射出去,也會將不少建奴騎兵擊落墜馬。

但是,留給明軍開槍的時間並不多,因為燧發槍的射程有限,加上建奴騎兵跑的也快。

幾十息之後,建奴騎兵便逃出了火槍的射程。

親衛營等大明士兵見到這種情況之後,自然不可能再平白無故的浪費火槍子彈的,所以便停止了射擊。

槍聲戛然而止讓後撤的建奴騎兵心安不少,還沒等他們長出一口老氣。

“轟!”的一聲,讓這些建奴騎兵精神再度緊繃。

不由的用力拍馬,希望能再快一點。

建奴騎兵逃出了火槍的射程確實不假。

但是,別忘記了他們還在太子上大明北海艦隊戰艦火炮的射程範圍。

一直使用千里目密切戰場形式的戚振山發現建奴後撤以後,立刻命令各戰艦調整火炮角度,對準撤退的建奴騎兵。

等待建奴騎兵和自己人分開安全距離之後,立刻下令所有火炮開炮。

戚振山覺得自己非常有必要用炮彈送一送後撤的建奴騎兵。

最好能夠一步到位,直接把這些狗孃養的建奴騎兵送上西天。

第一顆炮彈在撤退的建奴騎兵中炸響之後,接二連三的炮彈不斷的落入撤退建奴騎兵人群中,越來越多。

建奴騎兵撤退的時候人群的密度沒有進攻時候的密度大,炮擊所帶來的殺傷效果自然也沒有之前的好。

但即使這樣,每一次炮彈在建奴騎兵人群中炸開的時候,還是會收割掉幾個建奴騎兵的生命,甚至是十幾個。

炮擊讓本來準備鬆一口氣的建奴騎兵再次緊張起來,每一個建奴騎兵都知道,要以最快的速度離開明軍火炮的射程,不然保不準下一個被炸飛的就是自己。

所以這些建奴騎兵不斷的拍打身下戰馬,希望快一點再快一點,想要以最快的速度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轟轟轟!”

“轟轟轟!”

“………”

戚振山也指揮著北海艦隊的戰艦,以最快的速度發射炮彈。

他也明白,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痛打落水狗的機會可不多。

戰艦上的炮手們幾乎使出了吃奶的力氣。

這一波炮擊又帶走了幾百個建奴騎兵的生命。

騎兵畢竟是騎兵,是有馬的,看著就很不爽。

步兵沒有馬,看起來確實不一樣。

步兵跑不過騎兵是客觀事實,所以當建奴騎兵衝出北海艦隊火炮射程的時候,這場攻防戰也算徹底落幕。

此時的天色已來到傍晚,殘陽如血,西方的天空被染成血紅的一片。

太子河北岸的大地也是如此,建奴騎兵的鮮血、大明將士的鮮血、馬匹的鮮血,將這片戰場的黑土地染的暗紅。

在夕陽的對映下,屍橫遍野的場景讓人內心一震。

建奴雖然被打退了,大明獲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大明對建奴的第二次遼東之戰也算來了開門紅。

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戰爭不計其數。

在大明的史書上,史官們也一會用一句,崇禎十六年秋,監國太子朱慈烺代天子征討建奴,於太子河畔,大敗建奴,斬首無數。

就這樣一句簡單話的背後,卻是無數生命的凋落,多少個母親失去了她的兒子,多少個孩子失去了他的父親。

朱慈烺站在戰場之上,放眼望去。

士兵們正在配合著軍醫打掃收拾戰場,救治傷員,耳邊不時傳來陣陣痛苦的哀嚎。

這一戰,大明雖然勝了,但也是慘勝。

尤其是第一次上戰場的左衛營,傷亡嚴重。

一具具大明戰死士兵的遺體被整理出來,然後將進行焚燒。

戰爭還在繼續,朱慈烺沒有辦法將他們的遺體交給他們的家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將他們的骨灰帶回去。

葉落歸根,讓這些大明好兒郎的英魂迴歸故里,是他們應該享受的待遇。

歷史雖然不會著重描寫記載這些英雄的事蹟,但是他們的名字將會永久的鐫刻在大明英雄紀念碑上,永久享受世人的尊敬。

見到此情此景的朱慈烺,內心想法十分複雜。

戰爭是殘酷的,但是有些仗必須要打,有些仇必須要報!

朱慈烺握緊雙拳,血債必須要血償。

為了避免華夏民族以後所遭受的苦難,現在就必須要滅掉那些對神州大地垂涎三尺的豺狼虎豹!

一直到深夜,親衛營、左衛營和克虜軍以及所有的輜重補給全部渡過了太子河。

士兵們手持的照明的火把,照亮了整個太子河北岸。

對於戰場的清掃,傷員的救治工作也結束了,傷員很多,把隨軍的軍醫都累癱了。

但是在救治工作結束之前,沒有一個軍醫休息,他們始終在忙碌著。

他們盡最大的能力來救治傷員,得益於酒精的使用,受傷士兵的傷口表面第一時間便得到了消毒,這極大的防止了二次感染。

雖然以大明現在的水平,還搞不出來青黴素,阿莫西林一類的消炎藥,但是在朱慈烺的指導下,皇家醫學院已經開始使用大蒜素。

外傷比較嚴重計程車兵,在第一時間就服下了大蒜素,這極大的提高了受傷士兵的存活率。

太子河北岸,明軍駐地大營,朱慈烺的營帳內。

一場戰後總結會議正在召開。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為你藏不住的心動

是sasa啊

快穿:絕嗣夫君偏寵好孕美人

辛九

致渣男,煙花滿天

想你八月初六

遇見你遇見光明

李沐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