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賜的話,讓朱元璋一瞬間便覺得如墜冰窟。

是啊,當年大元雖然一統九州,卻定都北平。

整體上來說,南方當然要少遭受更多的禍亂。

況且,自唐開始,華夏中心便由北向南,緩慢偏移。

直到宋朝天子南逃,側面幫助了南方成為新的經濟中心。

如今大明初立,朱元璋更多的重心也在南方,此時此刻的南方相比於北方,無論是教育者的數量還是教育質量,那都不是遠超北方,而是吊打北方。

一旦開啟科舉,到時候莫說一紙榜單隻有一兩個北方人,甚至很可能出現全都是南方人的結果。

五胡亂華、唐朝十亂、宋帝南移、元定北都,這種種歷史上發生的事,無不讓現在的大明帝國呈現出南北分治的情況。

朝堂之上,北人很少,北人中還有一部分是蒙元和其他部族的降將。

而在地方上,朝廷派出的則都是南方士子。

如果這次恩科結束,錄取的全都是南方人的話……

朱元璋瞬間便想到了恩科之後,大批南方宗族的後人進入朝堂,在朝廷中凝聚成以宗族為首的小團體,出現諸如現在的勳貴集團、浙東集團等內部黨政的情況。

朱元璋為什麼敢利用黨政?那是因為他是開國皇帝,那是因為他手握絕對的兵權,所以他朱元璋才能隨意操弄內部爭鬥。

可是如果是後代呢?別看朱標此時已經名聲在外,又是正規太子,群臣全都向著太子。

可是一旦他朱元璋死去,甚至等朱標也死去,這埋在朝堂中的隱患,他的好孫子能治得了群臣嗎?

所以,內部的爭鬥可以,但是隻能是開國的勳貴和後起的百官之間爭鬥。

絕對不能是後起士子分裂成各個小團體,然後攪亂大明的內部。

朱元璋立刻眼神變得犀利,一拍桌子:“把李善長、汪廣洋、胡惟庸還有劉伯溫叫來。”

隨後朱元璋又看向張天賜:“天賜,你可有解決的辦法?”

張天賜搖搖頭:“一開始我想著,不如按照戶籍分設,後來一想,現在這個時候,能讀書的家中都有不少錢財,對他們來說賄賂官員改變戶籍地那可太簡單了。”

“後來微臣又想到南北分卷考試,但是仔細一琢磨,這南北分卷也擋不住那群士族北移的結果。”

這時,李善長、胡惟庸和劉伯溫三人過來。

朱元璋是老大,總不能讓他親自講發生了什麼事,而且這事還是張天賜率先發現的,所以只能讓張天賜講給三人。

聽完張天賜簡述,李善長認同的點點頭:“確實如此,甚至都不用猜測,微臣認為到時候榜單十中有九皆是南人,便是有北人,那也是榜單末尾罷了。”

胡惟庸則轉著眼睛不說話,心中不知道在想什麼。

劉伯溫則一直皺著眉,這時候說道:“南北分卷不可,這戶籍錄取也不可……或許可以試著做出限制?”

“比如,南北分卷之後,南方卷考上來的便去北方,北方則還是守在北方,以支援北方少文的現象。”

朱元璋聽到後眼前一亮,同時張天賜也忽然來了靈感,接著劉伯溫的話繼續說道:“不行,還不夠狠!還是會出現南人頂替北人名額的事。”

“我看不如,朝廷直接在每個府規劃出一片地方,北卷考試上來的,便將祖墳遷移到府處,當官則輪換到南方去。”

“而南方計程車子,則一半留在南方,一半分到北方,以此加快南北合融。”

“此舉,可讓南方士子不敢改戶籍,畢竟改了戶籍之後萬一考上,那他的祖墳也要遷移到北方,如果他敢假認別人爹當祖宗,他的宗族內部就能將他掐死。”

朱元璋和李善長聞言真是嘴角抽搐,二人心中一齊暗罵一聲【好毒的計謀】。

北方宗族勢力因為蒙元戰亂,所以相比於南方的宗族勢力更加分散,也只有山東的宗族會和南方差不多。

而在南方,宗族勢力可以說是大行其道,儼然一副國中之國的景象。

一旦讓這些宗族士子上了朝堂,一定會出現抱團取暖的情況。

而北方計程車子相比於南方計程車子則更加獨立,但是缺點卻是團結性較差,即便抱團也不會成為南方士子那樣的政治集團。

所以對於朱元璋來說,朝廷中北方人比南方人更多是一件好事,分散的北方人和團結的南方人互相內鬥,底層官員互換南北促進融合,可以說是兩全其美。

而張天賜這套計策唯一的缺點便是……這計策也太毒了,用祖墳壓制你,敢賄賂官員換戶籍,那朝廷就敢讓你的祖墳從南跑到北。

這哪個士子能願意,而且萬一被發現了是換戶籍考上的怎麼辦?

為了考上當官,去賄賂官員,那可是重罪。

就算你想辦法買了一副假的祖墳去遷移,那你日後每年都要去把別人當祖宗,你看看供養你讀書的宗族,答不答應你去拜別人。

所以說,張天賜這一波直接利用了漢人文化中的祖先崇拜、重視孝道、宗族團結三個特點,完成了對南北學子的科舉公平。

現在僅剩的問題便是,這麼歹毒的計謀,要用誰的名頭去幹?

朱元璋先是看向劉伯溫和李善長,二人皆是面色一變,顯然這種得罪全體南方士子宗族的事他們不想幹。

朱元璋再看向胡惟庸,只是簡單掃視了一眼便直接略過。

胡惟庸還有用,還要用它和那些勳貴和地主攪和在一起,他還不能死。

那就只有從其他官員……不等朱元璋想起要找誰,張天賜便主動說道:“陛下,若是為難,不如就讓微臣來朝堂上提出吧。”

“微臣本就和士大夫集團不和,又因為士大夫集團就是宗族集團的演化結果,所以宗族對微臣也是不喜歡。”

“既然微臣這個計策會得罪士大夫和宗族,那不如就讓微臣來吧,反正微臣也早就得罪過這兩個集團了。”

張天賜的語氣顯得這個問題很輕飄飄,似乎並不在乎被南方文人集團集體針對。

但是他主動要求承擔這件事,卻讓朱元璋和其他人對張天賜另眼相看。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混沌表象

芮蕊緣

瞎了眼的老闆你別太愛

被幸運環繞

念念蘅行

空山幽士

太上感應篇大全

道教學徒

軍迷遊戲

木堯火

那一片桃花

糖醋土豆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