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郭嘉的建議

沒有什麼改革是一勞永逸的,左右不過摸著石頭過河。

劉辯將事情甩給尚書檯之後,當天晚上,他靜極思動,來到了尚書檯。

此處無論是晚上還是假日都是有人留守的。

通常來說,這種事會落到尚書郎身上。

尚書檯本身就是一座小型宮殿,劉辯來到尚書檯時,看到一處房間裡正亮著燈,他沒打招呼就走了進去。

既是尚書檯,裡面文書眾多,在堆積的文書之中,有一處被收拾乾淨的由案板拼成的簡單床鋪。

其上劉辯只看到一人將自己在被褥中裹了一圈,似是覺得不太舒服,在被褥裡扭動著調整身形姿態。

毛毛蟲一般的樣子看得劉辯有點想笑。

他好像能猜出此人是誰了。

郭嘉在劉辯的示意之下也像這般坐在了劉辯身邊,並未因此而拘謹。

面對劉辯的問題,他不好說什麼尚書檯忙碌之類的抱怨話,畢竟尚書檯不忙才有鬼了。

思索片刻後,郭嘉答道:“很充實。”

這一點與隔壁的御史臺形成了鮮明對比,後者即便增加了名額,也沒尚書檯這麼誇張。

劉辯啞然失笑,又問道:“尚書檯還缺人嗎?”

郭嘉掙扎不得,索性不掙扎了,在榻上有些無奈:“陛下恕臣失禮。”

這時,被褥裡的人終於覺察到有人到來,馬上從中探出一顆腦袋。

等他心平氣和之後,反而很快就從被褥中鑽了出來。

“奉孝數月來在尚書檯感覺如何?”劉辯盤腿而坐,姿態很是愜意。

“依臣愚見,相比於缺人,更缺地方……”郭嘉看著周圍的文書,尚書檯光是尚書郎加令史就有五十多人,更別說一旦執行起來與外界的文書往來,單是尚書檯所在的宮殿,已經很緊湊了。

“啊,陛下!”郭嘉剛剛發現劉辯的到來,正要起身,但此前被褥被他裹得太緊身了,一時之間根本起不來。

“奉孝不必拘謹,我今日來,並無要事。”

談及在雒陽的生活,郭嘉感慨道:“我已經好久沒飲酒了。”

劉辯聽完,承諾道:“明日朕給奉孝家中送些御酒……可惜今夜身處此間,不宜飲酒。”

又聊了一些閒事,劉辯談起了他現在最關心的鴻都門學之事,尚書檯還未給他答覆,他乾脆問起了郭嘉。

郭嘉倒沒說尚書檯其他人的不同想法,直抒己見道:“臣以為只要陛下重視此事,無論是另設臺閣一如尚書檯,還是併入將作大匠,皆無不可。”

劉辯當然明白郭嘉的意思,他身為皇帝,用政令強推,總能起到一定效果的,就像先帝推出鴻都門學一樣。

但這樣的鴻都門學是缺乏競爭力的,且單純靠著高官厚祿吸引來的人,有多少願意專心搞研究的?

所以劉辯既怕條件差招不到賢才,又怕條件太好召來別有用心的賢才。

屬實是麻桿打狼兩頭怕了。

雖說可以靠著實踐慢慢改進,但未雨綢繆,提前多彌補疏漏也是好的。

劉辯輕嘆著向郭嘉透露了自己的憂慮。

郭嘉則說:“以臣所見,陛下所求過於廣大,大猶不及,現今鴻都門學缺了一面旗幟。”

“奉孝試言之。”

“《四民月令》如何?”

劉辯聞言豁然開朗。

這時代想要發展生產力,想要一口吃成個胖子幾乎是不可能事件,劉辯也沒有足夠的資料和原料支援他在農耕帝國發展工業革命。所以最終一切都要落在農上,農業才是這個時代的根基。

重視農桑是絕對的政治正確,將此作為鴻都門學的旗幟,不愁吸引不到有理想有道德的人才,並且靠著在農桑上發力,也不愁鴻都門學沒有前途可言。

“奉孝一語中的!”劉辯讚道,郭嘉的大局觀的確值得稱讚。

將《四民月令》的作者崔寔作為標杆,有能比肩或接近他的成就的,自是高官厚祿。沒有成果的,則以斗食、佐史待之。

次日,劉辯主動發現了更多關於崔寔和《四民月令》的訊息。

《四民月令》是內容豐富的農書,其上便有因氣候變遷造成農時變化的記載。典型的是與種植息息相關的節氣穀雨,起初穀雨在清明之前,然而現在卻變成了清明之後。

究其原因,無非是氣候變冷,種植時間延後,越到北方,這種變化越明顯。

人們總結其中的規律,對節氣進行合乎時宜的改變。

古人不知曉什麼叫全球變冷、小冰河期,但他們靠著自己的觀察和經驗總結規律。

這,不就是科學嘛!

而且崔寔本人素有賢名,他在擔任五原太守期間,見當地百姓苦於冬日寒冷無衣禦寒,教會他們如何使用當地的麻枲織紝成冬衣。

只可惜他已經離世二十餘年了,否則劉辯覺得有這麼一個人主持新的鴻都門學該有多好!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超神的我賴在新手村不走了

無線風箏

方知縣探案錄

長風寥落

渺渺的救世之路

UXG丸小

刮痕

小鼠子呀

我陪宿主一起瘋

愛吃瓜的閒人

系統:氪金就無敵

人不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