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蕪茗沉思道:“嫌犯可能發覺自己在現場遺留了某樣會曝光身份的物品,比如兇器、衣物、雨傘、手杖之類的東西。”

杜侑安放下茶杯,兩眼似睜非睜。“那若是犯人滯留現場,就另當別論了。”

“滯留?”柳蕪茗一語中的,“是週五的案子?”

杜侑安點頭道是。

“我也覺得奇怪。一般而言,犯人滯留在現場,無非三種情況:第一種是為了確保死者死亡,達到洩憤目的。第二種是為了銷燬證據,減少暴露風險。第三種是為了尋找特定目標,完成原定計劃。”柳蕪茗說,“但本案的犯人不僅躲在臥室,還頻繁出入,生怕我們不知道他的身份……”

杜侑安盯著茶杯中的雛菊說:“有目的的犯罪,犯人往往心思縝密,不會行無謂之舉。而魯莽型罪犯,又不會兼顧細節。所以,那位自由作家的表現真讓人費解……”

柳蕪茗回憶道:“嫌犯叫解羽才,沒有前科,自稱撰稿人,實為報社記者。他之前住在涵水府的某間公寓,最近才搬到全石鎮。”

“據說他當時住在本部附近。我聯絡了那邊的老曹幫忙調查,目前還沒有收到回覆。”

“說不定,他提供的住址是假的。”柳蕪茗猜測。

在息壤大陸,媒體記者透過偽造身份進行暗訪,是被行業默許的行為。因為法律並未明確約束,所以警方也無可奈何。

“話雖如此,但岐北報社總不能跟著他東奔西跑吧。雖然目前尚無進展,但捷報一定不會晚。”杜侑安迴轉話鋒,“只是,有件事令我尤其在意……”

見柳蕪茗迷濛不響,杜侑安解惑道:

“全石鎮先前的兩起盜竊案發生在6、7月份。彼時,新冠的防疫管控仍在穩步推進,小鎮尚未全面開放,所有進出人員均需登記。該政策一直延續到上月底才被撤銷。目前地方對人口密集的超級市場、金融機構、教育機構、娛樂場所等仍持審慎盤查的態度。

“作為外來人員,他要如何避開盤查提前踩點?我承認記者很厲害,但他們應該很難做到雁過無痕。俗話說,生活不是無言的藝術。然而,就是這樣擁有神奇魔法的亞森·羅賓,卻在前天下午被我逮個正著。”

遠處傳來笑聲,是鍾紹峰。他壓低身板坐在桌面,一邊張口進食,一邊附和:“這不顯得老大厲害嗎!”

杜侑安回道:“你小子是在暗示,我既當導演,又當演員嗎?”說完,他開啟保溫壺,往茶杯續水。

鍾紹峰裝模作樣申辯道:“老大,你可別冤枉我,蒼天可鑑,我說的,句句都是真心話!”

杜侑安尖著嘴吹了吹杯沿,“臭小子,少往我臉上貼金,明眼人都知道,那傢伙就是留在那裡,等著我動手……”

此時,不等杜侑安展開聯想,他的手機鈴聲竟意外響起。

他抓起手機定眼一瞧,驚呼道:“第三街區發生命案!”

“好了,現在開始工作。”杜侑安恢復狀態,一邊下令,一邊整理桌面。他把卷宗鎖進抽屜,又覷了眼手機,現在是19點06分。

他默記時間,繼續下達指示:“蕪茗,你告訴隔壁同事,讓他們帶上傢伙……”

柳蕪茗得令,立刻儲存文件,起身披上外套。仲秋的晚意有著不亞於案件的寒冷,所有岐北人都深以為然,柳蕪茗也不例外。

“鑑於本案出現死者,你先給何老師打個電話,請他過來一趟。”杜侑安邊走邊調侃,“今晚不知哪個搗蛋鬼加班,捅了這麼多婁子。閆隊前腳剛領將軍令,我們後腳就接通知單,真是一茬接一茬,韭菜割又長。看來有必要先知會姜局,免得到時捉襟見肘,疲於應付。”

柳蕪茗比出“同意”,快步離開。不一時,隔壁傳來板凳開張的聲音。

“你應該吃好了吧,先收拾一下……”杜侑安轉身,將車鑰匙丟給鍾紹峰,“老位置,你來開。”

“得嘞。”鍾紹峰接過鑰匙,揣進褲兜,跳下桌,捧著陶瓷碗,跑向洗手間。

杜侑安望著青年的奔跑姿勢,想起腿腳不便的老曹,笑著喊道:“麻溜點。”

全石鎮位於岐北省東郊,臨近涵水府,地質結構獨特,是灘塗舊址填海造陸的產物。

小鎮有一堵城牆,四條水脈,九個區塊。若用無人機俯瞰全域性,可見九宮格。鎮南凸起,有座全石公園,是省內唯一的大型溼地公園。園中有塘靜心湖,湖邊有座向晚亭,亭右有塊奇石,石上或許暗藏玄機:

相傳不老峰有塊靈石,應女希之約補天建功,某日借山風而上,卻因色正無緣神蹟。歲至逢魔,天穹閉合,女希氣衰,偶遇山風,不慎棄石於塵。棄石幻作星隕,從天而降,道經骨藏原天柱山,削去柱頂,化一為二,終墮靜心。

靜心原屬雲臨古國,自始靈石下凡,地陷成海,名為東海。雲臨後主皇甫炎燚與仙姝淼淼育有一女,名為女娃。女娃天資聰慧,自幼與石為伴。某日,女娃東去不歸,石郎日夜望海。

日月變遷,滄海桑田。到了群雄逐鹿的時代,一位南方諸侯旅經此地,深感其景,遂在靈石一側刻下“仁道”,另一側刻下“王道”,以此明志。因諸侯取石刻印,隨行百姓稱其為“德聖仁王”。仁王定都涵水府,歷時三年一統息壤,拉開明德時代的序幕。

然而,明德十六年隆冬。政權更迭,山陵崩殂。荊南王婁羽夜襲皇宮,以清君側為餌誘殺二世,後構陷宰輔歐陽桀挾天子西逃,舉兵遷都鏡花古城。又三年,天災頻頻,日曬水淹,悽風苦雨。婁羽監國無方,治下餓殍遍野,民眾揭竿起義,國家分崩離析。承德四年,藏骨川邊,不老峰下,婁羽自戕,埋骨黃沙,諸侯爭霸再次重演。

百年後,豪強割據淡出舞臺,“仁”“王”二字在民族團結中得到統一。有佚者見石無名,遂將“仁”“王”二字歸一,形成“全”字。然而,單字不可成名,佚者度石本相,添置其石為綴,稱其為“全石”。佚者言,全石,即非全石,是名全石。後世口耳相傳,均以此稱呼,再後便有了全石鎮之說。

靈異小說相關閱讀More+

都成厲鬼了不復仇等什麼?

二月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