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而讀書?

這也是師祖齊聖人追尋一生的原因。

也是本次論學會的題目。

顧有年盤坐在地,望著手中的草紙,只見草紙上面赫然寫著:“人為什麼而讀書?”

作為學宮掌學的湯先生,也曾嘗試過向師祖回答這個問題,可是無法自圓其說,因此也令齊聖人連連搖頭嘆息。

今日這“人為什麼而讀書”,這題目便是齊聖人親口要求的。

他想看看天下眾學子對此有著什麼看法!

顧有年掃視四周,其中他見到了不少的熟人。

連那宇文舟、顏少書等人全都來了,他們同樣也發現了顧有年身影。

只不過這幾人的目光變得更加兇狠了一些!

與此同時,顧有年也在一側發現了齊國公主,齊安瀾的身影!

只見齊安瀾已不是女子裝束,而是衣著青麻布的學子衣,束起了長髮,臉上的紗巾也悄然摘下,只露出一副絕美清豔的面容。

齊安瀾如今的模樣,若不是見過她模樣的人,根本分辨不出她的身份。

而這也是齊安瀾敢公然露面的原因之一!

齊安瀾也見到了顧有年,隨即四目相對,齊安瀾頓時後頸湧起紅暈,身上一股燥熱,也不知是種什麼感覺。

而顧有年也尷尬的將眼睛瞥向一旁。

同樣坐在不遠處的,有衣著錦服的權貴公子,也有衣衫襤褸的乞丐。

參加論學會的學子們,不論身份如何,只要富有極高的才學,都能參與進來。

不過顧有年還是發現了幾位一看身份就不一般的人。

其中一位身著黑色錦袍的男子,目光如炬,面容清寒,眉目之間英氣逼人,這令顧有年頓時心中一顫!

據說在這中原之地當中,還有一國,國力強盛,位於齊國之下,那便是秦國!

秦國的兵將天下聞名,各個驍勇善戰,而其國君更是才華橫溢,出類拔萃,其秦國公子秦蘇,更是文武雙絕,乃當世天驕!

果然,連湯先生都對那男子投去了讚許的眼神。

不過他依舊面無表情的端坐於此。

接下來的論學會開始。

眾學子拿到題目之後,便開始深深思考了起來。

這題目看似簡單,其實也極難。

想要精準的抓住切入點,還是要從不同的思維角度出發。

在眾人的面前,還有稷下學宮為眾人準備的筆墨紙硯,可以在預先在草紙上做稿。

若是有新觀念的學子,便可以起身向其講述自已的觀點。

在場的諸位可都是天下間極負盛名的學子,不到一炷香的時辰,便有人站起身。

此人風度翩翩,衣著錦衣,想必是哪位富貴人家的公子。

只見他先是朝著舞臺中央的諸位行禮。

隨後只見他緩緩開口道:“學生楚善然,拜見齊王、掌學、及諸位教義。”

“楚善然?”

“楚國皇子?”

此刻,外圈紛紛有人議論出聲。

顧有年身為大武師境的高手,這點聽力他還是有的。

“據說這楚國皇子,從小師承苑老,得苑老真傳!”

“啊?竟還有這事?”

“那苑老乃是當世才學第一人啊!現如今身為楚國國師,而這楚善然又得苑老親力傳授,想必此論,必有一番水平!”

……

外圈的人嘰嘰喳喳,紛紛將這楚善然接下來的論學推到了一個極高的地步!

不出所料,那楚善然出口的第一句便是:“讀書的目的在於知道,若是不讀書,便是不知道。”

“所以人讀書的目的,在於求學,不學則無知,無知則窮極。”

噝!

這一句話直接抨擊眾人的內心,令人心頭一顫!

臺上的湯先生也撫著花白鬍須,細細品味,隨後點了點頭。

論學會的流程,共分為三個部分。

一是由學子闡述自已的觀點,圍繞主題,提出自已的觀念;

二是此觀念由臺下學子進行抨擊和加以闡述,最後達到一致的目的和觀念;

三則是由稷下學宮的諸位教義對每個學子抨擊和闡述的觀念進行評判,計分,最後由湯先生對其進行總結,並決出表現優異的學子。

而整場論學會,都會全程由言官記錄,待到日後編撰成冊,收入稷下學宮之中,供天下學子翻閱。

剛才楚善然的一席話頓時引起在場諸位學子的共鳴,想不到今年的論學會如此有看點,這第一位開場的學子,便有如此見解,這令臺下的學子們紛紛抓耳撓腮,腦中不斷回想該如何抨擊!

“在下李萬安,不苟同於楚兄的觀點!”

就在眾人震驚不久,便有人站了出來!

“啊!這是趙國的才子李萬安!”

此刻外圈的學子驚呼道。

果然,那李萬安隨即冷眼一掃,隨後朝著楚善然抨擊道:“剛才楚兄說了,讀書固然可以求學,但不讀書便是不知天下之理了嗎?”

這一句瞬間引起了楚善然的不滿,於是問道:“不讀書,便不知天下的道理,不知道理,便無法生存在天地之中,這有何不對?”

哪知那李萬安冷冷一笑,隨即說道:“那楚兄生下來便知認其母,食其乳,是何原因?”

“難道在胎腹之中時,便有人教導嗎?”

這一計巧妙的詭辯,頓時令楚善然不知如何回答。

這一句話雖糙,但理不糙,生而食乳,乃萬物之天性,的確,這又是誰教導的呢?

接下來,李萬安接著講道:“眾人皆知,讀書乃是一項高雅的事情,我等自小讀書,明白了許多書中的道理,並且會以理來約束自已。”

“但農人卻自幼未曾讀書,卻也深知禮義廉恥,孝順父母,愛及老幼,這又是何故呢?”

繼而李萬安闡述了自已的觀點:“所以說,讀書並非在於知道,不讀書也並非不知道,所以說,讀書的主要目的,還是在於約束自已,讓自已不沉迷於財色當中。”

“常常讀書,新鮮的想法便會如同溪流一樣,源源不斷的流出,用之不竭,而心中也再無雜念,靜心養性而已。”

這一結論一出,一些持有相同理念的學子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他們自幼習得聖學之道,知曉剋制自已的言行舉止,一切都要按照書中的約束而行。

“非也!”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兒童睡前小故事原創

北省的元陽丹

80年代,我帶著姐姐當富婆

七點沖喜

美人老矣:樂千秋身份變成了毒醫

沐青雅

小師叔她又犯病啦?

桃小悸

雙星輝映:穿越重生的無限舞臺

文韻織夢者

漫步諸天的社恐

楓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