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真的會感到很奇怪,顧知書在今晚的節目裡,有提及哪怕一句抑鬱症相關的話題嗎?

並沒有。

甚至他全程都和陳樂瑤在演雙簧,搭檔相聲,以一種幽默的風格,將王陽明的生平事蹟與功業展示出來。

他並未歌頌苦難,對於王陽明在龍場的遭遇,也沒有著重於困難方面的描寫,幾年下來吃的苦頭,往往被一筆帶過,反而是心境的變化,悟道的過程,濃墨重彩,渲染頗多。

可以說,和很多所猜測的那樣,顧知書可能會在節目裡,描述一個出身苦難,但最終透過自已不懈努力,戰勝困難,獲得新生的主角,截然相反。

從一開始,王陽明就和所謂的“苦難”顯得格格不入。

無論是他自已跳脫的性格,還是幾乎完美的家庭背景,都讓王陽明和普通的抑鬱症患者,彷彿身處於兩個世界之中。

甚至,假如不是王陽明“自討苦吃”,做出那些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舉止,比如上書彈劾劉瑾啥的,他這一輩子,估計都能在順風順水之中度過。

從出生到死亡,就沒有嘗過“愁”的滋味。

這種人生劇本,估計能羨慕死當今99%以上的人群。

但直到本期的《故事人生》結束,網上似乎都沒有出現過“跑題”的聲音。

沒有人跳出來指責顧知書的故事貨不對板,和“定製題材”格格不入。

更沒有人跳出來陰陽怪氣,說顧知書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扯了個虛構的故事。

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顧知書已經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知行合一!”

對於抑鬱症患者而言,可能她們已經尋找過了很多的名醫,透過各種渠道找到了很多的“方法”。

有人說,多笑,哪怕是假笑,笑得多了,自然也就會內心變得開朗起來。

也有人說,要多和朋友談心、聚會,透過社交的熱鬧和歡樂來驅逐內心的恐懼和孤獨。

還有人說,要多讀書,豐富自已的內心世界,然後就可以對抗抑鬱。

美食、旅行、登山、運動、冥想、健身……

無數的“建議”如雪花般飛向那些抑鬱症患者,每個人都對這個可憐的群體,報以極大的善心,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你能說這些建議是錯的嗎?

估計不能。

因為其中的某些建議方法,的確對個別患者,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也的確幫助到了一些人,從抑鬱症當中康復,或者緩和下來病情。

然而,這些具體的方法,其實並不能對每一個人都適用。

有的病人覺得熱鬧會有助於自已的心情愉快,而有的人只會覺得吵鬧,從而內心變得更加煩躁。

有的病人在相對安靜的環境下,可以靜下心來,享受安寧的愉悅,而有的則會陷入恐懼,宛若墜入深海之中,連呼吸都感覺困難。

每個人的喜好不同,經歷不同,性格不同,對同樣一個事物,可能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態度。

即便是醫生,都沒有辦法提出百分百正確的建議,因為有時候病人說的話,也不一定就是真心話。

或者有些病人根本就連自已想要的是什麼,都一無所知!

這種情況下,任何建議都是不負責任的,甚至有可能好心辦壞事,讓別人的病情加速惡化。

而顧知書借王陽明的故事,提出來的這個建議,就不一樣了。

抱歉,我不能給到你具體的建議,但我可以為你指出對抗病魔的方向。

那就是陽明心學,也就是“知行合一”。

只有你,才是最清楚自已想要什麼的那個人,只有你自已,才是世界上最好的醫生。

很多人都說,抑鬱症的治癒很艱難。

但世界上再難的事情,還有比做聖賢更難做到的嗎?

我知道你可能會很迷茫,很無助,找不到要發力的方向,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病情所壓垮。

沒關係,這很正常。

即使是天賦背景堪稱完美的王陽明,也有過類似的迷茫經歷,努力堅持了那麼多年,卻始終都看不到希望。

甚至現實裡發生的一切,都與他的願望背道而馳。

可他放棄了嗎?

並沒有。

人生本就是起起落落落落,失敗才是對大部分人而言,永恆的主題,即使成為聖賢之前的王陽明也不例外。

但堅持就能看見希望。

不要畏懼,不要退縮,去大膽面對你的病情,去了解你的病症,去直面你的心魔,瞭解清楚你的敵人到底有什麼本事,又是哪裡讓你感到害怕。

這便是“知”。

然後,不要盲目地去對抗它,因地制宜,因時而動,找到合適的方法,再精準動手,一擊斃命。

這就是“行”。

當你能夠做到“知行合一”的時候,你將無所不能,將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聽上去可能很虛,但也許,這就是抑鬱症患者,真正需要的力量。

來自心靈的力量。

她們往往並不缺乏具體合理的建議,她們更多時候缺少的,是走下去的動力和勇氣。

正如“要樂觀積極的喵喵”在聽完節目後,用另一封手寫信,在論壇上所回覆的那樣:

“曾經,我試圖去了解過抑鬱的起源,去探究其根本原理。

最早關於抑鬱的記載,來源於公元前兩千年的米索不達米亞,抑鬱的拉丁文意思是‘壓下去’(deprimere)。

然後我聽說了這麼一則故事——

【他躲在臥室,嚇得渾身發抖,四肢虛弱到了極點。若他對神與國王懷有憤怒;若他時常驚恐萬分,噩夢連連,晝夜難眠;若他(由於)缺少食物和飲水而虛弱;若他(在交談時)忘記想說的話;那麼,是(他的)神將憤怒降於他身上。】

在這些文字中,抑鬱症通常被認為是一種精神問題而非身體問題,可能是由惡魔附身引起的。人們通常不會尋求醫生的幫助,而是需要向牧師祈禱。

那時我便時常開始恐懼,人,怎麼可以對抗神的力量呢?

後來在20世紀60年代,抑鬱症被診斷為一種情緒障礙,可以透過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物理治療共同起作用。

但隨著一個又一個的病友離去,我開始懷疑,這些所謂現代的醫學方法,真的能夠起到效果嗎?

我應該選擇相信宗教還是相信科學?

我應該祈禱還是吃藥?

如果我選擇了其中之一,但卻選錯了方向,是不是意味著我和健康越來越遠,距離死亡越來越近?

過去的自已,一直都在害怕做出選擇,在懷疑的惡性迴圈中,變得怯懦,膽小,被惡魔所嘲笑。

但現在,我突然明白了。

世界上哪裡有一開始就註定是正確的道路呢?

即便有,那也不是書本、醫生和任何人能夠指引你走到路上的,只有你自已,能夠明白你內心向往的地方。

所以,我決定了,從明天開始,我早上去教堂禮拜,中午去佛寺燒香,晚上去診所接受醫生的診療。

我星期一笑,星期二哭,星期三找朋友聚會,星期四在家裡冥想一天,星期五看喜劇電影,星期六看虐戀小說,星期天我抽籤,重複一次前面的操作。

病魔,來吧,放馬過來!

我倒要看看,是你折磨得我難受,還是我把你折騰得厲害!”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超神的我賴在新手村不走了

無線風箏

方知縣探案錄

長風寥落

渺渺的救世之路

UXG丸小

刮痕

小鼠子呀

我陪宿主一起瘋

愛吃瓜的閒人

系統:氪金就無敵

人不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