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和李典在經歷了這場艱苦的戰役後,敗退回汝南。他們原本帶領的2萬士卒,由於戰況不利和撤退過程中的消耗,如今已經所剩無幾,僅餘不足萬人。

曹仁:“悔不聽曼成之言,才有此敗~”

李典:“雖說勝敗乃是兵家常事,但丞相那裡如何交代?”

曹仁:“你只管守汝南城,確保安全無虞,我自會自縛請罪,親自前往許昌,面向丞相曹操請罪!”

翌日,曹仁赤膊上身,背手自縛,來到許昌面見曹操。

曹操看著自縛請罪的曹仁,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他深知曹仁的英勇和忠誠,但也明白戰爭的殘酷和勝負的重要性。

曹操沉默片刻,然後緩緩開口:“子孝,你可知錯在何處?”

曹仁聽後,毫不猶豫地回答:“悔不聽曼成之言,才有此敗。”

曹操聽後,微微頷首,他並沒有繼續責備曹仁,而是換了一種語氣:“勝負乃兵家常事,但你要明白,戰爭並非兒戲,每一次決策都關乎生死,關乎大局。你需從此次失敗中吸取教訓,日後更好地為朝廷效力。”

曹操思索片刻,隨後又緩緩說道:“我本欲罰你,但念你有知錯之意,且我需眾將用兵作戰,不可失之人才。今罰你一年俸祿,以示懲戒。你當以此為鑑,日後不可再犯。”

曹仁:“多謝丞相不罪之恩,我必銘記此教訓,日後更加謹慎行事,不負丞相厚望。”

曹操:”你先退下吧。”

曹操轉向刁茂:“軍師,此戰役我軍戰敗,江夏非但沒有攻取,反而折損了大量精兵良將。如今,我軍士氣低落,這該如何是好?”

曹操的臉上寫滿了懊悔與無奈,他握緊了拳頭,狠狠地砸在案几上。

刁茂緊鎖眉頭,沉思片刻,然後緩緩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向曹操:“丞相,敗軍之痛,臣等同悲。然而,此刻並非沉溺於痛苦之時,而是需要振作精神,謀劃將來。”

曹操聽後向刁茂問道:“軍師所言極是。如今我軍士氣低落,當如何振作?”

刁茂緩緩開口:“丞相,要振作軍心,當吸取此次戰役的教訓,總結經驗,加強訓練,提高我軍的作戰能力。”

曹操聽後,眉頭緊鎖,沉思片刻,繼而堅定地點了點頭:“軍師所言極是。我們必須從這次戰役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加強訓練,提高我軍的作戰能力。”

刁茂:“丞相,此外,我軍需要打一場勝仗來找回丟失計程車氣。”

曹操聞言,目光如炬地盯著刁茂,緩緩開口:“軍師所言,正合我意。傳令下去,讓將士們做好準備,奪回屬於我們的榮耀!”

荀彧:“丞相不可,我軍方敗,此時不可出征,再說了,此時劉備軍士氣正旺!”

刁茂:“荀令君,我可沒說要討伐劉備啊。”

曹操大驚:“軍師,我軍不討伐劉備,要討伐何人?”

刁茂:“丞相,目前劉備軍我們暫時不可能一口吃掉,先放一邊。”

曹操:“那我軍將進攻何處?”

刁茂:“我軍先攻取荊州劉景升之地。”

曹操:“軍師有何妙計,快快道來!”

刁茂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解釋道:“劉景升雖據有荊州之地,但內部紛爭不斷,聽說其要廢長立幼,導致內部矛盾重重。且斥候來報,劉景升病重,恐命不久矣。屆時,我們可乘其亂,迅速發兵荊州,奪取荊襄之地。此外,荊州地處長江中游,控制了荊州,即可順流而下,直逼孫權江東之地。”

曹操聽後,眼中閃爍著贊同的光芒,點頭道:“軍師之謀,深得我心。即刻傳令下去,整頓兵馬,只待劉景升病亡,即刻攻取荊州!”

荀彧見狀,沉思片刻後,也贊同道:“雖然我軍新敗,但士氣尚未全失。若能順利攻取荊州,確實可望重振我軍聲威,再圖大業。”

此時,荊州城內劉表病重,使人請劉備來託孤。

劉備帶著關羽、張飛來見劉表。

劉表:“我病入膏肓,死在旦夕,特託孤於賢弟。我二子皆無才德,恐不能承父業,我死後,賢弟可自領荊州。”

劉備哭泣而拜:“我自動竭力輔佐賢侄,不敢有僭越的想法!”

正說此間,探子來報,曹操親自統兵將至。劉備急忙告辭,連夜趕回樊城。

劉表見劉備不肯受理荊州,只能商議寫遺囑,令劉備輔佐長子劉琦為荊州之主。

蔡夫人聞訊大怒,關閉府門,使蔡瑁、張允把守門外。劉琦由江夏趕來,被蔡瑁、張允止住。

蔡瑁:“公子奉命鎮守江夏,責任重大,今擅離職守,倘若吳軍來攻,如之奈何?如果入見主公,主公必然生氣,病情加重,不是孝子所為。宜速回江夏。”

劉表病勢危篤,望劉琦不來,至八月戊申日,大叫數聲而死。

劉表既死,蔡夫人與蔡瑁、張允商議,假立遺囑,令劉琮為荊州之主。

眾臣中有不服者,皆被蔡瑁加害。

剷除完異已 ,蔡氏宗族,分領荊州之兵,蔡瑁自首荊州,蔡夫人與劉琮往荊州駐紮以防劉琦、劉備。

此時,曹操親統大軍,兵出宛城,望襄陽進兵而來。

劉琮大驚,急召蒯越、蔡瑁等商議。

東曹掾傅巽進言:“不說曹軍來攻,現在大公子佔據江夏,劉備佔有新野、樊城,老主公亡故,都未跟他們報喪,如果他們興兵來問罪,荊州危矣。我有一計,可保荊州,又可保全主公名爵。”

劉琮:“什麼計策?”

傅巽:“不如將荊襄九郡獻於曹操。”

劉琮:“我受先君之基業,坐尚未穩,豈可隨便棄之他人?”

蒯越:“強弱有定勢。今曹操南征北討,以朝廷為名,主公拒之,其名不順。且主公新立,外患未寧,內憂將作。荊襄之民,聞曹兵至,未戰而膽先寒,安能與之敵?”

劉琮:“諸公善言,非我不從;但以先君之業,一旦棄與他人,恐貽笑於天下耳。”

王粲:“將軍自料比曹公何如?”

劉琮:“不如也。”

王粲:“曹公兵強將勇,足智多謀,今以大軍南下荊襄,勢難抵敵。將軍不可遲疑,致生後悔。”

於是劉琮意決,便寫降書,令宋忠前往曹操軍前投降。宋忠領命,直至宛城,

獻上降書。操大喜,重賞宋忠,吩咐叫劉琮出城迎接,便著他永為荊州之主。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那年,遇上了更好的她

誰家少年

我繫結了概念神系統

我是二次螈

羅碧姜竹

一見我珍

快穿:瘋批綠茶養成記

韓槿

故事書

迷你少男團

岑鞏

旺旺奶糖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