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看向費宏的眼光就有了一些莫名的意味在裡面,皇帝要攬權,那屬於你的那部分不就會縮小?

也有人聞到了不同尋常的味道,皇帝這是要慢慢的在文官集團手中收回一些自己的權利。

從土木之變開始,皇權旁落的比較厲害,皇帝在紫禁城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對天下之事的知情權,話語權越來越少。

也就咱們正德皇帝,三天兩頭的往外跑,多少知道一些民間的事情。

這裡是正好找了個由頭,趁機釋放一些訊號。

費宏完全沒有這樣的想法,皇帝就是一個懶散的性子,哪裡會收權,估計又是在想什麼新政策,到時候要安排一些人上任,讓他們去落實。

現在朝廷的大臣們也多少抓住了皇帝的這個新脈絡,有什麼新的政策,都會親自挑人派去做,這樣能放心也能出真實的成績。

其實朱厚照還真沒有什麼要攬權的想法,就是覺得這朝堂需要整頓整頓了。

衡王已經被處死了。

如果再拿一些人來搞牽連,顯得有些不厚道。

他是整個朱氏家族的大族長,要一碗水端平。

當年寧王謀反,牽扯的人比衡王這裡多了去了,他也只是處死了幾個為首者,其餘人等都是退贓款了事。

他不搞牽連,但喜歡秋後算賬。

等把事情理順了,局勢穩定下來,再翻出小本本,一個個的再來點名!

反正這些人沒有幾個屁股下面是乾淨的,一查一個準。先讓他們繼續的逍遙,也看他們後續的表現,這就能決定以後得到懲罰的厲害程度。

錦衣衛,東廠,刑部,大理寺的人天天忙的恨不得把太陽固定在白天。

不眠不休才能完成皇帝交待的任務,六科給事中就是他們現階段最討厭見到的人,天天催進度,天天問結果。

實際上也沒有抓幾個人,但整個京城被弄的雞飛狗跳,讓很多人擔驚受怕。

下面州縣的問題反正已經糜爛如此,那就還擺爛一段日子,到時再挑一些人去赴任。

現在沒空! 回京還沒有和孩子他媽媽愉快的玩幾天,這差不多積累一年的奏摺,就讓朱厚照生出了想跑路到鎮國府去避難的想法.

每天被無數的事情包圍著,有的還只有他能作出決定,蓋上那個皇帝印璽才能行得通。

日以繼夜的加了十幾天班,把堆積了好幾大框子的奏摺處理掉,剛想躺平幾天,內閣楊廷和一個人來到豹房。

這讓朱厚照頗為驚訝,楊廷和來這裡。

應該沒有什麼大事發生啊,就算有,他自己的渠道肯定要比內閣這些老頭兒的來的快!

君臣見禮完畢,有點忐忑不安的皇帝等著內閣給自己帶來驚喜或者驚嚇。

看到神色有些不自然的朱厚照,楊廷和內心輕輕笑了起來。

這是怕自己給帶來什麼不好的訊息?

天不怕地不怕的皇帝難道還有什麼事情怕?估計是就要他天天在紫禁城裡批改奏摺吧。

不會以為我是來抓他回去繼續上班的吧。

當即就說道;“陛下,山東河南2地都上摺子說,魯王,崇王,汝王3位藩王請求朝廷賞賜錢財,物品下去重建王府,陛下這事還的您拿主意?”

這個事情還真只有皇帝能解決,你們自己的家事,外人不好插手。而且這樣的事情也沒有先例,無據可考,無從下手。

各地親王現在是誰也不想搭理,誰搭理誰倒黴。

我們只想好好的把握手中的權利,但你們都想掀翻桌子重新玩,那就只能不再一起玩。

最後推到了楊廷和這裡,沒有辦法他只好硬著頭皮過來了。

朱厚照遲疑起來,你今天來來就是為了這事情?

怎麼破了王府之後還有3個漏網的大魚,也是命大,其餘被攻破的藩王府,可沒有幸免的。

汝王的話,應該是被人放水 ,他可是衡王一母同胞的親兄弟,肯定不會讓手下對他下手。

至於其他人看樣子衡王根本就沒有去管他們的生死聽天由命了,估計是怕被人看出來他在搞鬼故意不去管的。

“身份可曾確認?”

“身份無誤,魯王府最慘,整個王府就剩下73歲的魯王一個人了,奏摺上說還收了個幹孫子,就是這個幹孫子救的他。”

“汝王一家零星跑出去了一些家眷。崇王府當時在反賊攻城之前就舉家逃離,人員損失不大。”

“頭疼啊!朕拿這些人真的頭痛。”

“先下旨,在朕內帑裡拿錢出來。每位賜銀三千兩,度過難關再說吧。”

“首輔,你可曾有什麼良策?”

朱厚照直言不諱,對宗室的問題,確實不該怎麼辦。

或者說現在還不能說出自己的想法!

最牛的其實應該學漢朝的‘推恩令’,只封親王。

你們自己的兒子自己去封,去發俸祿,朝廷不管!

有人說明朝一半是亡於朱家人太多了,到最後有超過60萬人,這樣多的人,全靠朝廷養著,把國家財政給吃垮掉了,明亡時國庫就只剩下400多兩銀子。

一個國家的滅亡肯定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這個原因肯定是很重要的其中一個。

這次藉著反賊的手,消滅了3分之一左右的藩王。

上半年借糧,到時還可以收拾一批人。

可還是數量眾多。

朱厚照的本意就是這些人以後就到自己這裡打住。

可以給個榮譽稱號,萬萬不能要朝廷來恩養。

自謀生路的話,就不會閒心想著來造反,搞什麼小動作了。

“這幾年藩王連續的造反,確實對朝廷,對老百姓都造成了嚴重不可估量的損失,不加抑制,後果不堪設想。老臣暫時也沒有什麼好的想法,也許把親王都移居到京城來,可能會有一點效果!”

朱厚照心中一驚,瞄了幾眼楊廷和,這不是滿清的搞法嗎?

明朝是都封到外地去,非召不得入京。不許互相接近,不能結交大臣,其實就是這樣一規定,實際上到後來也就形同虛設。

清朝剛好相反,沒有藩王,只有親王和郡王。那些王爺們沒有藩地,但是能參與政事討論。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深海利劍

輕言文喻

改變命運的正確方法

暖陽清猗

這一屆的宿主不太好帶

芝芝桃梅梅

病嬌誘我入夢來

禿頭老鴦

修仙大佬重生在七零

紅塵萬丈

我在偽娘吧撿的男朋友

幹啥都秒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