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瞭解自己的,永遠是自己。

因為一個人誰都能騙得了,就是騙不了自己。

正常情況下哈,特殊情況不算。

趙匡胤當然知道趙大心裡的小九九,一旦見到開寶年間的繁華,興許就會生出不該有的心思。

你看,大家都叫趙匡胤,長得也一樣,血管裡流著一樣的血,沒道理我做不得皇帝。

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趙匡胤也怕這種情況,你說吃著火鍋唱個歌,忽然就被通知江山易主,另一個趙匡胤篡權了?

壞了,我成替身了!

只要他不傻,那肯定就不能讓這種情況發生。

李清想了想,從兜裡摸出一個手電筒,遞給了趙匡胤。

“你拿著這個手電筒,對著趙大打一下就好了。”李清如是介紹道。

趙匡胤聞言,摸過手電筒,像用錘子一樣,對著趙大的腦袋就是一下子。

這一下兜頭蓋臉,把趙大打得腦瓜子嗡嗡的……

“你幹什麼?!”趙大好不容易緩過勁兒來,見打他的人竟然是“他自己”,不由得驚懼地問道。

“不是,老趙,你回來。”李清差點沒被趙匡胤笑死:“我是讓你打著這個手電筒,對趙大晃一下,不是讓你打他一下子。”

老趙剛才那一下子,多少沾點個人恩怨了。

“哦,那你早說啊。”趙匡胤絲毫沒有後悔的意思,甚至還有點意猶未盡:“老弟啊,哥剛才不是故意的——你不會記恨哥吧?”

趙大捂著腦袋,低著頭悶聲悶氣地說道:“不敢,不敢……”

形勢比人強,就算他敢又如何?

“這個老趙啊……”李世民不禁失笑,他面見小二郎的時候,也沒說這樣猜忌人家啊。

說來也是,李世民也覺得自己是個乖寶寶,根本沒心思搞事兒的那種,所以對李小二的提防之心也沒多少。再加上他是屬於被大哥三弟一起迫害的那種,老爹還拉偏架,多少有點同病相憐。

趙大:我太難了!

得到正確使用方法的趙匡胤將手電筒開啟,對準趙大,一道光束將其籠罩。

隨後,趙大的腦袋頂上出現了六個極其顯眼,還閃閃發光的大字。

上書“我不是趙匡胤”。

“這辦法好。”李世民看著那六個大字,樂不可支地說道:“我不是趙匡胤?你可真有辦法啊賢弟,這樣的話,就算趙大偽裝成老趙,都不太可能啊……”

“誰說不是呢。”劉邦樂得牙花子都露出來了,他看著趙匡胤手裡拿著的手電筒,在琢磨要不要給項羽也來這麼一下。

“我不是項羽”,想想就有點有樂子。

項羽明顯看出來劉邦不懷好意,他伸出胳膊,將劉邦夾在腋下。

身為一名武將,懂的都懂,腋太美和腋來香是他們的代名詞。而項羽身為武將中的武將,其男人味也是一頂一的頂啊。劉邦被那股子味道燻的直翻白眼,眼見就上不來氣了。

“掛皮,邦子要被你燻死咧。”嬴政好心提醒道。

項羽這才把劉邦放開,逃得生天的老劉大口喘息著,頗有劫後餘生的感覺。

“你幾天沒洗澡了!”劉邦一邊乾嘔,一邊罵項羽:“大個兒,你這是謀殺!”

“燻死你不算謀殺。”項羽呵呵地笑道。

你說的很有道理,我竟然無言以對……

這兩人相愛相殺,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我說你能不能把這個東西去了……”趙大無奈地看向趙匡胤:“難道你心眼就這麼小嗎?連自己都不能信任?”

“正因為你是我,我才不會信任你。”趙匡胤不迭聲地冷笑:“都是千年的狐狸,別在這跟我玩聊齋,你一撅尾巴,我都知道你要拉幾個糞蛋!”

趙大急了:“你怎麼心眼這麼小,平常一定很喜歡猜忌臣子吧!”

“你猜對了,老子杯酒釋兵權的事兒都能做出來,更何況標記你這個王八蛋!”趙匡胤冷笑著說道,絲毫沒注意到自己的口誤。

那趙大是王八蛋,他趙匡胤不也是王八蛋?兩人可是一個人啊。

老趙屬於是沒整明白怎麼回事,也或許是一急之下就把這件事給忘記了。

“杯酒釋兵權?”趙大愣住了,沒明白過來是咋回事。

“這個還是我來和你說吧,小趙。”李世民湊上來,咳嗽兩聲開始給趙大科普:“建隆二年……也就是明年的七月初九日,趙匡胤為防止歷史重演,採納趙普的建議,在一次宴會上對石守信等大將威逼利誘,迫使其交出兵權,回家養老,從而收回了大將的兵權。”

“在解除石守信等大將的兵權後,趙匡胤另選一些容易控制的人擔任禁軍將領。杯酒釋兵權事件發生之後,趙匡胤當年執掌兵權的結義兄弟的禁軍職務全部被解除,且從此不再授與他人。”

石守信等人聞言,不善的目光看向趙普。

媽的,我不敢對付趙匡胤這個老闆,我還不能對付你?

慕容延釗發一聲喊,哥幾個對視一眼,齊齊伸出一拳,將趙普打了一個熊貓眼,門牙都打掉了一顆。

“你……你們……”趙普不幹了:“冤有頭,債有主,你們怎麼不去找點檢?”

“他是點檢,我們不好動手。”石守信摩拳擦掌:“老趙,你可不是我們領導,這仇不找你,還能去找誰?”

“你們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嗎!”趙普欲哭無淚。

“嘿嘿嘿,哥兒幾個,他說他是老實人?”慕容延釗擦著拳頭,被趙普一句話給整笑了:“咱們這些人當中,屬你老趙鬼點子最多,你現在說你是老實人?別逗我們笑可以嗎?”

“就是,騙哥們兒也就得了,別把自己都給騙了。”李小三在一旁補充道。

“你說我這是造了什麼孽啊!”趙普跺腳道:“我這不也是為了你們好嗎?換一個猜忌心強的皇帝,別說兵權了,命能不能保住都是兩說!”

“他說的對,他說的對。”趙匡胤立刻說道:“老石,不是我不講道理,我給你介紹個人……對,哎,老朱你別躲啊,你可是主角兒……”

說著,趙匡胤就竹筒倒豆子一般,給眾將科普了一番朱元璋的光輝事蹟。

聽完之後,眾將紛紛跪在地上,拜謝趙匡胤的不殺之恩。

就像是某加爵事件過後,室友們都跪謝彼此沒有對自己動手一樣。

面前就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不害怕不行啊。

不得不說,皇帝們都是cpu的糕手,這也從正面證明一個問題——這cpu……是不是皇帝的必修課呢?

不過也有一個美化的說法,叫做帝王心術,好孩子不要學。

後周這場陳橋兵變處理完成之後,柴榮非要嚷嚷著去後面的宋朝看看老趙家是怎麼丟人現眼的。

這丟人現眼……那宋朝可多了去了。第一次現眼是太平興國年間的環高粱河驢車拉力賽逮蝦戶事件,第二次丟人是雍熙北伐,第三次是澶淵之盟,第四次是宋真宗封禪,第五次是好水川之戰……

古人說得好,勝敗乃兵家常事,大俠請重新來過……但是你大宋這也有點太過分了,都不是勝敗乃兵家常事了——而是敗敗乃兵家常事。

你看人家帶唐,雖說開國就丟了個人,被人堵渭水上——當然這事兒如果是宋朝的話,會覺得自己很光榮,但李世民覺得很恥辱——但人家大唐僅僅四年後的貞觀四年,就把當年的組織者給抓回長安,讓其在太極殿上舞動青春。

真要說丟人,那還得從武周說起。

就算是大明,雖說北伐失利過一兩次,但人家總體來說還是贏贏贏,而大明的第一次丟人,那也是建國多少年後的土木堡了。

相比之下,大宋從趙匡胤一死,就陷入僵局。而後繼之君,從趙匡胤開始,就像黃鼠狼下耗子一樣,一窩不如一窩了。

趙匡胤本來想找李世民去培訓一下宋朝的後世君主,但是被老李一臉驚恐地拒絕了。

李清心疼他李哥,便怒斥了一番趙匡胤。

“你說皇帝,一任一任換了多少大宋皇帝了?改過不啦?換湯不換藥啊!人家李哥也有理由說的,我帶的是什麼人啊,我帶的是貞觀群臣,璀璨將星啊。你們這批人是什麼人啊,你讓我帶?你大宋君臣現在什麼水平,就這麼幾個人,連範雍那慫包都能去當知州抵禦西夏,他能抵禦嗎?抵禦不了,他沒這個能力你知道吧?”

“再下去就要輸安南了,輸完安南輸大理,輸完大理輸土人,接下來就沒得輸了。”

“從另一方面來說,其實大宋的君臣在文化水平上都不弱,尤其是趙佶……”老朱在一旁拱火,柴榮看著吐槽的李清不明覺厲。

“哦喲,謝天謝地了……”李清連忙抱拳道:“你像這樣的君臣,本身就打不好基礎,偏科嚴重重文抑武,你能給我保證在好水川或者是汴梁保衛戰,這樣關鍵的戰爭他能贏啊?務實一點,我勸你趙宋把斷了的那條腿給接上,把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的這個理念先搞懂,人家小李(守東京的李綱)帶的蠻好的,你把他去換了幹什麼?你在汴梁一敗塗地,連後宮嬪妃都讓人抓去開impart了,你倒告訴我怎麼解釋?臉都不要了……”

“別說了,別說了……”趙匡胤捂著臉,無地自容。

靖康之恥可是他心裡永遠的痛,哪怕趙佶和趙桓不是他的後代,可畢竟也是姓趙的,根兒是跑不了的。

“去靖康年間的事兒先暫停一下吧……”趙匡胤嘆了口氣:“我的部隊正在柴兄……”

柴兄二字剛出口,就被柴榮給打了一拳。

“入你娘,老子姓郭!”柴榮怒氣衝衝地罵道。

“郭兄……在郭兄那裡幫他打仗……”趙匡胤無奈地說道:“暫時分身乏術,無暇他顧,不如換一個地方,比如去英宗或者神宗那裡。”

“趙曙那裡沒什麼好看的,”李清銳評宋英宗道:“他即位四年就死了,沒什麼功勞,也沒什麼過失,當然也或許是來不及展現他的平庸就死了……”

李清倒也不是說瞎話,趙曙即位以來,算是蕭規曹隨,繼續任用仁宗時的改革派重臣韓琦、歐陽修、富弼等人。鑑於仁宗以來的弊政,趙曙向執政宰輔們提出了裁救積弊的問題,徵求大臣們的意見;還下詔將各品級官員的轉遷年限加以延長,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冗官”現象給朝廷財政造成的壓力。為廣納人才、為國選賢,趙曙命宰執大臣推薦才行之士以充館職。但是在英宗一朝,經濟狀況並沒有得到緩解,入不敷出成了英宗朝的常態。

而宋神宗趙頊那裡,就有一個比較關鍵的節點了——元豐四年的時候,西夏惠宗李秉常想要割地與宋議和,結果卻被梁太后囚禁。趙頊認為攻佔西夏的良機已至,趁此絕佳的時機,發動五路伐夏大戰。

十一月末,宋將劉昌祚攻至靈州城下,就在他即將攻入城內的時候,結果主帥高遵裕嫉妒他的功勞,派遣使節飛馬趕到並加以制止,以致貽誤戰機,久攻不下,反被西夏決河水所淹,宋軍被迫退回。

李憲率熙河路宋軍於九月初二攻佔蘭州,並且在當地築城。趙頊採納李憲建議,於次年正月改熙河路為熙河蘭會路。

此戰宋軍只佔領了銀、石、夏、宥諸州和橫山北側一些軍事要點,使西夏在橫山沿邊地帶不敢耕者二百餘里。但相比於消滅西夏的初衷,戰果確實一般。但對於宋朝這個常年外戰打不贏的國家來說,已經是一劑強心針了。

隨後趙頊滅夏的雄心更加旺盛,他採納徐禧建議,修築永樂城,並且在當地屯軍,想要困住興州的西夏軍。不料西夏出動了三十多萬大軍圍城,永樂城失陷,宋軍將校傷亡二百多人,損失民夫工匠二十多萬。戰報傳至汴京,神宗臨朝慟哭。

從此,趙頊也失去了鬥志,繼續維持著原來對西夏的納貢和議。

李清覺得,還是去元豐四年的西北地區比較好,畢竟五路伐夏實際上是有可能畢其功於一役的。

再說元豐年間不止有戰事,還有“懷民亦未寢”。

(求月票)(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月流煙渚

by不語

萬人迷美神總是修羅場中心

拖稿一萬年

開局成海軍,我墨鏡一戴誰也不愛

阿熙吃胖了

送你一束白山茶

溫昀晗

全球靈異:十人求生小隊

聞情泣血

異氣世界

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