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李繼岌卻拒絕了他。

因為,此時的鐵,是重要的軍事物資,不能隨意售賣。

如果鐵作為商品,流入契丹,會極大提升契丹騎兵的作戰能力,這無疑是對中原子民的犯罪。

李繼岌在太原盡情發揮,而他老子卻在幽州焦頭爛額!

契丹大軍已經圍困幽州將近二百天,幽州城內糧水難繼,逐漸有了騷亂的跡象。

城內的守將,正是周德威!

造成幽州被圍的原因,有兩個。

所謂:親者痛,仇者快!

913年,周德威經過兩年的征戰,先後奪取幽州節度所統轄的順州(治今北京順義)、安遠軍(在今天津薊縣)、檀州(治今北京密雲)、盧臺軍(在今天津寧河)、古北口(在今北京密雲)、居庸關(今北京昌平)、武州(治今河北宣化)、平州(治今河北盧龍)、營州(治今遼寧朝陽)等地。

年末,周德威攻破幽州,擒獲劉仁恭、劉守光父子,被授為檢校侍中(宰相榮銜)、幽州盧龍節度使。

當時,有一個叫盧文進的,是幽州范陽人,此時擔任燕國納降軍使。

此人年輕時便在盧龍節度使劉守光麾下為騎將。

他身長七尺,食量過人,姿貌偉異。

在周德威攻擊幽州、劉仁恭尚未戰敗前,盧文進就投降了周德威。

李存勖重用了盧文進,讓他擔任山後八軍副總管。

而此時,晉王李存勖任命的新州刺史、山後八軍總管,則是李存勖的弟弟李存矩。

“山後八軍”是幽州設定在邊地、具有防禦性質的八個軍鎮,主要防備契丹和河東,為模擬東北邊的“八防禦軍”而來。

士兵大多本地自募,自衛鄉土,獨立性和戰鬥力都較強。

劉仁恭統治幽州時期,派李承約統“山後八軍”,只設定了差遣性質的巡檢使,並非直接管制。

所以,山後八軍的鄉兵色彩比較濃厚,類同於“田租皆供軍食,不入於薊”。

但是,李存矩驕橫懶惰,典型的坑爹官二代。

917年初,李存矩看上了盧文進未成年的女兒,要強納為妾。

盧文進忍無可忍,在祁溝關,安排小校宮彥璋和士卒們謀劃譁變。

黎明起事,李存矩沒有起床,就被亂刀砍死。

盧文進也是個戲精,他捶胸哭道:“奴輩害了郎君,讓我以什麼臉面去見晉王啊?”

宮彥璋憋住笑,讓大家擁簇盧文進回到新州。

沒想到卻被新州守將楊全章拒之門外。

盧文進這時候顧不上演戲,下令攻城。

攻下新城之後,一鼓作氣,再攻打武州,卻被周德威打敗,盧文進率眾投奔契丹。

耶律阿保機對中原的文人武將求之若渴,當即授予盧文進為幽州兵馬留後(留後是主持工作的意思)。

盧文進報仇心切,不久便引契丹軍進攻新州。

盧文進佔領新洲之後,周德威領兵來攻新州,“旬日不克”,反被契丹軍所敗,只得撤回幽州。

盧文進以部將劉殷守新州,自與契丹軍乘勝進圍幽州。

這個時候,契丹人的武功韜略,在盧文進的指導下得到了極大的昇華。

他教契丹製造飛梯、衝車等攻城器械。

並且,他還讓契丹軍放棄‘光明磊落’的正面硬剛的辦法,採用“鑿地道,起土山”,四面攻城的‘陰謀詭計’。

這些辦法使得周德威叫苦不迭,因為對方完全是衝著自己的軟肋而來。

但周德威在城中臨機應變,屢次打退契丹軍的進攻!

到現在,已經堅守城池二百多天了。

晉將李嗣源(李克用十三太保之第一)、閻寶、李存審(李克用十三太保之第九)率領七萬名士卒和騎兵在易州會師。

面對號稱五十五萬大軍的契丹人,幾位將領都保持沉默。

李存審說:“敵眾我寡,敵人的騎兵多,我們的步兵多。

而且,我們是要解幽州之圍,定然要在幽州城下大戰,與我軍不利!”

李嗣源說:“敵人軍需不多,而我們糧食卻是足夠。

不如將我們的糧食繞道山中偷偷地直抵幽州,卻在路上設下埋伏,等待契丹前來搶糧,我軍便可趁勢攻擊!

如果他們不來,我軍的糧食也能順利到達!

還有一個好處,我們有了糧食,就能形成和幽州城內外結合的形勢。

如果在途中遇上敵人,我們就佔據險要的地方來抵禦他們。”

閻寶、李存審等人都表示同意。

諸事議定,李嗣源、閻寶、李存審率兵從易州向北出發,不幾日翻過大房嶺,沿著山澗向東攻擊前進。

李嗣源和他的養子李從珂率領三千騎兵為前鋒部隊,在距離幽州六十里處,與契丹軍隊相遇。

契丹軍隊沒想到,自己在前方圍困幽州,背後卻來了一支大軍!

遇敵突襲,契丹軍大為驚恐,隨之退卻,晉軍卻從兩翼緊隨其後。

契丹軍在山上走,晉軍在山澗走。

每到一個谷口,契丹軍就攔截晉軍。

李嗣源與李從珂父子兩人奮力死戰,突破一道又一道攔截,繼續前進。

到達山口時,契丹部隊以一萬多騎兵擋在晉軍前面,晉軍將士驚駭變色。

李嗣源隨即命令李從珂帶領百餘騎兵率先前進。

為率先士卒,李嗣源脫掉甲冑,揚鞭上馬,並用契丹語對契丹人說:“你們無故犯我疆土,晉王命令我率兵百萬直搗西樓(耶律阿保機的皇城),滅爾種族!”

可見,領導人會一門外語是很重要的!

李嗣源躍馬奮擊,三次衝入契丹軍陣,斬殺契丹酋長一人。

晉軍後面的部隊交替上前,一起向契丹軍進攻,契丹軍隊退卻,晉軍得以出了山口。

這個時候,李存審展現了他作為頂級將領的決斷。

他斷定,這支契丹軍隊只是用來防禦晉軍援兵的部隊,絕不會超過兩萬。

而晉軍卻有七萬大軍。

此時,晉軍距離幽州城還有將近三十里的路程。

李存審決定,就在此處,設下拒馬寨,抵擋契丹騎兵!

李存審命令士卒伐木作尖,做成防禦營寨的鹿角;

較細的木棍全部削尖,用作投槍,每人手持一根!

契丹軍尾隨而來,他們知道不可能用一萬騎兵就能全殲七萬大軍,所以只想跟幽州城下的大軍匯合。

由於晉軍的拒馬寨距離河岸很近,所以契丹軍不得不列隊繞著晉軍的營寨經過。

李存審一聲令下,晉軍萬箭齊發,射擊契丹軍!

霎時間箭矢遮天蔽日,契丹人馬屍體堵路塞河!

李嗣源與閻寶在後面又是一陣衝殺,終於殲滅了契丹的一萬騎兵,順利到達幽州附近。

晉軍快要到達幽州時,契丹軍早已嚴陣以待。

李存審命令部隊在契丹軍的後面擺好陣勢,嚴令不可妄動。

李存審令老弱疲軍的部隊舉著點燃的柴草前進,不時撒尿滅火,使得煙霧遮天!

契丹人不知晉軍到底來了多少人馬,情急之下,無法排兵佈陣。

李存審見契丹軍隊舉止失措,立刻下令擊鼓喧鬧,全軍出戰!

契丹大軍竟然被一衝而散,四散奔逃!

李存審催促後軍乘勢追擊,契丹被打得大敗!

契丹殘軍從北山逃跑,滿山遍野都是契丹軍丟棄了的戰車、帳蓬、鎧甲、羊、馬等。

晉軍乘勝追擊,俘獲和斬殺契丹兵數以萬計。

當日,李嗣源等進入幽州。

周德威見到三人,痛哭流涕,感謝救命之恩!

此時,周德威是李存勖帳下第一人,任職蕃漢馬步軍總管,只在李存勖之下。

經過此役,周德威將名有所暗淡,而李嗣源與李存審卻聲名鵲起。

安排慶功宴的同時,李嗣源立馬寫了奏報,告知李存勖幽州大捷的訊息。

此刻,李存勖算是徹底平定了河朔三鎮,佔領了當年安祿山的地盤。

李存勖豪情萬丈,立刻命令周德威鎮守幽州,李嗣源、閻寶、李存審率軍進抵黃河北岸!

修整一個多月後,李存勖率大軍於十二月東進,連破梁軍數座營寨,攻陷楊劉城(魏州通向鄆州的重要渡口,在今山東東阿北),俘獲守將安彥之,並攻掠至鄆州(治今山東東平)、濮州(治今山東鄄城北)一帶。

當時,後梁帝朱友貞正在洛陽進行祭天大典,聞訊倉皇趕回汴州,組織復奪楊劉城。

但謝彥章數次用兵,始終未能收復楊劉城。

謝彥章,後梁大將,是葛從周的養子。

葛從周,字通美,濮州鄄城人(今山東省)。

葛從周最初在黃巢的農民軍中當一個軍校,唐中和四年(884年),朱溫等在“王滿渡”大敗黃巢軍。

這裡要交代一下,朱溫原本是黃巢的將領,後來投降了大唐朝廷。

反叛舊主,傭兵自立,當從朱溫始!

葛從周投向朱溫以後,屢立戰功,堪稱朱梁第一功臣。

朱溫稱帝后,因葛從周戰傷無數,久病不能治軍,後來居然得了中風!

朱溫就給葛從週一個閒職,到偃師毫邑鄉一個別墅養病。

後梁末帝友貞即位後不久,葛從周病故。

謝彥章年幼時,被葛從周收養。

葛從周見他聰明伶俐,便向他傳授兵法。

葛從周把大量錢幣放入一個大盤中擺成行陣偏伍的形狀,相當於後世的沙盤演兵,給謝彥章演示軍隊出沒進退的訣竅,謝彥章盡得其妙。

後來謝彥章擔任許州節度使和檢校太傅。

貞明四年(918年)冬,後梁朱友珪任命滑州節度使賀瑰為北面招討使,謝彥章為排陣使,兩人共同率領一支軍隊,駐紮在行臺寨與晉軍對壘。

這個排陣使,在唐末五代時期很重要,幾乎相當於參謀長。

因為五代時期,騎兵和步兵並重,對戰雙方實力往往懸殊,所以注重陣戰,其中最常用陣法是偃月陣。

偃月陣是古代陣法,全軍呈弧形配置,形如彎月,是一種非對稱的陣形。

大將統領本陣,通常位於月牙內凹的底部。

作戰時注重攻擊側翼,以厚實的月輪抵擋敵軍。

月牙內凹處看似薄弱,卻包藏兇險!

大將本陣應有較強的戰力,對兵強將勇者適用,也適用某些不對稱的地形。

歷史記載,當時謝彥章率領騎兵向晉軍挑釁邀戰,有些晉軍士兵看到梁兵行陣整肅,就傳言:“一定是兩京太傅(謝彥章)在這裡!”

晉軍甚至不敢直呼其名!

可見謝彥章的戰力何等恐怖!

當時,後梁軍中傳言,賀瑰擅長率領步軍作戰,而謝彥章善於指揮騎兵。

兩人因名氣不相上下,因此賀瑰便心生嫉恨。

某日,謝彥章和賀瑰一同在郊外埋伏,賀瑰指著一處地方對謝彥章說:“這裡山丘隆起,中間平坦安全,很適合作營地。”

但謝彥章出於戰陣的考量,認為此處不是最佳的紮營所在。

不久,晉軍卻佔領此處作營地。

得到訊息,賀瑰便懷疑謝彥章通敵賣國。

賀瑰的戰場經驗遠不如謝彥章,他對佔察昂的思量甚淺,瞻前而不慮後。

他只想要速戰速決,但卻遭到了謝彥章的反對。

謝彥章認為,晉軍遠來,士氣正盛,而糧食不濟,應該嚴守以據敵。

賀瑰想到自己看上的營地被晉軍佔領,就愈發懷疑謝彥章私通晉軍。

恰好謝彥章又被行營馬步都虞候朱珪誣陷,於是賀瑰與朱珪協謀,藉口犒勞將領而在酒宴上埋伏士兵殺了謝彥章、濮州刺史孟審澄以及別將侯溫裕等人。

晉王李存勖聽說,高興地說道:“梁軍將帥相互傾軋,某當稱帝了!”

但是此刻已是隆冬季節,天寒地凍,實在不宜行軍打仗。

晉梁雙方保持了相當的剋制,都偃旗息鼓,修生養息。

但是,戰神李存勖卻不這樣認為,他覺得此刻正是訓練將士的絕佳時候。

所以,他親自率領太保李存審、李存進等人嚴苛訓練士兵,甚至不惜找來驢子、騾子給將士們增添養分。

要不說,李存勖能佔據半壁河山,也是有所擔當的!

李存勖作為五代時期最有名號的孝子,心裡常想著自己的嫡母和生母。

從這一點上講,李存勖以後的所有人,都不能稱為孝子。

因為,李存勖的孝,是發自內心的!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的靈異之旅

雪眸

卻道楓林晚

彌六

歸魂訣

撞斷不周山

原始莽荒:拿捏聖母系統

打工仔阿贛

戰神也是我的菜

芝心年糕

夢境前篇

芙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