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從九品升到三品……平均可是要二十餘年呢。”

朱元璋神情一頓,這官員的平均升職時間,他還真沒聽有人和他談過。

只聽張天賜繼續說道:“就這,微臣還是算上了那些被前朝皇帝看中,一飛沖天的官員。”

“若是把這些官員也踢掉,那平均時間只怕要二十五年以上了。”

朱元璋一拍桌子:“小兔崽子,咱都這麼和你說了,你還推辭,難不成你是想娶咱閨女不成!”

張天賜一聽這話,也是著了急,這明朝有規矩,娶了皇帝的女兒可就不能當實權的官了,他張天賜雖然喜歡擺爛,但是可不想把自己擺到母老虎嘴裡。

於是張天賜趕忙跪地上:“不行啊陛下,微臣位卑言輕,配不上公主啊。而且,微臣還想繼續為大明效力啊。”

聽張天賜這麼說,朱元璋先是滿意的點點頭,看看這員工,滿腦子都是工作,太完美了。

但是下一刻,朱元璋又皺起眉:“你個小崽子,你這是什麼意思!你是看不上咱的女兒不成!”

張天賜哪裡知道朱元璋會這麼想,手中各種比劃,嘴上這時卻想不到該如何解釋,好像焦急的聾啞人一樣。

說完這一句,朱元璋也冷靜下來了,斜眼瞥了張天賜一眼,說道:“行了,別整這些沒用的。”

“咱打算今年重開科舉,你覺得這朱子之論,可做科舉之制?”

朱子之論?科舉之制?這莫非說的是程朱理學?

張天賜高中時也曾崇拜過一段時間的程朱理學,但是到了大學之後,隨著學習的越來越深刻,對於程朱理學也是越發厭惡。

雖然朝廷科舉是隻規定八股格式,而沒有規定具體的內容,但是那些學了半輩子八股文和程朱理學的文臣,或多或少都被其限制禁錮了思想。

作為遺害華夏的三大毒瘤之一,程朱理學作為儒教走向極端的最後封建思想,對華夏的破壞力不可謂不大。

想到這,張天賜明白,寧可被老朱討厭,自己也不能讓華夏定死在重重枷鎖之中。

不過張天賜也明白,朱元璋一直想和朱熹攀親戚,所以自己就算是勸,也只能拐著彎勸,不能直著來。

張天賜想了片刻,組織了一下語言,便說道:“陛下是希望開創百世基業,還是希望如同前朝一般,不過三四百年便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朱元璋聞言皺眉,雖然張天賜你有大才,但是你現在才區區九品,就敢談萬世基業?

不等朱元璋說話,張天賜搶先一步說道:“陛下驅逐韃虜,再造華夏,陛下如此雄才大略,自然不會甘心走上前朝老路。”

“不過陛下可知,前朝都是為何而崩潰?”

朱元璋微微思索,緩緩說道:“自是因為土地都被在地主手中,地主又掛靠有科舉之身的人,導致這朝堂收不上稅,百姓吃不飽飯,久而久之便引得天下大亂。”

張天賜瞳孔微縮,想不到朱元璋居然知道歷朝歷代實則亡於土地兼併。

不過張天賜轉念一想,朱元璋知道這些並不稀奇,畢竟他就是佃戶出身,不知道這些才是有鬼。

“那陛下可知,這絕境該如何解決?”

朱元璋冷笑一聲:“你不會要和咱說,殺光所有地主,取消科舉之人的免稅特權吧?”

張天賜呼吸一頓,老朱每一句話可都在張天賜的意料之外啊。

不過幸好我張天賜還有第二套方案,咱也不怕你不同意。

“呵呵,陛下若是想做,當開國前便殺光所有地主,開國時直接取消士子免稅,現在再改,怕是晚了。”

“微臣的辦法更加緩和,但是也並非沒有其他的代價。其中取捨,還要陛下定奪了。”

朱元璋微微昂首:“你先說吧,放心說,咱不治你的罪。”

張天賜說道:“自古以來,土歸個人,而今若是想收土歸國,已是來不及了。而舉人免稅,自然也是晚了許久。”

“如今想要讓大明走上新的路,只有兩個辦法,分別為贖與漏。”

“這贖,自然指的就是贖買。透過朝廷出錢,買回民間的土地,將朝廷的土地定為國有,再分與農民,民有耕權而無售權,自然可以避免土地兼併。”

“這漏,指的則是法律的漏洞。對那些免稅之人,先細定新法,規定免稅只免農稅,隨後將經濟重心從農耕手工,轉移到工業與貿易上,讓土地和糧食越來越不值錢,國家稅收與農民脫綁,自然就能讓這群免稅之人,不會吞噬大明之利!”

朱元璋的身旁站著一名書吏太監,這太監可以說是皇宮內少有認字的太監,只見他刷刷刷揮毫著炭筆,在紙上奮筆疾書。

張天賜將這事看在心裡,只想著鉛筆難做,做個自動鉛筆是不是會更方便?

朱元璋這時冷笑一聲:“說的不錯,不過你這贖與漏,可都是要大價錢才能完成的吧?你覺得咱大明,擔得起?”

張天賜解釋道:“自然擔得起!”

“我大明坐擁天下,最大的資產從來不是什麼白銀與糧食,而是那些願意為國奮鬥,為國分憂的黎民百姓。”

“陛下,還記得微臣剛才說了,將經濟從農業手工,轉移到工業與貿易嗎?”

“我們沒必要現在就開始贖買土地,我們完全可以先發展工業,到時國家在反哺農業即可。”

朱元璋皺了皺眉:“貿易,商利己而非國,元初年資敵的商賈數不勝數,你還指望那些商人?”

張天賜搖搖頭:“商人絕不可信,但是微臣也沒打算信任商人。”

“微臣的意思是,我大明以國家的身份,自己來貿易。”

“以國家的信用和名義,成立國家企業,直接與海外各國進行貿易,以我瓷器絲綢,換取海外的糧食白銀,以此富足天下。”

“海禁之策,你可知為何!”朱元璋突然發問。

張天賜立刻拱手解釋道:“陛下,對此微臣只有一言!”

朱元璋略微有些好奇,便問道:“什麼言?”

張天賜伸手握拳,向下一揮:“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自由的丈量世界

崑崙老道的金大堅

夢與伴,匆與漫

羊李洋氣

在詭亂世界活著

環林玉聲

末世:我成為了血液掌控者

愛勺子唯一

大秦:從紈絝到鎮國神將

執筆弄春秋

海邊的花海

能活一天算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