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作為配料也是很重要的,《儀禮》就曾講過,牛肉作羹,要配豆葉;羊肉作羹,要配苦荼;豬肉作羹,要配薇菜。

諸侯們更是講究,吃不同的飯,要配不同的配料。吃麥飯要配脯羹和雞羹,吃稻米飯要配犬羹和兔羹,吃菰米飯要配雉羹。】

這話說的讓百姓們紅了眼,“以前只想著貴族老爺們過得好,卻沒想到好成這樣!”

“吃個麥飯竟然就要拿肉羹做配?”

一個小乞丐摸了摸自已的肚子,羨慕的道:“這樣的日子我簡直是不敢想啊!”

比起百姓們的各種情緒,貴族們就沒什麼情緒了,畢竟天幕講的那些就是他們的生活,有什麼稀奇的呢?

【美食的標準不僅味道要好,還要好看,好聽。

特別是在色和形的方面,中國飲食更是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清異錄》中記載吳越地區有一種玲瓏牡丹鮓,這是用魚鮓片拼成的,加工後的魚鮓色澤微紅,裝盤後如初開的牡丹,滋味怎麼樣不知道,但是觀賞價值是真的高。

《山家清供》也記載過一道名為雪霞羹”的菜餚,將芙蓉花去掉心和蒂,焯過之後,與豆腐一起煮,整道菜餚紅白交錯,恍如雪薺之霞。】

“那個玲瓏牡丹鮓我曾經吃過的,那個好看,更好吃的!”

“那個豆腐是什麼?” 這名字……難道是豆子做的?

“天幕要是說說豆腐怎麼做的就好了!”天幕以前在那個直播後的影片,都會說說有用的東西,這次應該也差不多吧……

【廚師們是真的把食物做出了花,“冬瓜盅”、“西瓜燈”都得算上小意思了,古人甚至把食物做成了景物,《紫桃軒雜綴》中就有記載:“唐有靜尼,出奇思以盤飣,簇成山水,每器佔‘輞川圖’中一景,人多愛玩,不忍食。”

唐中宗時尚書右僕射韋巨源舉辦的“燒尾宴”中,麵點食品就十分講究造型,其中一組“素蒸音聲部”麵食,七十個麵人組成了樂舞場面,既有彈琵琶、鼓琴瑟、吹笙簫的樂工,還有身著羅綺、翩翩起舞的歌女,簡直是巧奪天工!】

看和天幕上的復原圖,眾人紛紛感嘆白案師傅的手藝,想要稱讚,卻又誇不出好看之外的詞彙,“這簡直……簡直……”

“簡直就是巧奪天工!”雖然沒什麼文化,但是記性好的人接上話道。

“對!巧奪天工!”

這個麵點不僅震驚了百姓,秦漢時期的貴族也有些驚訝了,畢竟那時候的手工技藝問題,磨出來的面多多少少都會摻雜一些麥麩,顏色與口感並不太好。

【作為統治階級,美食不再只為了口腹之慾,還為了彰顯他們的身份與地位,各種奢食就這樣出現了。

奢食的主要特徵就是以花費大,難度高,不以美味為唯一的入選標準,反而以搜尋難度為參考標準,比如什麼熊掌,象鼻,猩猩唇。

清王朝最高規格的宴會“滿漢全席”更是山珍海味,水陸雜陳,應有盡有,一場宴會的花費那更是天文數字。】

天幕上出現的各種食物,別說平民百姓了,就是一些豪奢之家都不禁瞠目。

“以往只覺得咱們家已經足夠奢侈了,如今才覺得自已就是井底之蛙!”

【與此相反的是雅食,歷史上許多文人雅士,雖然做不到“不食人間煙火”,但是追求風雅那還是吸菸刻肺的。

雅食通常是口味清淡,以花卉入饌。

比如《離騷》中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夕餐秋菊之落英”,南宋有用紫莖菊花和小米飯做成的“金飯”,《山家清洪》等書也收錄了以梅花、蓮花、菊花等不少用花卉做成的佳餚。

不僅如此,雅食還會與飲食活動和文化活動結合起來,比如曲水流觴。

魏晉之時,一些文人騷客會相約至山野流水處飲酒賦詩,還別出心裁地將酒杯放在溪流中,任其漂流,酒杯漂到誰的面前,誰就一飲而盡。】

“這花有什麼好吃的?”

“曲水流觴?那水裡不是有蟲子嗎?”

“那些文人身裡不知道有多少蟲子在爬……”

【當然了,在飯食上古人也不是隻需要“食”,還要有“飲”,“一簞食,一瓢飲”,這是古人一頓飯最基本、最普遍的飲食結構。

古代的飲品種類也很多,有記載的除了水,還有用米汁釀成的略帶酸味的酒——漿,一種釀造一宿即成的甜酒——醴,甚至是稀飯,都是常見的飲品。】

本想說自家吃飯並沒有飲品的百姓,結果就聽到了稀粥稀飯也算是飲品,那這麼說好像也沒錯……

“以前沒想過,現在想來的確是這樣。”

【說起來,食在以前是專指主食的,比如米、面之類的,並不是泛稱。

但是在不同的朝代,穀物的稱謂也是不同的,我們從說法上看就可以看出某個朝代的主要穀物。

比如《詩》中常說“黍稷”,《孟子》中有“菽粟”,到了《史記》《漢書》中常說“稻麥”。

由此大致可以看出,春秋前之“黍稷”地位很高, “菽粟”\"在戰國以後才得以廣範圍種植。

隨著農業的發展,西漢末期的時候黍與稷漸漸的退出了六穀之列,成為了救荒作物。漢代後,華夏的飯食品類逐漸形成了稻穀第一,小麥次之的食用格局。】

“原來以後的人都不主吃黍米了……”

“他們的收成肯定很好吧!”

“真是羨慕啊!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吃飽呢?天幕為什麼不能賜予我們一場神蹟呢?”

【其實與稻、麥相比,大豆作為主食的時間雖然不是很長,但卻很早。

從有正式文字的商代開始,中原地區的大田作物就是以黍、稷佔主要地位,到西周春秋時,黍稷仍是最重要的大田作物。

《詩經·大雅·生民》中說,后稷“藝之在菽,荏菽旆旆”,“荏菽”就是大豆,而後稷是周族的始祖,受到周人的歌頌,這應是史實的反映,所以以此來說大豆的栽培距今至少已經有四千餘年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娛樂圈的頂流夫婦

甜橙櫻桃

一覺醒來後,變成端淑女娘!

Y七點

四元解夢雜貨鋪

素素紫

小狼狗老公養成計劃

心情大好的天晴宇

病秧子想要活下去

倉鼠夢小澤

當光降臨

琳冧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