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站在西餐廳門口,耳鬢廝磨,實在是讓人看不下去了。

有西餐廳的服務員上前,詢問兩人是否要入內落座。

眼看著兩人在人家西餐廳門口你儂我儂的場景被別人看見,陳樂瑤立即羞不可耐,低下了頭顱。

顧知書則完全恬不知恥,趁機朝某處遮擋視線的部位多瞧了兩眼。

他很清楚,以陳樂瑤那和纖細腰身完全不成正比的峰巒如聚,她低頭時大機率是看不見自己腳尖的。

那些能看到的都應該去反思反思,

小時候有沒有好好吃飯,有沒有努力喝牛奶。

某些部位不長是不是自己的問題?

經這麼一打擾,陳樂瑤是死活不可能再陪顧知書站在門口廝磨了。

這也正合顧知書的心意。

記住,在和女孩子約會的時候,若是在某個場合發生過“突破性”的進展。

你就要及時更換場地了。

不然繼續深入,就會給女孩一種“得寸進尺”,“這樣會不會進展得太快了”的感覺。

但如果換個場合,就等同於進入新地圖,一切又能重新開始。

所以為什麼吃飯之後往往會去看電影?

都是有深層次內在邏輯的!

顧知書報上自己預約的臺號,和陳樂瑤一起進入到西餐廳內。

他特意選擇的一個二樓靠窗位置,可以透過玻璃窗看到外面的夜景,路燈點綴著跨河大橋,美不勝收。

“知書,剛才你和我說的那首詞,我可以微信發給我的老師嗎?”

陳樂瑤坐下來後就迫不及待地問道。

“當然,不過你要說清楚是人家李商隱寫的詞,別讓你老師誤會了。”

“哦。”

陳樂瑤不以為然地哦了聲,然後將手機遞到顧知書的面前。

“怎麼?”

“你來寫。”

“啊?”

“我又不可能聽了一遍就能背下來,肯定你來寫呀。”

陳樂瑤理直氣壯。

顧知書則接過陳樂瑤的手機,感慨自己又完成了重生後的一大突破性進展。

當一個女孩願意把手機不設防地交到你手上時,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你可以看她的手機了。

當然,這麼想的大多都是隻會在網上口嗨,在現實裡唯唯諾諾的沙雕網友。

當一個女孩願意給你看她手機和微信的時候,意味著,你也該要把手機給別人看啦。

那你們就是唯一看過對方手機的人了。

從此告別路人甲的身份,懂?

“好吧,我要點時間,我的手機給你玩,上網沖沖浪啥的。”

顧知書大方將手機遞給陳樂瑤,絲毫不擔心他和莫筱洛寧的聊天被陳樂瑤看見。

原因很簡單,

他有兩部手機,兩個微訊號!

“我不玩,我看你寫。”陳樂瑤挪動椅子,坐到了顧知書的身邊。

盯著他往手機上輸入文字。

如果說剛才站在門外,兩張臉靠得太近,陳樂瑤還會尷尬和麵紅耳赤的話。

經歷過短暫的嘴唇與耳根碰撞後,

此時陳樂瑤似乎已經適應了相同的距離。

顧知書一邊在手機鍵盤上輸入文字,但心思卻全然沒在指尖上面。

因為一股帶著麝香的幽風,不斷在他耳邊和臉頰上吹拂掠過。

讓人心猿意馬,想入非非!

…………

張子青教授從北大回到家中,夜色漸濃。

自從昨天他的公開課影片流傳出去後,很多好友都發來資訊,打探《鵲橋仙》的資訊。

難得在當今社會讀到一篇名篇佳作,讓人如飲甜釀,如食佳饈,如觀美景,實乃讀書人的幸事。

多久沒有感受過初見聞時,拍案叫絕的激動心情了?

張子青換過拖鞋後,忽然心有所悟,走入書房,鋪開白紙,開始在硯上研墨。

“柔情似水”,似水與銀河對應,寫景又寫情,巧妙自然。

“佳期如夢”和“忍顧鵲橋歸路”則將短暫相逢後又要離別的不捨與惜別之情,展現得淋漓盡致。

回首鵲橋,佳期幽會,疑真疑假,似夢似幻,戀戀之情,已至於極。

妙不可言!

然而最讓他拍案叫絕的,當屬是最後兩句詩詞。

筆鋒一轉,突然爆發出最為高亢的歌聲,震耳欲聾——

“兩情若在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畫龍點睛的一筆,幾成為愛情頌歌當中的千古絕唱。

以後但凡有人提及愛情,描寫愛情,憧憬愛情,估計內心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這兩句經典詩詞。

“大才啊!”

張子青吹乾紙上墨水,將寫下了《鵲橋仙》的紙張雙手拎起來,放在眼前欣賞。

越看就越是喜歡。

明天就把這幅字裝裱起來,放在他和夫人的臥室之中。

誰說年紀大了就不能羅曼史了?

生活要有情趣,該死的儀式感一點都不能少!

只是,

不知道這位叫秦觀的文人,到底是不是在歷史上確有其人?

還是說……

就在此時,張子青的手機螢幕亮起,提醒有新訊息送達。

陳樂瑤?

張子青腦海裡很快浮現出一張俏麗的青春臉龐。

那是自己去年剛畢業的學生,聰明伶俐,對詩詞古文擁有同齡人之中罕見的熱愛。

經常在課後纏著自己問這問那的。

就是偏科有點嚴重,對數學只能達到普通北大學生的平均水平,不然他都有想要讓那女孩跟著自己讀研的打算。

不過女孩也很有孝心,即使畢業後,逢年過節都會有問候訊息發來,他記得小姑娘是回到了老家的電視臺工作。

有機會的話倒是可以幫她找找關係,美言幾句。

張子青心頭一動,點開了訊息。

只看了一眼,他的目光就彷彿變得凝實了起來。

伸手在書桌上一通摸索,才找到放在臺面上的眼鏡,顫巍著開啟,戴上。

“老師晚上好,我是陳樂瑤,今天在網上看到您的公開課影片,點評了《鵲橋仙》。

剛好我在寧城電視臺上班,顧知書是我的同事,我便請教了他‘金風玉露’的問題。

他說這‘金風玉露’的確是有典故的,來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辛未七夕》。

我這就把這詩的原文轉發給老師——

恐是仙家好別離,

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

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

微雲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

惟與蜘蛛乞巧絲。”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那年,遇上了更好的她

誰家少年

我繫結了概念神系統

我是二次螈

羅碧姜竹

一見我珍

快穿:瘋批綠茶養成記

韓槿

故事書

迷你少男團

岑鞏

旺旺奶糖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