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華夏代表團剛出柏林火車站,就被外國人圍住,評頭論足,指指點點,瞧裡瞧外,上觀下瞻。代表團成員十分納悶,“洋人在幹嘛?”留學生代表公孫軒轅突然呈現傷痕累累表情,長嘆一聲說:“德國人或歐洲人以為我們還是清朝人,男人留辮子,女人裹小腳,所以他們在尋找好奇印證好奇。這種事情我們經歷許多許多次了……”“難道他們不看報紙不聽廣播不到華夏看看嗎?”代表團成員中的考察人員說。“德國人比我們富裕是事實,幾乎家家都有收音機,走在大街上都喜歡買份報紙,但有涵養且心胸開闊的人還是少數,他們整個歐洲與咱們國一樣大,固守巴掌大的地方而不走動的大有人在,他們的見識不見得高過咱們多少……”“大家聽完眼睛一亮,“是啊,咱們百十來人就比他們強!跨過地球一半兒了。”“因此希望哥哥姐姐們為我們留學生、為所有華僑、為咱們國家,發奮圖強!增光打氣!”公孫軒轅握緊了拳頭。

直到17年後,當公孫軒轅再回到此地時,無論是在移動空間,還是在樓宇大街,當外國人端詳他那張“拆那”臉龐時,都會主動握手鄭重問候。敢於拆那毀那的背後必有一股推倒重來的霸氣!

當年的“體育弱國”是啥概念呢,就像當下的“體育弱項”一樣劃等號。有人立馬接茬說:“例如當下的男足唄,”華夏奧運代表團旗手也是參加柏林奧運會的足球隊長李惠堂瞬即糾正道:“1936年的華夏男足可不是體育弱項,而是槓槓的亞洲第一!”。

繼續上段前兩行,每處的主辦方對“體育弱國”成員,及“體育弱項”的當下男足都會從內心裡非常輕視,象徵性地安排個狹小的場地做做訓練,無人駐足三秒,懶得打眼兒瞅一瞅。遇到外國運動員時,當下的男足常被當做“矮人”。

“啥?細拿?怪不得陶瓷兒那般細皮嫩肉,要細拿細放哦。”當對方得知對面走過的是華夏人時頓時驚訝無比,他們不相信奧運會上居然有這麼多華夏人。剛才走出柏林車站的是一行44人的奧運會華夏考察團成員,華夏奧運代表團中最大的一夥兒有民國政府資助的有身份的閒散人員。這一切,讓前面黑瘦黑瘦的舟車勞頓的華夏運動員心中特別的鬱悶,同時也堅定了他們要做一名達先生所囑託那樣的華夏人:強健體魄,精進頭腦,為國爭光,盡忠報國。

華夏奧運代表團到達住處後,稍作休息,就投入了訓練和表演。這屆奧運會除了正式比賽專案外,還把各國獨特的沒列在奧運比賽專案中的傳統體育運動專案,放在街頭進行表演當成一個重要環節。

華夏武術表演隊由11人組成,都是當時國內的著名武師。包括擅長鋼叉的鄭懷賢,擅長醉拳的溫敬銘、擅長查拳的張文廣以及運用器械的多面手寇雲興等人。

武術表演隊一行上了磁懸浮列車後感覺新奇得很,這是去往柏林市西南郊的波茨坦,與柏林相距半個多小時的列車路程。溫敬銘看到他人技術先進就覺得信心不足,咳聲嘆氣地說:“也不知洋人能不能賞識咱們的國術,萬一他們冷漠無情瞧不起,我們的臉面往哪擱?”大家一聽也擔心起來,不由得低下頭來沉默不語。這時,剛剛20歲的查拳名手張文廣站起來大聲說:“管他洋人懂不懂,我們身為武人,只管盡力表演打出威風來就是。”大家又一聽,不由得精神一振,頻頻點頭稱是。武術名家鄭懷賢也鼓舞大夥說:“洋人沒見過咱們的國術,歡迎不歡迎還真不好說,但我們一路奔波而來,怎能疑這怕那自個嚇自個?放下壓力,輕鬆自然,打出一拳來,自有百拳開,勇敢上陣吧!”

1936年的波茨坦,一如柏林那樣繁華,但又取靜如初。城區賓館林立,交通便利快捷,喧囂的賭場到處插足,音樂與購物的地方也是爭先恐後地熱鬧。而市郊的皇家公園卻靜悄悄無視,無憂領銜,新宮隨後,還有後來召開重要會議的塞琪琳霍夫宮總在沉睡……湖泊與森林點綴在她們的裙裾上,溪流與裙袂一同熠熠搖擺。

來此的各國運動員著裝不一,在波茨坦街頭時走時停,表演各自的絕活。華夏武術表演隊穿上古色古香的武術服,或拳打腳踢,或舞刀弄棒,用盡全力表演華夏傳統武術。

漸漸地,華夏武術表演隊面前,聚集了越來越多的波茨坦小城的德國民眾,華夏武術招式新穎、熱烈、變化繁多且有各種傢伙什兒配合,自然吸引大批人過來觀瞧。武術表演隊眾武師連忙收住架勢,外國觀眾走過來摸刀捏劍,非常好奇,有不少人問:“你們表演的是什麼專案,完全沒見過啊!”表演隊讓跟隊的留學生告訴洋觀眾,說這叫“國術”。但留學生翻譯後,洋觀眾們都皺起眉頭表示不懂。表演隊又讓留學生翻譯成“武藝”,洋觀眾還是兩眼茫然連連搖頭。然後又是什麼“國技”“武功”“把勢”之類,波茨坦小城人仍然聽不懂。這兒雖是小城,但在歷史上、尤其在腓特烈大帝時,這裡是普魯士的政治軍事中心,形同國都,小城民眾啥沒見過。鄭懷賢急中生智,對留學生說:“你告訴他們,就說這是華夏人為報國效力而強健體魄、需要花大力氣才能練成的功夫。”留學生翻譯過去後,這次洋觀眾們聽懂了,紛紛豎起大拇指說:“華夏功夫好!華夏功夫好!腓特烈大帝若在,一定喜歡華夏功夫。”

“功夫”兩字,從此名揚世界。

在街頭上獲得成功後,華夏傳統武術表演隊的武術家們信心大增。隨後,在主辦方安排的柏林與波茨坦的專場表演中,華夏傳統武術的表演都大獲成功,受到觀眾們的熱烈好評,媒體也紛紛大版面報道。

華夏功夫在波茨坦街頭表演和專場演出的成功,促使主辦方對華夏武術家們越來越重視,先後安排武術表演隊去漢堡、法蘭克福、慕尼黑格拉德巴赫(門興格拉德巴赫)……等地繼續演出,各地市政府專門劃出場地為武師們提供專場表演,交通工具也由“自乘公交”變成了凱迪拉克專車接送。演出一浪接一浪,引起巨大轟動。

華夏功夫由瞧不起到稱讚,由輕視到重視,由街頭表演、再到專場表演、再到奧運會正式表演專案,再到奧運會正式比賽專案,華夏武師們任重而道遠。努力!奮鬥!

後來,當了教授與華夏武術協會主席的鄭懷賢回憶說,當時他深度明白了“弘揚國粹、體育救國”在當時的環境下只不過是一個夢罷了,只有華夏真正地強大起來,華夏強國之道才能順暢。

倭國表演浪人見不得華夏的好,當柏林、波茨坦颳起華夏功夫之風后,心生歹意,所以經常來華夏武師表演的地方,耍弄空手道、柔道、劍道、踢拳道、忍術、倭國少林拳、相撲等所謂盜取華夏的“倭國國術”,來找茬,搞破壞。只要華夏武師上場表演,他們就跟上去“項莊舞劍”,然後想法碰撞器械,接著碰撞人身,只要華夏武師出手制止,浪人們就一窩蜂上去胡打亂扎,敢於下死手。

一次在柏林第五區斯潘道堡內的軍工展覽會上,華夏武師寇運興正在表演,幾個流裡流氣的倭國浪人上來搗亂,使用各種狠招碰瓷寇運興,寇武師一躲再躲,躲到臺下,而浪人一進再進殺到臺下,所有觀眾們都看出了門道,一致高呼:“華夏武師不要躲!痛下殺招對倭國!”結果是:寇武師使用“泰山壓頂”的招數,連擊兩個倭國浪人各一掌,倆倭國浪人當即倒地昏死過去,被送往醫院。瞬即又,一股旋風颳來,把剩餘的倭國浪人全部被捲走,被吊到倭國大使館前,臉部膀成了豬頭。白井參與了此事,而且還是主力打手,下手特重!只因他的家族被浪人打得家破人亡。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如果我擁有創造世界的能力

一張小漁船

欲尋鳶尾

寒飲

開局成為魔女這檔事

櫻柒丶

那天,撿了只惡魔

明天無雨

宿命之敵,今朝的不解之緣

清寒也是寒

直播探險,出人命了

可樂不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