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整個孔家所有人都被逮捕之後,這件事算是暫時結束了。

偌大的孔府中,除了錦衣衛的內應之外,連帶著下人,所有人都被控制起來。

朱元璋同時也順勢對山東境內,所有的孔氏旁支,也進行了一波清洗。

商業壟斷、擾亂市場秩序、破壞國家團結等罪名一條一條被錦衣衛翻了出來,其中甚至還有當年聯合倭寇,和倭寇對半分搶來財產的事!

這種種惡行之下,朱元璋也只是對這些旁氏族人進行一些小懲。

所謂的小懲,不過是沒收九成九的家產,然後該砍頭的砍頭,該蹲大牢的繼續去蹲大牢。

看起來這些懲罰和所謂的小懲不沾邊,但是和孔喜文和孔喜章相比,這些支脈的族人已經很幸運了。

畢竟誰都不想被扒光了吊在城頭上,然後被活活曬死或者餓死。

這麼一對比,是不是砍頭就顯得人性多了。

除了除掉孔家老大和老二之外,現在無論是朱元璋賞賜的新孔府,還是當年孔家被元庭封的舊孔府,都被朱元璋歸為國有,然後改成了博物館,花十個銅板就能進去參觀一圈。

在收繳孔府的時候,還有一件事讓朱元璋感到震驚。

孔家的新府和舊府,單單是這兩個地方,居然就有不下十個地窖!

當時錦衣衛還以為,這些地窖裡是用來存別的東西。

結果下去一看,這些地窖裡要麼是古代文人的原本經典,要麼是真金白銀、瑪瑙岫玉。

其中單單白銀便有三千萬兩左右,應該是這千年以來孔家自已存的。

而那些瑪瑙岫玉和原本經典,那就不好估價了。

往多了說,這些玉石古書一個多億的價值,都很有可能。

往少了說,也不過幾十萬、幾百萬兩銀子。

不過也正是因為難以估價這一點,張天賜決定,利用這一點,為已經被“埋進墳墓”的孔家,在封一層水泥。

清點財物後的七天,張天賜最後一篇文章發表在報紙之上。

【痛心,孔家千年貪腐,數額高達兩億兩白銀!】

【若是平鋪,可以淹沒整個應天。】

張天賜的文章,瞬間再次點燃民間的輿論場!

孔家人貪了上千年?至今家裡還有兩億兩?甚至白銀的數量能淹沒應天?

為了讓老百姓理解兩億兩是多大的概念,張天賜還很貼心的,對兩億兩做了一個消費類比。

假設一個成年人什麼都不做,一年要花五兩銀子養活自已。

那麼兩億兩可以養活一個人四千萬年。

或者養活整個大明所有軍隊二十年!

也可以給黃河修建六十六座堤壩!

還可以僱傭半數大明人,將整條黃河翻一遍。

甚至能買下十座當今陛下住的皇宮!

如此龐大的數字,別說是普通務農的老百姓了,就連民間的商人和地方計程車子都驚訝的目瞪口呆。

這孔家人這麼有錢?!真不愧是千年的世家!這才叫底蘊啊。

只可惜,再強的世家,真到了毀滅的那一天,也是迅速崩塌的。

朱元璋輕而易舉的消滅了民間孔學的最高代言人,這也讓儒學在民間的聲望再降一頭。

不管怎麼說,張天賜這波輿論上對儒家的打擊,也讓朱元璋、文武百官、民間商賈意識到,這輿論的力量到底有多強。

而張天賜最近一直出沒在禮部報社,這件事被有心之人之人發現之後,在仔細去看報紙。

只見每個文章標題的最後,都有一個小號字型的名字。

有些採訪文章一看就是稱號或者筆名,而張天賜就坦誠多了,除了沒有姓氏,直接就以天賜作為筆名寫作文章。

然而,就算朝中百官知道了,孔家覆滅是張天賜所為,也沒人敢以此為名對張天賜在朝堂上發起攻擊。

原因很簡單,朝中文武雖然都不怕死,但是卻很怕很怕帶著惡名死去,尤其是還會連累一整個家族這麼死去,在史書上留下種種惡名。

無論是當初對付地主用族譜威脅,對付科舉士子用祖墳威脅。

還是如今對付孔家使用天下輿論的力量,讓鼎盛千年的最強世家,連反抗都做不到,讓堂堂聖人之後的孔家成了全天下的敵人。

這種種手段,朝中哪個官僚受得了?

所以即便他們知道了,這一切都是張天賜所為,那也必須假裝不知道。

甚至當御史臺的瘋子,打算以此為理由彈劾張天賜的時候,朝中文武百官還會幫張天賜說話。

就怕張天賜把個體的針對,當成了朝堂內部對他的排擠!

這大明第一毒士要是生起氣來,一掀桌子,再和老朱在聯手來兩次大清洗,他們還活不活了?

等到年關將至,這孔家覆滅的餘波才算是漸漸平息。

在此期間,南孔的後人也站了出來,透過關係向朝廷上書。

說是並不在乎北孔的覆滅,但是希望朝廷幫孔聖人解釋一番,因為民間已經有開始批駁孔聖人的風言風語傳出,這讓他們這些孔子後人感到很傷心。

朱元璋對此置之不理,朱標卻打算利用南孔舍財為名的行為,再給天下讀書人重新打造一個文學偶像。

張天賜對此則並不同意,那讀書人的偶像還少麼,什麼文天祥什麼蘇武。

無數的文人榜樣擺在他們面前,別說是上陣殺敵了,連為底層百姓開蒙都要朝廷逼著去。

一點正事不幹,反而成天在寫一些酸詩,去和曲樓的姑娘談情說愛,這還不有辱斯文?

相反的,張天賜建議直接朝廷出一本儒學註釋。

就要求將儒學向著尚武、愛民、忠君、濟貧等方向解釋,以此引導民間的讀書人風氣向秦漢時期復甦。

雖然說朱標再立一個標誌偶像的事,被朱元璋和張天賜共同給反對了,但是朱標也沒多難過,因為張天賜的建議被採納了。

正好朱元璋看朱標對儒家很關注,這為儒家經典註釋新書的活,便順理成章的落到朱標頭上了。

除此之外,朱元璋也不知道是年紀大了,還是有點想退位擺爛了。

現在除了張天賜,誰都找不到老朱,百官想進言,都被推到朱標那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成為炮灰,我手拿劇本躺平

君臨JUN

行醫奇遇傳記

清風書齋

國運,千面萬相

風從林

糙漢的腰不是腰,總裁奪命的彎刀

國服貂蟬富得流油

黎明陷落前

齊殊

攤牌了,我掉進了大佬窩

是幻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