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將領鄧艾,從陰平向成都進發,姜維這頭要抵擋魏國主力大軍,沒能攔住另一邊的鄧艾。

前去對敵的是武侯的的兒子諸葛瞻,諸葛瞻的品德情操及才華很受蜀人的愛惜,但是他也的確沒有繼承他父親的軍事才能。

諸葛瞻因為猶豫沒能採納黃崇速佔險要以阻止敵軍進入平地的建議,所以錯失了兵機,最後戰死綿竹。

諸葛瞻的長子諸葛尚聽聞兵敗,不願逃走,而是衝入敵軍,以同歸於盡的姿態壯烈犧牲。

諸葛亮很愛諸葛瞻這個兒子,他曾經在軍旅中寫信給他的哥哥諸葛瑾說:“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

害怕太早培養這個孩子會使他失了做孩童的樂趣,又害怕不培養他會使他不能成為大器,諸葛亮對這個孩子成長的期望和擔心溢於言表。】

“戰前鄧艾派遣使者誘降諸葛瞻,願意封他為琅琊王。”

“哎,諸葛瞻能力可能是差了點,但是品格還是不錯的”

諸葛亮怔愣的看著天幕,他現在雖然早已成婚了,但是天幕所說的那個孩子還沒有出生,但是……他覺得那個孩子一定、一定是個很可愛的孩子!

“軍師……”劉備看著他,想說什麼,卻又不知道該說什麼

不等他繼續說下去,姜瀾溪輕柔的聲音又說出了沉重的內容

【是的,綿竹之戰前,鄧艾遣使說要上表給諸葛瞻一個琅琊王的位置。

諸葛亮就是琅邪人,封諸葛亮的兒子做琅邪王還說這是光宗耀祖,這對於諸葛瞻來說是一種侮辱,所以諸葛瞻怒斬使者,率軍出戰,雖敗猶榮。

這樣擁有血性的人很多很多,但其中卻並不包括阿斗。

雖然綿竹之戰後,魏軍長驅直入,但是此時的蜀漢主力尚存,未必不能奮力一搏。

可投降派的輪番勸說,到底讓阿斗選擇了投降。

鄧艾也以此完成了人生的高光——奇襲成都,一舉滅蜀。

在姜維將要逼退鍾會的時候,劉禪命他投降的詔書發來了。

別管將士們怎麼想,最後也只能接受這個結果,但是姜維並沒有認命,暗戳戳地想要利用鍾會的野心復國。

只是最後他的計劃暴露,姜維被滅滿門,與他聯合的劉禪長子劉璿也被殺。

姜維的口碑一直呈兩面化,陳壽對他的的評價也是貶大於褒地,但我覺得他的忠誠其實是不容置疑地。】

“知遇之恩,他以死相報”

“其實蜀漢對姜維也是夠意思了”

“姜維不是被排擠的嗎?”

“姜維一個沒啥政治根基的魏國降將能帶著五萬人去北伐,無功而返甚至戰敗之後,還能接著一次又一次的北伐,難道靠的是諸葛亮在天有靈?”

【我一直覺得劉備是一個很傳奇的人物,他的原始資源不夠豐厚,但他的人格魅力卻強的驚人。他這一生不管是顛沛流離還是高坐明堂,始終初心不改,想要光復漢室。

關羽與他親如兄弟,諸葛亮在他死後堅持其遺志,甚至如陳祇那樣的權臣也支援北伐。

鄧芝作為大將軍,身上的衣食都出自官府,沒經營過私產,妻兒甚至還有忍飢挨餓之時,姜維宅舍弊薄,資財無餘。

就是在最後,這些人也願意堅定自已的理想。

諸葛瞻父子戰死。

姜維一家被滅門。

太子劉璿被殺。

北地王劉諶帶著妻子兒女,在祭祀劉備的昭烈廟拔劍自刎。

張飛之孫張遵,戰死。

趙雲之子趙廣,戰死。

傅肜之子傅僉,戰死。

可他們的主公呢?他成了安樂公,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

僅僅如此,也就罷了。

他投降可能是怕死,可能是怕沒有地位,可能是被矇蔽,也可能是想儲存蜀漢的有生力量,人的選擇多種多樣,投降不是什麼過不去的事。

偏偏,他在司馬昭和蜀中舊臣面前說了那句讓人寒心的話——此間樂,不思蜀。】

“這簡直是殺人誅心的一句話”

“咋說呢,別的我都可以忍,只有這句話,我忍不了”

“太讓人難過了”

諸葛亮猛的抬起了頭,又看向劉備。

此時的劉備面色肉眼可見的漲紅,呼吸急促,似乎要喘不過氣來。

身旁有人過來攙扶他,劉備卻也無法再做出安撫了,這句“此間樂,不思蜀”就像一支利箭,紮在他的血肉裡,反反覆覆的攪動著。

那個孩子到底明不明白他在做什麼啊?

他怎麼能!又怎麼敢!怎麼敢啊!

他可以平庸,可以不理朝政,可以不殉國,甚至可以不北伐!但他不可以說出這樣的話!

誰都可以說,但是他不能說啊!不管是為了保命,還是為了消除他人的戒心,都不能用這句話來達成目的!

不然!那些蜀漢老臣,那些為了蜀漢而死的,為了蜀漢貢獻一生的人——算是什麼?

在這一刻他甚至對那個孩子充滿了怨恨!

他可以接受自已孩子不成器,可以接受他只知吃喝玩樂荒廢政事,但是完全無法接受他對眾人的理想的否定!

連蜀漢舊主都對蜀漢不在意了,那漢才是真的亡了!他到底明不明白!

在另一邊的曹魏陣營也是一陣唏噓,曹操吶吶說道:“我現在是有點同情那劉備了。”

他現在應該沒被氣死吧?

這倒黴的劉阿斗也太不像樣了,瞧瞧這話說的,連文若的臉色都不好了。

姜瀾溪講完這段歷史就開始進入武侯祠,也不管天幕下的人還有沒有心思聽,就講解起來。

【這裡除了供奉劉備的漢昭烈廟和供奉諸葛亮的武侯祠,其實還有一位將軍也埋在這兒,這人就是有四川王之稱的劉湘。

劉湘當年在出川抗日的時候留下了一公一私兩封遺囑,公遺囑當中說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而私遺囑中也表示馬革裹屍還願能夠葬於武侯祠邊,常伴諸葛孔明左右。】

“我才知道他們之間還有些關係”

“是我孤陋寡聞了”

天幕下的古人對此反應不一,有人覺得這四川王不懂禮數打擾先人,有人覺得這四川王真是幸運竟能夢想成真。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小師妹哭唧唧但她可以批碎一座山

醬香包

全民領主:我的天賦不正經

狂熱信徒

囚你愛我

菜菜辣醬

逗比的王者日常

一隻阿飛呀

咒回:我一錘子下去,甚爾冒出來

牙尖風笛

旅行的路

盛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