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西征,並未影響朝廷正常執行。

而眼下朝中最要緊的一件事,就是收田賦。

趕往長安的運糧隊絡繹不絕,幾大糧倉裝得滿滿當當。

除了正在打仗的涼州,漢室各州各郡,都自動自覺繳納了該上的稅賦,無一地敢頑抗。

大家都知道,朝廷今非昔比了。

雖然涼州生亂,可誰都不覺得這是多大的事兒。

也不認為此事能動搖漢室的根基。

西涼蠻夷,成不了什麼氣候。

何況,大將軍呂布、西北經略使曹操已經出征了,平亂手拿把攥,指日可待。

所以別妄想渾水摸魚。

袁紹、袁術、劉表這三人很有意思,估計是因為自已淋過雨,也想把別人的傘扯爛。

自秋收後就專門盯著田賦,巴不得有誰跳出來說自已不繳,他們好撲上去撕咬。

然而讓他們失望了,沒有任何人敢與朝廷作對。

各地官府都繳得很快,很足。

他們只好挑剔糧食不好,不約而同,分別跟張禎嘀嘀咕咕。

張禎左耳進右耳出地聽著,並不發表意見。

田賦入庫時,自有大司農屬官檢驗品質,她大伯張澤主要乾的就是這個,輪不到落魄三人組唧唧歪歪。

他們能吃到新鮮的田賦糧食,還是劉協想要與大臣們同樂,特意下令用新收的田賦發了一撥俸祿。

否則他們只能吃自家田莊的。

人吶,就是不知足。

不過,並非所有田賦都運往長安,若那樣的話,糧倉根本裝不下,也不利於之後的轉運使用。

華夏最早的糧倉,出現在新石器時代,到了秦漢時期,更是各地都有修建,以滿足那一片區域的糧食需求。

最有名的當屬秦始皇首建的敖倉,位於關中與山東之衝,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

還有宛城倉,儲存量也非常大。

倉儲技術也屬世界一流,不但有常規的倉庫,還有冷藏室、換氣室等等,以保證糧食的質量。

張禎雖不能親眼看見各地糧食入庫的場景,但也看見了京城倉的,大受震撼。

成山成海的糧食,有的裝在麻袋裡,有的裝在巨大的陶甕裡,堆滿了糧倉每個角落。

這陣子劉協最愛做的事,就是帶著他的皇后伏壽,默默站在京城倉前,看著民夫們將糧食搬入庫中。

張禎也愛看,常與他們夫妻倆在糧倉前相遇。

每次遇見,劉協都要熱淚盈眶地說一句話,“皇姐,這都是你的功勞!大漢臣民,都不會忘記你的恩德!”

伏壽也雙眼亮晶晶地看著她,彷彿她是什麼大聖人。

張禎一開始還欣慰而驕傲,欣慰於自已的辛勞被人認可,驕傲於有所成就。

但後來就麻木了,跟聽到“今天天氣很好”一樣,毫無觸動。

——還有點受不了這對小夫妻,總覺得他倆像在演什麼偶像劇。

劉協又說,晚上睡覺都更踏實了。

這一點,張禎倒是感同身受。

手裡有糧,心裡不慌吶。

最讓她欣喜的,則是各縣畝產量的增長。

今年,大漢一千二百六十個縣都配置了課農司屬吏,教導百姓農耕種植。

其下轄的肥料廠,也是很快就運作起來。

這就代表著,各縣田地,或多或少享受到了肥料的澆灌。

農戶也學到了較為科學的種植方式。

具體到某個村或某個縣,也許只會直觀地發現糧食大豐收,但站到更高的層次,從整體來看,這種改變可以用“驚天動地”來形容。

打個比方,一名學生成績普通,100分的滿分,能考到80分,哪怕請名師輔導,大約也只能考到90分,進步了10分。

但如果學生成績很差,往常考10分,那麼有了名師輔導,就有可能考到60分,足足進步50分!

此時的漢朝農業就是如此。

與同時代的其它國度比起來,農業技術已經領先了一大步,但在張禎眼裡,還是粗放種植。

稍一改進,就得到了巨大的回報。

稻穀最低畝產量,是幽州的一個縣,一百九十五斤。

最高畝產量,是長安藍田縣,達到了三百零六斤!

至於麥子,最低畝產量是荊州某縣,一百八十二斤。

最高畝產量也在長安,但不是藍田縣,而是新豐縣,二百九十一斤。

各縣資料相加平均,稻穀畝產量是二百五十六斤,麥子畝產量是二百二十三斤。

而在去年,關中之外的所有郡縣,稻穀、麥子畝產量都沒有達到一百五十斤,達到一百四已經算是罕見的豐收。

直觀點說,相當於多了一倍的田地,收成翻了一番。

從十斤變二十斤,也許不算什麼,只多了十斤。

但從二十萬斛變四十萬斛,那可就相當驚人了。

以上,還不包括皇莊。

皇莊稻穀種的是徐州三號,肥料也管夠,實驗田級別精心照料,畝產量平均下來是三百四十六斤。

麥子畝產量稍低,是三百一十二斤。

種過大豆的田地,比沒種過的肥沃得多。

種植徐州三號的關中世族、遼東原烏桓三郡,成果也很喜人,畝產量都在三百二十五斤以上。

至此,張禎總算可以確定一件事,徐州三號成了,明年全面推廣。

關中世族種植的四十個麥子樣本,收成大不一樣。

有五個達到了畝產三百斤,二十九個達到了畝產二百五十斤,另外六個在二百五十斤以下。

也就是說,最好的那五個,將是氾先接下來培育的重點。

未達到三百斤的人家,張禎都派了人去,說要補足差額。

但沒一家接受,都說這是常有的事兒,而且麥種也不算很差,與家裡其它的差不多。

有幾家還說,長公主若執意要補差額,就是打他們的臉。

見他們如此,張禎也沒有堅持。

接下來就是核定獎賞。

但凡超過畝產平均量的縣,都賜皇帝手書“勤勉篤行”,靖國長公主手書“農桑為本”,做成匾額懸在縣衙正堂。

前五十名,當年考核本縣所有官吏皆為上等,包括課農司、肥料廠。

前二十名,另賜布匹、糧食。

前三名,加賜金銀、書籍。

表現優異的課農司屬吏、肥料廠屬員、農夫,也以資鼓勵,絕不讓大家白努力。

因而從南至北,從上至下,皆是歡天喜地。

暫時沒有得到獎勵的也不氣餒,鼓足了勁,準備明年爭取。

不知不覺間,這成了一場農業大競賽。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全民轉職:授道者廢?我萬聖之師

開火車的小豬

快穿:都是我男朋友

Smercury

逼嫁後,暴躁總裁老公哭唧唧求愛

兔兔不吃肉

如初見,傷別離

山谷區的黃裕

隨身空間:我穿越到異世當毒妃

萬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