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朝會,朱慈烺一直沒有說話,今天朱慈烺一張口,頓時引來了一眾大臣的側目。

大家眼睛齊刷刷的看向朱慈烺,在眾人的注視之下,朱慈烺沒有任何緊張和其他異樣,依舊神態自若,風輕雲淡,展現出過人的心理素質。

聽到朱慈烺的話後,崇禎也是一臉好奇,他不明白朱慈烺想問王家彥什麼問題。

“太子有何問題,儘管問來!”

崇禎很爽快的答應了朱慈烺的要求,崇禎也想知道朱慈烺到底要問什麼。

朱慈烺行禮謝恩,隨後便向王家彥走去。

“王愛卿,你免禮平身吧,既然太子有話問你,你如實回答便好。”

崇禎的聲音再次響起。

王家彥也是謝恩行禮起身。

看到太子朱慈烺向自己走來,王家彥立刻彎腰行禮。

其實王家彥對朱慈烺不僅沒有意見,反而非常的佩服。

朱慈烺這些年的所作所為,王家彥都是看在眼裡的。

大明在朱慈烺手下一點一點的改變,變得越來越好,王家彥也是看在眼裡的。

王家彥雖然性格剛直,但是並不傻,而且從王家彥在北京城破後,全家自殺殉國來看,王家彥絕對是心懷大明,真心希望大明變好的。

所以,王家彥對待朱慈烺的態度非常的恭敬。

“臣見過太子殿下!”

來到王家彥身旁,王家彥立刻向朱慈烺行禮。

朱慈烺擺手示意無需多禮。

“王侍郎,本宮覺得你所提出的反對廢除不徵之國規定的三條理由很合理。”

朱慈烺一張口,滿座愕然。

什麼情況,太子這是被王家彥說服了?

這不可能啊!

就連崇禎和林欲楫都是一臉錯愕。

“不過,本宮也有三個問題想問你!”

王家彥聽到朱慈烺的話後,再次拱手行禮。

“殿下儘管發問,臣必如實作答。”

王家彥的態度依舊非常的真誠且恭敬。

“第一,我大明雖然禮儀之邦,以仁禮待人不假,但是這裡的人到底是我大明的子民,還是外邦蠻夷?”

朱慈烺的第一個問題就把王家彥給問住了。

畢竟從來沒有人思考過這個問題,這個時候的大明還沒有形成民族意識,在他們眼裡所有人都是一樣的。

這不怪他們,畢竟終其一生,有很多人也不曾見過外族人。

“這……臣不知,但是殿下人還分麼?”

王家彥一時語塞,但是還是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王侍郎,你見過外族藩夷麼?”

“臣沒有見過。”

聽到王家彥的話後,朱慈烺話鋒一轉,充滿了嚴厲。

“沒見過,你怎麼知道人不分?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句話難道還要本宮告訴你是什麼意思麼?

仁禮待人,待的是我大明子民,待的是我華夏兒女!

自古以來,每當中原王朝強大的時候,周圍的外族藩夷便溫順的像貓一樣。

可是,每當我們中原大地勢弱的時候呢,這些貓便化身成了惡狼,喝我們的血,吃我們的肉,這個時候,怎麼不講仁禮了?

王侍郎,你告訴本宮,這個時候這些藩夷外族為何不和我們講仁禮?”

朱慈烺一連串的逼問讓王家彥的臉色大變。

在場的都是官員,都是讀書人,都是通宵古今的。

他們很清楚,朱慈烺說的都是事實。

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時候,為了獲得周圍國家的認可,所以才定下了不徵之國的規矩。

其實,說白了老朱那個時候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元朝餘孽在北疆虎視眈眈。

中原大地飽受戰亂,民生凋零,大明建國之初根本就沒有實力再次發動戰爭,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才定下了所謂的不徵之國。

要是當時大明國力充盈,哪裡還有什麼不徵之國,按照老朱的性格,那都得是大明的國土。

王家彥不知道如何回答朱慈烺的問題,同時朱慈烺的話也讓他陷入了深思。

看到王家彥不做言語,朱慈烺繼續說道。

“仁義禮智信是對待我大明的子民,是對待我華夏的子民,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外藩蠻夷亡我大明,亡我華夏之心曾未停止過。既然這樣,那就打,打到他們服氣為止!

大明的今天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坐享其成來的,是太祖皇帝和諸位的先祖浴血奮戰打下來的!”

朱慈烺言語慷慨激昂,一邊說一邊看向英國公、定國公等勳貴!

“好!不愧是朕的兒子,不愧是我大明的太子!”

崇禎申請激動的從龍椅上站了起來,拍手叫好。

一眾勳貴也被朱慈烺說的神情激動,紛紛跪拜高呼:“陛下英明,大明萬歲!”

王家彥依舊呆呆的愣在原地。

而朱慈烺的話在王家彥以及其他一眾大臣心中埋下了民族意識的種子。

民族的覺醒可以說從今天正式開始。

“王侍郎,你怎麼不回答本宮?”

朱慈烺再次看向王家彥。

王家彥這才回過神來,拱手彎腰行禮。

“殿下,臣受教了。”

孺子可教,朱慈烺點了點頭,繼續說道。

“第二個問題,本宮想問王侍郎,你所謂兵者勞民傷財,那本宮問你,建奴和我大明開戰多年,為何反而越戰越強?”

朱慈烺再次問出的問題,讓大殿陷入了沉寂。

建奴永遠都是大明以及一眾忠君愛國大臣心頭抹不掉的痛。

在親衛營出兵遼東之前,偌大的大明被小小的建奴按在地上摩擦!

聽到朱慈烺的問題,王家彥再次語塞。

“這…這…建奴靠掠奪我大明!”

王家彥想了一下,最後只能說出了這麼一個原因。

王家彥說的不假,建奴確實是依靠掠奪大明逐漸強大起來的。

“我大明沒有主動挑起事端,不依舊在建奴的劫掠下,國力衰弱麼?王侍郎這你作何解釋?”

朱慈烺的問題一個比一個尖銳。

不僅是王家彥,大殿上不少大臣臉色都不好看起來。

雖然朱慈烺說的都是實話,但是這些話大家心裡清楚就行了,哪裡能擺到檯面上講,太有失顏面了。

王家彥不知道如何回答,他總不能說大明日漸孱弱是因為被建奴劫掠。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離婚快樂之廢柴律師一路綠燈

走之由

暗黑系的寵妻日常

南禺山

良田寶地

淮笙南

壞痞公子最近有了煩心事

褒藍

轉身遇到夏先生

荷香蝶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