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小冰期後,自然災害,尤其是氣象災害開始呈現爆發增長的趨勢。

在正德年間,漫天冰雪的奇景直接降臨在江南、華中,華南各地,就連太湖,鄱陽湖,洞庭湖,漢水、淮河都結了冰,夏寒、夏霜雪的天氣記錄更是屢見不鮮。

《廣東通志》就曾記載過“武宗正德元年冬,廣東瓊州府萬州雨雪,明武宗正德四年冬,廣東潮州隕雪,厚尺許。”

那可是廣東啊!瓊州是現在的海南,潮州是現在的潮安,這些地方都位於亞熱帶。】

明朝

朱元璋完全不敢相信,雖說現在的大明也沒暖和到哪裡去,但是比起他小時候,其實已經暖和不少了。

但是漢水、淮河這些地方都要結冰,這是不是太扯淡了?

那個好人家南方會結冰下大雪啊!

……

朱棣此刻也很無是無力,這畢竟是天災啊!哪裡是人力可以抗衡的?

這是他的哪個倒黴後代啊,這種事也能攤上?

【等到了嘉靖時期,氣候變得持續乾旱,寒冷,可以說除了晉和南北朝,就只有明代雨量特別少,旱災的總數基本是各世紀之最了。

當時整個華夏的年平均氣溫比現在要低,夏天的大旱與大澇基本是相繼出現,冬天更是奇寒無比。

正德十六年,京津冀到揚州一帶發生了大旱,同樣是這一年,福建的福州等府發生了大旱,瘟疫,甘肅的夏旱秋雨也導致了瘟疫。

就是當時最富庶的江浙一帶,那餓死凍死的人也是不可勝數。】

各朝代的百姓都震驚到了,一個個茫然無措,好半天才緩過來,這樣的天氣是真實存在的嗎?

有人掰著手開始算,“旱澇會導致糧食絕收,沒糧食就會餓死,死了沒人收屍就會有瘟疫,這、這老天是真不給他們活路。”

“就連江浙一帶都有人餓死凍死,那別的地方可怎麼辦?”

“這世道,可讓人怎麼活呢?”

【等到了1600年前後,災變直接達到了巔峰。

這麼說吧,南方的廣東地區下了一尺多的暴雪。

那北方更是封凍千里,大小江河全部結冰,漕運幾近荒廢,牲畜、莊稼甚至人都被凍死,凍傷無數。】

趙匡胤咂咂嘴,廣東積雪一尺多?

這種事真是離大譜,這個明朝還真是倒黴!

崇禎:“這天幕馬上就要說到朕的治下了吧!”

也不知道他的統治下還能有多離譜的天災!

很快他就知道了,只是……這還不如不知道!

【崇禎即位時,正值最寒冷的那段時期,寒冷的氣候導致降雨期南移,北方地區連年的出現各種旱災、蝗災,那叫一個赤野千里、寸草不生。

《漢南敘郡志》記載,“崇禎元年,全陝天赤如血,五年大飢,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飢,八年九月西鄉旱,略陽水澇,民舍全沒。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無,十一年夏飛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1640年和1641年全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五月到九月的旱情嚴重,幼苗枯竭,作物絕收,山西的汾水,漳河,河北的九條河都乾涸了。

古代很吃“天人合一”“天人感應”那一套,所以如此頻繁的災害直接就讓崇禎麻爪了,十七年裡因為各種原因下了六道罪已詔。】

劉徹此時也是頭疼,這天不下雨,就是會大旱,每逢旱災又會有蝗災;下雨下多了又會有洪澇,死了的人和動物的屍體又會產生瘟疫。

天災無法避免,這就是一個死結,所以那位崇禎皇帝的確是很倒黴。只是不知道這位崇禎皇帝除了罪已詔,還做過什麼措施。

如果是他遇到天災,他一定會想盡辦法將影響減到最小,哪怕如同螳臂當車,也要奮力一試。

【但是天災就是天災,不為人力所動搖,所以帝王的檢討完全是無濟於事的。

常年的旱災使糧食產量大幅下滑,價格猛漲,老百姓無以為食,就開始用草根、樹皮充飢。

到了最後就是拋妻棄子、自殺偷盜、行街乞討甚至骨肉相食。

隨著大規模的流民逃難,又引發了大型瘟疫,明朝兩百多年的時間中發生了大型瘟疫19次,1641年流行的那一次瘟疫甚至遍及了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等地。

眼見著連活下去這個最基本的需求都難以滿足了,百姓們紛紛揭竿而起,各地起義不斷,僅陝西境內就有起義軍100多支。】

雖說皇帝們就聽不得“起義”“造反”這種詞,但是在這種老百姓們吃草根而貴族豪富們還可以奢侈度日的時候,他們不造反就得餓死,哪有人會寧願餓死全家都不肯拼一把的呢?

朱元璋眼前一黑,一百多隻!光是陝西就一百多隻!

他們當年反元的時候也沒到這個程度啊!

即使是天災不可違,國庫空虛,可他不信宗室和那些大臣手裡就一點銀錢糧食都沒有,怎麼能把百姓逼到這個地步啊!

呔!這沒用的後代和可惡的貪官!

【與此同時,北邊的外族也受到了受小冰期的影響,女真部落開始了南下的征程。

在這樣的內憂外患之中,大明王朝風雨飄搖,最終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了北京,明朝就此滅亡。

而在這樣的天災和綿延的戰火中,明末一億兩千萬的人口至清初社會安定時就只剩下五千多萬了】

秦朝

嬴政震驚到失語,這是死了七千多萬的人!他們大秦都沒有七千萬的人!

這麼多的人口,那就是一個國家的脊樑啊!這得能種多少的地,修多少工程啊!

就這麼死了,簡直是可惜至極!

漢朝

劉徹也很是驚訝,“人口足足減少了一半!”

實不相瞞,他治下的人還真不到這些,這南方就真的這麼富庶,能養活那麼多人?

三國

荀彧:“氣候好的時候,糧食產量足夠,百姓們吃得飽就會生孩子,這樣人口便就多了。可是氣候變得不好,糧食就會減產,本就緊巴巴的糧食變少,吃不上飯的人就會變多……”

【明朝這樣的極端天氣,的確是天公不作美,這樣的爛攤子誰來了可能都沒有太好的辦法。

但是明朝一步步的走到這一步,明朝的後面的幾位皇帝也是要負很大的責任的。

同樣的天災,有些皇帝就能做得很好,比如被稱作千古一帝的漢武帝——劉徹。】

劉徹:“……”好傢伙!真是好傢伙!

他就說,他看史書的時候明明就就看見了他在位時的天災,還慶幸於天幕不講這個呢!

原來在這等著呢!

【雖然西漢整體上屬於溫暖期,但是也有著短週期的氣候突變。

漢景帝末期的時候,原本溫暖的氣候就開始向寒冷乾燥轉變了,到漢武帝即位,低溫災害發生的頻率更是陡然增加,乾旱也成為了當時主要的自然災害。

而這樣的低溫氣候在公元前109年左右發展到頂點,這一年的關中地區有20%以上的人口被凍死。

兩年之後旱災也達到高峰,這一年的旱災公元前110年開始,整整持續了六年。】

漢武一朝的人們本來還在那裡物傷其類呢,沒想到現在還有他們的戲份,頓時就都坐不住了。

“怎麼會這樣!”

“咱們這時候也會有那樣的天災嗎?”

“不會吧,咱們這只是突然的天氣,也不會太久吧!”

“是呀是呀,不是說咱們的皇帝做的好嗎?咱們肯定不會像明人那樣的。”

雖然這人話說的肯定,但是心中也是直打鼓,但願能平平安安地度過這一生吧!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暴富從百倍直覺開始

錢解憂

擁抱心意

鶉守

穿越高衙內後,林沖剛被害

青冥寶寶

愛似初盡晚風

易汵

我帶著傳家寶來到了求生世界

榮慈

小漾就業記

詰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