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廟堂之上推崇重文輕武的政策,打壓習武之人使其難有出頭之日,就連山野之間也盛行縱情山水以為俠風,致使很多尚武之才寧願瀟灑於鄉野,也不願考武舉走仕途,更別說參軍入伍保家衛國了。

紫陽真人作為國師,憂心國家武備不足武道廢弛,為提攜武林後輩,便嘗試在國家選才的正途之外另闢一條輔道,為國儲備優秀的在野武學人才。

藉著朝廷尊李姓的東風,效法當今聖人提倡的“武廟十哲”之舉,又遵循太宗皇帝於凌煙閣給二十四功臣繪像的先例,獨出心裁有此創新之舉,於天寶五載釋出了“太極凌煙榜”第一榜。

想當年,太宗皇帝是為了表彰開國的二十四功臣,繪其像立於凌煙閣,這是文士武人的莫大榮耀。

“太極凌煙榜”便是效法此舉。

凌煙閣本是太極宮的一個閣樓——長安皇城有三大宮殿,分別是太極宮、大明宮和興慶宮——此榜先取“太極”二字做字首,既合太極宮之名,彰顯皇家氣派,又暗含尊崇道教的太極之意。

字尾再取“凌煙”二字則是效法太宗皇帝為國取仕、為江湖門派光大門楣,故而此榜極有深意。

太極凌煙榜是按二十四功臣之數取一半,即十二名,這也暗合當今聖人推崇的武廟十哲之數,既不逾制又點選了武林中年輕俊才的精華,還免了御史言官批其僭越的詬病。

所幸自天寶年太極凌煙榜釋出以來,武舉基本就能以制舉的方式每兩年舉行了,不好說是得益於凌煙榜的功勞,但廟堂之上和江湖之中都開始重視了,這是事實。

之後的六年裡太微宮接連發布了三榜,每一榜都頗受矚目,甚至連海外的渤海、南詔、回紇、大食等國都極為關注。

今年是第四榜的釋出之年,因為榜文是年底釋出,而武舉則是次年的三月舉行,故而上榜之人只要想考,那是大機率能夠考中武舉而入仕的,即便上榜之人不願參加武舉,也會因榜上有名而享譽江湖,此為受人矚目的原因之一。

另一個受人矚目的就是太極凌煙榜產生的額外功效,這已被武林中人認可和看中,同時也是海外之國最關注的,那就是透過上榜之人,就能夠大致評判其所屬門派未來的發展潛力。

因榜單隻評年輕英才,也就是說十數年後這些上榜英才必定是該門派的中堅力量、定海神針。

於是太極凌煙榜就成了江湖中人暗中考較其他門派的實力,以及在培養新興力量和未來發展空間的龍虎榜。

不少年輕俠客隨著兩年一次的發榜而趨之若鶩,甚至為了求得紫陽真人一見而各出奇招,這是由於登上榜單是快速揚名立萬的最佳途徑,無論榜單中人是主動還是被動上了榜。

這是有例可循的,全天下都知道在已釋出的第三榜,也就是上一榜中,突然就出現了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高手——上清派道士李泌——榮登榜首。

榜單一公佈馬上就有不信邪的年輕俠士前去挑戰,結果全都灰頭土臉而歸,一問之下個個都說摸不著他的邊兒,還是人家手下留情未施重手才得以全須全尾的回來。

後來有人細細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位李泌是個神童,還文武雙修,早就憑才高八斗的文采名聞廟堂。還在他六歲時就連聖人都與其傾心接納,當時的宰相張九齡更是稱呼他為小友。

他自小便得上清派的高人傳功,身輕如燕,才十歲時便能在紗制屏風上舞蹈。且身法快如閃電,無人能抓得著、追得上,所以挑戰他的人個個都摸不著邊而敗北。

這一結果傳到江湖上,讓有心挑戰的人個個氣餒,都說第三榜是最憋屈的一榜——因為常言道,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而這一榜,武只有第二——不過李泌對武舉考試從來都不感興趣,據說第四榜中此人將會退出,因為超年齡了。

這也是太極凌煙榜的一個特色,未到年齡不上榜,超過年齡則下榜,哪怕是再厲害都不參與評定。

莫燕俠放下酒杯問道:“趙老兒,聽你說了這麼多,那武廟十哲,只有十哲怎的就合了十二之數?別是你瞎編的吧。”

趙國泰一臉不屑道:“你有所不知,武廟十哲名為十哲,其實共有十二人。聖人在開元十九年為表彰和祭祀歷代名將置的武廟,以周朝軍師姜尚為主祭,漢朝留侯張良為配享,以歷代名將十人從之。

“即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漢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勣、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郡守吳起和燕昌國君樂毅,故而總共十二人。”

“到底還是老趙肚子裡的墨汁多,佩服佩服。莫老頭,長見識了吧。”丁環打趣道。

莫燕俠嘆道:“想當年朝廷舉行武貢舉時真是齊聚天下高手,人人奮勇爭先,老夫至今都還記得開元后期最後一位武舉首魁者的名字,他叫郭子儀,如今已經是位大將軍了。

“在這之後每年的武貢舉基本就停了,這幾年因太極凌煙榜才漸漸有了武制舉,但也基本只兩年一次,規模就更不如當年了,唉,再無那般盛況嘍。”

莫燕俠說的是事實,文人科舉可說是全天下最最耀眼的盛事,無論是參舉計程車子,提供交通的驛站,亦或是接待住宿的客棧、寺廟都以能參與其中為榮,反觀武舉卻是式微,影響力連科舉的一分都不如。

趙國泰道:“科舉士子為求仕途都廣事幹謁,行卷通榜,投贈詩文,培養聲名,就連李太白都曾想盡辦法求見文壇大家荊州長史韓朝宗,還奉上一詩《與韓荊州書》雲,‘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以期討好並得其賞識而推薦做官。”

丁環介面道:“凌煙榜則反其道而行之,不用武士干謁,主動點評天下英才,看來這文武之間對仕途的認知差異竟然如此之大。”

“確實如此,紫陽真人為鼓勵青年才俊建功立業,入凌煙閣光宗耀祖,所以取名太極凌煙榜。”

莫燕俠嘆道:“這些年得益於凌煙榜,朝廷武備才又被官家重視,榜單的釋出既為武舉考試提前做了熱身,也算是為官家更有效取仕而事先做個考察,還可作為武舉的補充,把不願參加武舉的在野的武學賢才評選出來,供皇家挑選任用,實在是一件大善舉。”

“我朝文士若是能得到如韓朝宗、先宰相陸象先等文壇大家的點評,那麼在仕途上必能更進一層。武士若是能得到如紫陽真人的點評,不光是可以揚名立萬,說不定還能在武學修為上得到突破。”

天霄子聽著大家的評說,竟然有些開始憧憬,想盡早去拜見這位可敬可佩的高道大能之士紫陽真人了。

倒不是為了能夠入榜,而是因為為國為民解憂,不能只停留在空洞的口號上,而是要像他這樣以切實可行的接地氣之法去著力實施,配以大智慧的創新之舉才是真正的國之柱石,也是踐行道家鐵律之所為,這是值得去拜謁一番的。

龍潛感嘆道:“紫陽真人行此莫大善舉,實乃我道家人的楷模。文人行卷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賞識走捷徑做官,而太極凌煙榜則是主動為習武之人提供‘行卷’的途徑,同時也讓官家知曉了山野遺才在哪兒。”

趙國泰說道:“正是如此,習武之人即便不求仕途但都會對揚名立萬趨之若鶩,在這一點上倒是跟李太白求見韓朝宗,江湖人求見紫陽真人是一個道理。今年的凌煙榜,老夫覺得道長可一爭高下,說不定還能名列首魁。”

其餘眾人皆抱拳稱是。

大夥兒就這麼閒聊著時間過去得很快,已是二更末了依然意猶未盡,還是莫老英雄一再提醒天色已晚,還承諾今夜一定留下天霄子在百花拳武館住,明早大夥兒再來繼續交流才結束。

盛情之下,天霄子感懷饒陽武林的誠摯也不好推脫,便安心住下。

第二天一早,莫燕俠率全家老小在門口恭候天霄子梳洗完畢,才邀請一同用餐。

當天霄子從房間推門出來,看見他一家老小安安靜靜的站在廊下時簡直惶愧萬分,讓他拘束不已,連道慚愧。

飯還未吃完,趙國泰等人又帶上了三四個人一同進來,介紹之後竟然全部是饒陽武界各門派的掌門人,連門口都候著一群跟來的各派精英弟子。

莫燕俠將中門大開,敞開教武場讓大夥兒盡展拳腳技法。

天霄子經不住眾人期盼的眼光,看了幾家拳法後,還是分析總結了饒陽本地拳法中通行的幾路拳法破綻,以及如何攻防轉換的補救之法,各家掌門盡皆恍然大悟。

中午時分,趙國泰終於按捺不住,請求與天霄子下場對陣一局,所謂以武會友這個時候終於到了高潮,在場的都是習武之人,哪個不知空談不如實操?

只是大夥兒都曾被人警告過不得妄自挑戰天霄子,再加上都聽丁環說了,河北道幾家有名的掌門都被天霄子打得找不著北,而這些出名的掌門可都是河北道響噹噹的人物,故而都有所忌憚便一直未有人出頭,如今有了饒陽武界的頭牌出馬,自然是個個興奮。

天霄子也注意到了莫燕俠一再用眼色制止趙國泰的魯莽,而後者視若罔聞執意出手,只是態度卻極為恭敬。

趙國泰實在是因為忍不住,天霄子曾指出在他的四行拳法中,尤其是使出連環進擊時,下盤的薄弱點將會成為他打鬥中最大的拖累,為驗證真偽,也因為自信終於做了這個出頭鳥。

天霄子無奈,下到教武場站定,打定主意只是點到為止。

果然,比試中趙國泰連出十來招,都是才使得一半便被天霄子閃電般的卡在要害處不得盡展,憋悶之下終於施展出讓他傲嬌的四行拳連環進擊,竟然也同樣是招數才施展一半就被對方起腳破了他的下盤。

只是天霄子掩飾得極好,只當事者心知肚明,沒讓趙國泰丟面子。

趙國泰還是有這個見識,知道彼此的差距甚大,立刻收拳深揖到地心悅誠服。

這一下包括莫燕俠等人也動容了,百聞不如一見,要知道趙國泰的武功在饒陽郡可是數一數二的人物。終於相信了幕後那人所說,天霄道長是難得的武道高人,曾經力敵數位武林高手而不落下風。

這一場比試後大夥兒不再是講解自家門派的武功反而成了提問現場,各自都將武功修煉過程中的困擾誠心求教,而天霄子對求教之人也是逐一詳細指點。

訊息傳出,本地的習武之人全部湧到了百花拳館,來得晚的打破了腦袋都要混進演武場聽天霄子講武,這一番論武竟然成了饒陽武界的盛會。

就連當地的團練使都驚動了,帶了兵書戰策也趕來問武道。

還順道帶來了揮興的訊息,原來他已經調入了饒陽團結兵府做了隊正,因公務繁忙不能分身來見。

自然也有不服氣要下場叫陣的,只是天霄子與趙國泰比試之後便打定主意不再動武,一再解釋只是論武絕不比武。

好在莫燕俠、趙國泰等前輩也多方維護,這才讓天霄子少了不少紛爭。

時間到了傍晚還是鬧出了不快。

原來幾家武館館主、掌門都極力邀請天霄子下榻自家門派,而莫燕俠則一再堅持不願放手。

這一番口舌之爭僵持了許久,還是在趙國泰的調解下,大夥兒才定出了讓天霄子輪流在各家住上一天,這才結束了不快——此時的天霄子已經完全不能自己了。

從第三天起,天霄子無論輪住到哪一家,整個饒陽武界之人便蜂擁進哪一家,惹得有些門臉小的武館都不得不拆掉大門,才得容納這麼多人進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灰狼追妻記

我來自外太空

明月入雲懷

是未來呀

是誰偷走了我的百億集團

徽州松

一封告別孤獨的信

啊靖

德雲林小爺

子杼

我一直是煉氣期

本書過去模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