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這樣的轟天雷開路的戰法,晉軍是第一次使用,梁軍更是第一次被使用。但效果是明顯的。

晉軍很快就衝到了黃河南岸的灘塗,沒有了小船的束縛,晉軍攻擊的速度更快了。

隨著越來越多的晉軍士兵衝上岸邊,梁軍抵擋不住,紛紛轉身逃去。

長達幾十裡的渡河戰場上,幾乎都是向南衝鋒的晉軍,和向南逃命的梁軍。

晉軍後續的部隊也跟上來,他們是騎兵。

騎兵上岸後,率先衝殺,把步兵甩在後面。

騎兵的轟天雷都是往梁軍聚集的地方扔,炸不死的被後面緊跟著撿樓的步兵砍死。

梁軍和晉軍在黃河岸邊對峙了很多年,對彼此的戰法已經很熟悉,往往是勢均力敵的攻防戰,任何一方都不會輕易出現潰逃的局面。

但今天不同,世子親軍的出現,打破了這個平衡,而且以後很長的時間內,都會是這個局面。

李存審陪著李繼岌也過了河。

他望著眼前向南轟鳴而去的軍隊,長嘆一聲,說道:“世子,今後的戰場,屬於你和你的子弟軍了!”

李繼岌卻道:“新武器的出現,只能保持一段時間的優勢,慢慢的,別人也會有這樣的武器,新的平衡還會建立起來。

所以,真正起作用的,還是人,不是武器。”

李存審點點頭。對於這樣的解釋,他很讚賞。

他對李繼岌冷靜的頭腦、沒有沾沾自喜而感到欣慰。

尤其是,李存審的三個兒子,一個軍長,兩個師長,等於說,子弟軍總共六個師,他家就掌管著五個。

這在子弟軍裡面,是獨一份的存在。

這種榮耀看著顯赫,其實是被置於聚光燈下,不得不小心。

可以說,他已經把自己的家族都堵在世子李繼岌這條船上了。

而且,近來關於世子子弟軍的傳聞越來越多,很多中級甚至高階將領都有了參加子弟軍的想法,哪怕當個團長、營長也願意。

因為在子弟軍中,保命是沒問題的。

銀子更是多得花不完!

所以,子弟軍的每一個軍官職位,都被很多人盯著,尤其是他李家。

但凡有一點過錯,必然受到圍攻。

如果他的三個兒子被世子李繼岌追究什麼責任,在這個講究連坐,誅連至少三族的年代,他李存審豈不遺憾終身?

所以,他多次寫信給三個兒子,切莫結黨,一定謹小慎微,否則全家性命不保。

李李繼岌問道:“李總管,下一步怎麼打算?”

李存審:“按照晉王的安排,加固德勝南城,穩紮穩打。

世子,按照先前的約定,你還要留下來一部分親軍守南城,沒有轟天雷,南城守不住。”

李繼岌說道:“留下來一個團,2500人。

其他的,要跟我去兗州。

我準備攻下兗州後,把兗州作為我們的據點。”

李存審:“兗州距離濮州和楊劉差不多都是300多里,如果佔據這一片區域,就可成為我軍進軍梁地的橋頭堡,戰略意義重大。

只是,憑藉一萬多人,行嗎?”

李繼岌點點頭:“沒問題,請李總管放心。”

李存審問道:“世子,子弟軍有何打算?”

李繼岌:“小子計劃佔領兗州後,就率軍西進,直搗梁軍都城汴梁。”

李存審聞言大驚,說道:“世子為何這樣想?”

李繼岌:“如果佔領兗州,就到了梁國後方,自然可以出奇兵。

兵法不是說‘守正出奇’嗎?”

李存審不得不耐心勸導,因為這涉及到他老李家的光大榮辱。

李存審:“世子此言不妥。

如今大量兵強糧足,一旦出兵,比會受到圍攻。

而我晉軍大步還在黃河以北,救援不急,必會受損。

西征汴梁之事,萬不可行!”

李繼岌仔細思索,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歷史上,晉軍滅梁雖然也是從山東西進成功的,但是有個前提,就是在雙方爭奪河北的多年征戰中,晉軍消滅了梁軍的大量精銳部隊,最後才能一舉成功。

而現在,幾次慘烈的晉梁大戰還沒有發生,梁軍精銳大部還在,如果西進的話,會遭到瘋狂地阻擊,得不償失。

李繼岌想到此處,慌忙行禮:“伯父所言,醍醐灌頂,否則我子弟軍不復存焉!

小子定當恪守本分,斷不敢西進!”

李存審第一次聽李繼岌稱呼他為‘伯父’,一張老臉就古樹逢春,綻放開來!

李繼岌又說:“既如此,小子準備用四個團一萬人的兵力嚴守兗州,確保不失。

同時以此作為據點,向周邊擴張,把晉陽基地的那一套做法複製過來,吸引百姓,再練新軍。

如果能站穩腳跟,兗州就會與晉陽、魏州,形成從西北到東南的一條直線;

與另一條由潞州、魏州、德州、滄州形成的從西南到東北方向的防線,形成一把巨大的剪刀。

這把剪刀形成後,開合自如,可以不斷絞殺剪刀口之內的任何敵人。

這只是小子胡思亂想,有不妥之處,請伯父指教。”

李繼岌言語誠懇,面有期待。

李存審卻是不語,他還在消化李繼岌所說的戰略部署。

良久之後,李存審說道:“世子大才!某不及也!

世子次策頗具大象,定當定鼎中原!”

李繼岌躬身一禮,說道:“伯父謬讚!”

但是,心裡得意啊!

能得到河東戰神的誇獎,這份榮耀,對於虛歲12的青少年來講,還是值得嘚瑟一番的。

李存審又問道:“世子對於解兗州之圍,勝算幾何?”

李繼岌笑看著黃河南岸的大片疆土,揹著雙手,踮起腳尖,裝作高大的樣子,說道:“必下!”

李存審心裡暗贊:如斯之狂!

大軍在南城修整一日後向兗州進發。

圍困兗州的劉鄩是梁軍後期僅存的猛將,此人文武雙全,軍紀嚴明,頗有韜略。

說到劉鄩,就必須說到魏博節度使。

915年,後梁名將楊師厚病故。

楊師厚晚年居功自傲,擅自奪取財賦,挑選軍中軍中悍勇之士組成私軍。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黃昏下的序幕

靈活的小胖

我在古代搞直播,高冷將軍狠狠寵

真的花不完

我死後,當擺爛鹹魚拯救各類副本

瑪卡巴卡徐

反派之我的母親是大帝

又是明月

王者榮耀:我的鯤成精了

櫻桃奶球氬

我小草神,絕不種草!

王陽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