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天啟帝:毛文龍死了?明末己巳之變!(別養書啦!)

李治,唐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

太宗第九子,小名稚奴,也就是小野雞的意思,畢竟古人都信奉小名低賤好養活。

在位期間,先後滅西突厥、滅百濟、滅高句麗,一舉扭轉了太宗時期在遼東戰局的頹勢,使唐朝的疆域達到了最大。

北達西伯利亞,南抵中南半島,西觸鹹海,東至朝鮮半島,其面積達到1200多萬平方公里。

對於李治在位時期的功績,後世史學家有說李治是承接天可汗遺風,不過是躺在功勞簿上,也有說李治雄才偉略,乃是一代雄主。

歷史爭論,素來各執一詞,這個已經論不清了。

但有一點。

李治駕崩後七年,他的全部遺產,包括他老李家的皇位,就全數被過戶給了武則天,完美實現了‘人走、茶涼、國亡’的流程。

而李治為什麼要這般信任武則天,不惜手把手一路將自個老婆扶上政治前臺,這其中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要明確一點,李治這小子,絕對不是個廢物。

因為他登基後乾的那些事,就完全不是一個廢物能幹的出來的。

李治這小子,說好聽點是胸有韜略,說難聽點就是腹黑雞賊。

幹事幹人,從不親自動手。

屬於那種背地裡給了你一悶棍,你還得上門送禮感謝他八輩祖宗。

小野雞繼位之初,先是忽悠舅舅長孫無忌,讓長孫無忌去努力的打擊士族門閥,至於李治自己,則是在一旁高喊‘666’。

接著,火線提拔起於寒門的李義府,讓這小子去攻訐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一干貞觀元老。

完事之後,李治站了出來,聲淚俱下的撤了李義府,贏得了門閥的支援。

好傢伙,這一圈套路下來,是人是鬼都賠了個底褲,偏偏還不知道怎麼賠的,只有苟在幕後的李治小野雞賺麻了。

關於武則天的政治手段。

後世有些觀點說是天生女強人,但其實這個說法不大靠譜,畢竟這玩意也是需要言傳身教的,而武則天前二三十年基本上都在後宮,唯一的技能就是伺候男人。

有一種觀點更為可靠一點,那就是,武則天的政治手段,這都是李治在和武則天造人的時候,順帶手把手教的。

也正是因為李治這貨不是個廢物,所以他才看得清局勢。

風疾頭疼,這是老李家的家族遺傳病,但凡是不犯病的,都可以拉出去做親子鑑定,說不定就是被綠了的野種。

而李治這兄弟就屬於比較倒黴的那一類,在登基後沒多久,風疾就犯了,剛開始還能勉強處理政事,可過了幾年,連和武則天一起騎馬的時候都只能採用上位姿勢了。

所以,李治亟需有一個放心的人上臺,來為他操縱朝局。

有這種訴求的原因很簡單。

大唐傳到李治的手上,才傳三代,滿打滿算幾十年的時間。

而隋唐之前的南北朝則是已經紛亂了上百年,權臣篡國的事,也不是一兩件了,從三國開始到現在,一點都不新鮮,大家都已經看習慣了。

魏篡漢,晉篡魏,北齊篡東魏,北周篡西魏,隋篡北周,唐代隋。

正所謂:皇帝輪流做,明天到我家,他篡你,我篡他,大家一起樂哈哈。

所以,李治絕對不可能讓權臣來為他治國,可既然權臣不能用,沒把的太監又瞧不起,李治在認真環視了自己周圍一圈之後,最終將目光落在了一個女人的身上。

於是在一個風花雪月、氣氛宜人的夜晚,焚香沐浴之後,被一番褶皺通達天人的李治看著懷中的這個香汗淋漓的美嬌妻,笑了。

太監可以弒君,權臣可以篡國。

但自個老婆,那總不會有什麼問題。

在李治看來,由武則天掌權,就算是自己死後,武則天最多也就成為先秦宣太后,西漢呂太后這一類的攝政存在,而且還活不了幾年就得掛了。

這大唐江山依舊還是姓李,大唐不至於落個社稷傾覆,江山國滅。

因為就算你在李治耳邊,大聲告訴他‘武則天未來要代唐立周’。

李治也會笑一笑的說道:你扯個什麼王八犢子,在這離間咱夫妻感情?

畢竟。

女主篡國。

這種事,亙古未有,武則天之前沒有,武則天之後也沒有,這種機率,李治怎麼也不會相信發生在自己身上。

小野雞心想:我可是李治,那可是躺著都能輪上皇帝的幸運兒,這麼可能那麼倒黴!

…………………………

大唐永徽時空。

京師長安,太極宮甘露殿。

溫軟香玉,美人在懷。

此時,登基已經有幾年的小野雞李治,除了在太極殿發表意見的時候經常被大臣們牟足勁的懟之外,其他方面那都叫一個春風得意馬蹄疾。

比如他稟著不浪費的節約觀念,從尼姑觀裡把自己的小娘帶回家造人,說造就造,絕不含糊。

“聖人,事宜從速,不便再拖了。”

懷中嬌媚女子,聲線若媚骨銀鈴,眼眸中閃爍著幾分催促之意。

“嗯。”

李治微微點了點頭。

這個‘事宜從速’中的‘事’,指的就是‘廢王立武’。

從‘廢王立武’這件事的外表上來看,這不過就是一樁後宮女子爭奪後位的紛爭。

可實際上,卻是事關外朝與皇權。

李治打算藉著“廢王立武”這樁事重振皇權,打擊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為首的元老大臣勢力。

“聖人近日都是愁眉,讓妾來為聖人解憂可好。”

…………………………

洪武時空,醉仙樓。

偌大的主堂,在唐高宗李治出現的剎那。

全場死寂,鴉雀無聲,唯有二樓雅間有些聲音。

“這就是大唐高宗嗎?”

“唐朝人都這麼奔放的嗎?”

“………………”

大明一眾天子儲君,目光都是落在講臺上的李治。

‘???’

李治耳畔傳來聲音,眉間疑惑,下意識睜開眼。

當一張他從未見過的臉映入眼中的瞬間,當他看見這周遭的陌生環境剎那,心頭猛的一個咯噔。

我的愛妃呢?!

李治畢竟是天策上將的第九子,體內好歹流淌著上將血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自己的金龍褲衩給提了起來。

正值撲通亂跳的心驚之際。

砰!

二樓雅間。

其實這醉仙樓的建築工藝,真的很不錯,畢竟是用來搞招待的。

雅間的門,被沖垮。

兩道身影,前後踉蹌而出。

一臉懵逼的李治,下意識聞聲仰頭抬去。

剛巧。

與李二和武曌的眼神對上了,整個人都是瞬間懵了。

‘父皇?怎麼可能是父皇?’

‘眼花了?!’

‘這個老婦是?怎麼這麼眼熟?’

‘父皇和這個老婦又是在幹什麼?’

武曌的龍袍是特製的,尤其是拖尾很長,所以後面的那部分,根本看不見內景詳細,實在是絕佳戰袍。

而就在李治心神驚愕的同時。

這會正一臉怒色,單手摁住武曌後脖頸,將武曌給生生摁在木欄的李二也是看見了李治,眼中更是瞬間冒火。

“不肖逆子!給老子滾上來!”

怒視李治,一語喝出。

李治骨子裡對李二的畏懼感,瞬間襲上心頭,

“陛下,請隨我來。”

憐香已然是款步在旁,微笑著引領李治上樓。

而此刻已經是腦瓜子嗡嗡作響的李治,整個人已經麻了,完全分不清東西南北,只能是愣愣的跟著憐香上了樓。

“給他們換一個房間。”

“要門窗牢固一些的。”

季伯鷹追加了一句。

這他孃的,兩個人玩遊戲都能玩的這麼激烈,這會再加一個,三個人的遊戲豈不是要把這醉仙樓都給撞塌了。

而被摁住的武曌,望著上樓而來的李治,則是眼神中透著一股難言之色。

一個李二就這麼難搞了,又來了一個,這可太難了。

而且。

我該喊誰老公?

“太刺激了!”

隆慶小蜜蜂口乾舌燥,他都沒有這麼玩過。

在大明諸位天子儲君的注視下,這關係混亂的三人組,快速進入了另一個房間,其中李二與武曌的移動方式,略顯奇怪,自行腦補。

“好了,收回心神。”

季伯鷹掃過這幫天子儲君,這幫姓朱的,一個個眼裡都已經冒出火花了,恨不得衝上樓去看個究竟。

老朱亦是這個時候發出幾聲乾咳,提醒著這幫朱家子孫認真上課。

課堂氛圍。

隨著二樓另一個房間的門關上,開始逐漸的回到原本屬於它該有的氣氛。

“兄長,這皇太極繼位之後都做了什麼。”

一語問出。

眾人的注意力,這才重新回到了原先課堂正在討論的課題之上。

季伯鷹瞥了眼老朱。

同時。

在他的眼眸之中,李二李治武曌,這父子公婆混亂關係三人組的房間內景象被投影而出。

當然,這個投影,只有季伯鷹自己一個人能看。

一邊看著這混亂關係三人組的招式百變,一邊回答著老朱的問題。

事先宣告。

我季伯鷹絕對不是對那些腌臢之事感興趣,我只是秉著負責任的態度,為這三人的安全負責,畢竟他們都是我選召來的。

“臥槽!”

下意識間。

當看到這關門後的三人舉動之時,季伯鷹一愣,嘴瓢之下,忍不住發出一聲國粹。

這讓剛問出問題的老朱一愣,其他天子儲君也都是露出了疑惑的神色,接著都是皺起眉頭,他們從未見過仙師這般失色。

“無礙。”

季伯鷹乾咳一聲,他只是被這父子公婆三人的操作給驚訝到了。

深吸一口氣,強行壓下吃瓜的心情,季伯鷹儘量讓自己保持最初的嚴肅。

“建奴不可怕,就怕建奴有文化。”

“而皇太極,就是那個有文化的建奴。”

仙師一語話音落。

在場的這幫天子儲君都是眉頭緊皺,尤其是泰昌帝這文化知識欠缺的那幾個天子,更是一個個心裡打起了鼓。

無人作聲,都是屏住呼吸,認真聽仙師之言。

“我簡單與你們說一說,皇太極繼位之後的做法。”

“對內。”

“一,君主集權,先是設立八大臣共理國政,以此來削弱諸貝勒共治國政之權,後效仿大明設立六部,同時減去其他三大貝勒的尊號,徹底完成一人獨尊。”

“二,強調滿漢一體,立法保障非滿族之人的利益,於滿洲八旗之外設立蒙古旗、漢旗,以此緩解國內的民族矛盾,同時大力發展農業,促進商貿,這意味著皇太極的理念並非是一地一部落之草莽,而是有著完善的治國手段。”

“三,完善國家內政機構,設立內三院,類比大明內閣,繼而設立理藩院專署蒙漢事物,設立都察院監察百官八旗,合六部共稱八衙門,而後踐天子位,定國號‘大清’,這意味著皇太極治下的大清,已經徹底完成了從一個遊牧部落到國家政體的轉變。”

聽到這裡,老朱阿標以及老朱棣等人的眉頭都是皺的很緊,神色之間也是透著幾分凝重。

這會他們幾個終於是有點明白,為什麼剛才仙師要說皇太極比努爾哈赤更強了。

努爾哈赤建立了女真政權,而皇太極才是那個將部落政權徹底進化成國家政權的主導者。

這幫建奴最後能夠順利入主中原,並享三百年國祚,就是因為有人給打了基礎。

如果沒有皇太極的這波打基礎,擴充套件女真上限的操作。

這幫女真建奴的未來,大機率也只是發展到一個極限之後,就開始進入一段時間的停滯期,然後逐步倒退、滅亡。

畢竟,就這幫女真建奴的體量,刨除族內的老人小孩,能打的也就那點人,還不可能做到當年成吉思汗和忽必烈那樣瘋狂擴土。

要知道。

當年就算是蒙古,入主中原之後,統治中原近百年,最後都還沒有搞懂怎麼治國,哪怕是到了元末,還是玩的那一套‘四等人制’,從國家層面將人給分了層,這社會矛盾不堆砌爆發才怪。

而且。

遊牧部落的權力制度,一直都很混淆分散,不成體系方圓,充滿了野蠻和草率。

這也是為什麼,諸如也先活著時候的強大瓦剌,隨著也先死去,整個瓦剌都飛快衰弱的原因所在。

可是隨著皇太極的上位,將這種鬆散的權力制度給一掃到底,將所有的權力收歸君主手中,建立了統一的集權制度。

這標誌著一個鬆散的遊牧部落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王朝的雛形,也就是有了後來的大清。

“剛才講的幾點,是對內。”

“接著,是對外。”

季伯鷹掃過這幫聽的眉頭越來越緊的天子儲君。

他並不是多麼推崇皇太極。

發自內心而言,作為一個漢族,對於任何一個金錢鼠尾辮,季伯鷹都生不出半分絲毫好感,如果可以的話,他甚至希望這些辮子都從地球上消失。

但是,事實就是事實。

歷史上,正是因為皇太極的出現和繼位,給了這幫女真建奴無限可能,不然就憑女真建奴的體量,大明耗也能建奴耗死。

“一,皇太極兵壓朝鮮,逼迫朝鮮臣服於大清。”

“二,統一漠南蒙古,恩威並施,接連娶了兩個蒙古妻子。”

“三,制定大一統戰略,第一步是統一遼東,第二步擴大到黃河以北,第三步才是入主中原。”

言語至此。

老朱這幫人的屁股,終於是在座位上有些坐不住了。

尤其是老朱、三個朱棣,以及武宗這幾個在大戰略上有高深造詣的,眼神中都是掠過幾分急色。

這三句話,看似平淡,但卻是直戳大明的命脈。

天啟大明的北境,蒙古、建奴、朝鮮,有這三個異族存在,在關寧錦防線構築之後,聯合漠南蒙古和朝鮮,可以對建奴形成極為有效的夾擊之勢。

建奴女真的金國,做不到自產自銷這樣的內迴圈,這幫建奴想要活下去,就必須從外面搞物資,而一旦形成徹底封鎖,餓都能把這幫辮子餓死。

長期對峙之下,耗個十年八年的,建奴必然陷入衰敗之中,屆時三面進攻,一舉剿滅。

可一旦朝鮮和漠南蒙古被建奴拿下,這情況可就變得完全不一樣。

從戰略上,大明將會變成徹底的被動。

朝鮮,是大明的東大門,原本大明可以從朝鮮出兵制約建奴,現在好了,反而成了建奴牽制大明兵力的口子。

漠南蒙古,則是可以為建奴提供繞過山海關,直擊大明京師的機會。

“我若是皇太極,一旦拿下了漠南蒙古,必定借道繞過山海關,給與順天致命一擊。”

“險中取勝。”

老朱棣深吸一口氣,凝聲說道。

朱老四聞言,亦是跟著點了點頭。

這活,他們兩熟。

當年靖難的時候,朱棣被盛庸堵死在了濟南城之外,最後只能咬牙一搏,直接帶兵繞過了濟南城,千里奔襲應天,不成功便成仁。

其實,對於剛剛繼位的皇太極而言,同樣如此。

皇太極的局面和壓力,絲毫不遜於當時被堵在濟南城下的朱棣。

一個正在高速擴張的集團,一旦前進的步伐停滯太久,必定會陷入崩潰,皇太極所接手的金國就是如此,在遼東被關寧錦防線堵死的境況下,建奴實力得不到進一步的擴張。

這種情況一旦持續下去,必定會對皇太極的統治產生致命性的打擊,所以皇太極一定會選擇一搏,取得戰果,哪怕其中風險很大。

季伯鷹看了眼老朱棣和朱老四,微微點頭。

“皇太極繼位之後,於次年進兵寧遠,再度受挫。”

“故而。”

“數年後選擇繞過關寧錦防線,率十萬大軍突襲明長城薊鎮防區的脆弱隘口龍井關和大安口,破牆入塞,進攻順天,兵臨京師之下,燒殺搶掠,社稷旦夕傾覆,大明各路勤王大軍火速回援。”

“這便是,明末己巳之變。”

季伯鷹話音落,目光掃過這幫天子儲君。

每一個人,都是聽的格外凝重,尤其是天啟帝,畢竟這對於天啟帝來說,也就這幾年的事了。

不論是對大明還是對皇太極,亦或是對很多很多人來說,這己巳之變都是一場命運轉折點。

己巳之變前,皇太極基本被壓的喘不過氣來,經濟、社會、軍事壓力都極大,而在己巳之變後,皇太極已經徹底完成了戰勢扭轉。

“關於這一場己巳之變,甚至是朝鮮和漠南蒙古的接連失去,包括建奴後方,皮島之上,以三萬悍兵牽制金軍的毛文龍之死。”

‘毛文龍死了?!’

天啟帝聽到這裡,不由眉頭猛的皺起,這可是扎入金軍的一枚強力釘,是個不折不扣的猛人,帶著兩百來人就敢突入金軍後方。

為了嘉獎毛文龍,讓毛文龍再接再厲,天啟帝直接給了毛文龍正一品的左都督軍銜。

‘怎麼死的?’

心中疑惑之際,天啟帝看向講臺上的仙師,因為仙師的話,還沒有說完。

“這一切,在一個人的身上,有著道不盡的謎團。”

“這人便是,彼時的大明薊遼督師,兼督登、萊、天津軍務。”

言語至此,季伯鷹折身,拿起這筆架上的鬥筆。

於這宣紙之上,寫下了一個名字:袁崇煥。

這個名字,除卻天啟帝之外,其他人都很陌生。

後世有詩云:五年平遼空談論,一已之私斬文龍;諂媚生祠魏公公,蓋世英雄袁督師。

圓嘟嘟這小子。

究竟是辮子在明史中大書特書,光芒萬丈,忠心耿耿的民族英雄。

亦或是,養寇自重玩脫了?

————————————

ps:天氣轉涼,兄弟們注意身體,我這種不注意的,直接就頭昏腦漲感冒了。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絕配,我最愛的眸色

勿柑

月光下的沼澤地

菜瓜c

清蝶

陳思卿

落晴鳶

醉落拓

鬥羅之虛無稱王

漢堡莫有肉

離大譜!重生八零我成了前夫後媽

隅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