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宇文智及那猶如簧片般能說會道的巧嘴連番勸說下,最終成功地說服了突厥啟民可汗。對突厥啟民可汗而言,此時此刻正是千載難逢的絕佳機會——中原地區的隋朝陷入混亂不堪的局面。各路英雄豪傑正忙於爭奪領土與勢力範圍,無暇顧及其他事情,更別提來阻撓他了。

然而,理想總是豐滿的,但現實卻往往無比殘酷。啟民可汗下令調集自已麾下精銳的騎兵部隊,企圖一舉攻下戰略要地馬邑。而另一邊,唐國公李淵則派遣副留守高君雅以及馬邑太守王仁恭前去鎮守馬邑城防。可這兩位所謂的將領簡直就是酒囊飯袋,他們心中所想並非如何抵禦外敵入侵、保家衛國;相反,兩人整日絞盡腦汁琢磨著該怎樣暗中監視李淵,並捏造各種莫須有的罪名安插在其頭上,只待時機成熟便可將他置於死地。

對於高君雅和王仁恭而言,他們深知自已肩負著特殊使命——受皇帝楊廣之命前來監視李淵。此次任務與衝鋒陷陣、對抗突厥毫無關係。前方探子匆匆來報,稱突厥方面已派遣數支騎兵隊伍,正朝馬邑疾馳而來。面對此情況,高君雅和王仁恭並未心生警惕,反而誤以為這只是突厥騎兵的常規小動作,無需過度關注。

畢竟,突厥啟民可汗一向與大隋保持友好關係。按照以往經驗,這些小股騎兵無非就是到馬邑掠奪些財物和女子便會離去,實在不足為奇。然而,令高君雅始料未及的是,這次突厥騎兵的行動並非如他所想那般簡單。他們的真實目的遠非搶掠那麼單純,而是要全力攻下馬邑城。

突厥騎兵的前沿哨探如疾風般飛馳而歸,來到啟民可汗面前,單膝跪地,氣喘吁吁地報告道:“啟稟可汗大人,據我們觀察,馬邑城內並未發現隋朝大軍的蹤跡!”

戰場局勢變幻莫測,稍有遲疑便可能錯失良機。對啟民可汗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隋軍毫無防備,此刻正是派遣大批精銳騎兵突襲馬邑城的絕佳時機!只要成功攻佔此城,就能一舉掐住太原府的命脈!

唯有首先奪取馬邑城,方可有望進一步進軍太原城。而此時此刻,高君雅與劉仁恭二人尚在府邸內密謀策劃著如何剷除李淵,以求向隋煬帝邀功請賞,並藉此登上太原府正留守之位,成為雄霸一方的諸侯霸主。然而,他們卻渾然不知,一場巨大的危機正在悄然逼近……

突厥鐵騎即將攻破馬邑城,這場慘敗將成為李淵剷除他們的最佳藉口。命運的齒輪開始飛速轉動,誰能笑到最後?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突厥騎兵如狂風驟雨般猛攻馬邑,馬邑太守劉仁恭面對這凌厲攻勢,竟然毫無招架之力。他驚慌失措,顧不上組織有效的抵抗,便匆匆率領著自已的親信士兵和家屬逃離了馬邑城,一路向太原疾馳而去。

對突厥騎兵而言,攻下馬邑城簡直易如反掌,毫無技術難度可言。城中的守軍彷彿被嚇破了膽,根本沒有絲毫反抗的意願,紛紛四散奔逃。於是,突厥騎兵輕輕鬆鬆、毫髮無損地攻佔了馬邑。

馬邑城淪陷的噩耗迅速傳至太原府,唐國公李淵得知此事後,震驚得幾乎坐立不安。當初,他特意派遣副留守高君雅與馬邑太守劉仁恭一同前往鎮守,本以為萬無一失,誰知如今卻傳來如此糟糕的訊息。更讓人憂心忡忡的是,突厥人攻城的速度實在驚人,守城的隋朝軍隊甚至連象徵性的抵抗都未做出,便狼狽逃竄。這樣一來,局勢變得愈發嚴峻起來……

就在這關鍵時刻,秦王李世民展現出了非凡的智慧與決斷力,他向唐國公李淵獻計道:“如今馬邑城已然失陷,但事已至此,我們所能做的唯有堅守太原府!然而此次馬邑城之失卻頗有古怪之處,其淪陷速度之快實在令人費解啊!”

原來,高君雅和劉仁恭二人乃是隋煬帝楊廣派遣而來,肩負著監視唐國公李淵之重任。此時此刻,正可藉助馬邑城大敗之勢將此二人除去。畢竟,留下他們在身旁無異於埋下一顆隨時可能引爆的定時炸彈,誰也無法預料何時會突然爆炸。

儘管隋煬帝楊廣對其表兄唐國公李淵尚存疑慮,表面上雖留下趙王李元霸鎮守江都陪宮,實則亦將李元霸視作人質,用以牽制李淵,謹防其謀反。而此番高君雅、劉仁恭弄丟馬邑城,正好給了我們機會。我們完全可以以太原留守之名,將他倆拘捕並處決掉。如此一來,既能剷除隱患,又可穩定局勢。”

這件事情必須要小心謹慎地策劃,絕不能輕舉妄動以免引起敵人的警覺。高君雅與劉仁恭兵敗後逃回太原府,李淵明面上對他倆表示了關懷和撫慰,對於此次戰敗的罪責也並未追究。眼見唐國公李淵如此主動向自已示好,高、劉二人漸漸放下了戒心。

然而沒過多久,太原城內遭遇了長時間的乾旱,滴雨未下。身為太原留守的李淵見狀,便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祈雨儀式。而此時,李世民和李淵已暗中商定,要趁此機會在祈雨儀式上將高君雅和劉仁恭通敵叛國的罪行公之於眾——原來,他們二人裡應外合勾結突厥,致使突厥鐵騎不費吹灰之力就攻陷了大隋的軍事重地馬邑!

唐國公李淵早已精心策劃好一切,他在祈雨儀式之地設下天羅地網般的陷阱,只待高君雅與劉仁恭自投羅網。這兩人毫無防備之心,輕易便踏入了李淵佈下的圈套之中。

當他們進入場地後,李淵毫不猶豫地下達命令。瞬間,四面八方湧出一群身強力壯、手持利刃的刀斧手,如餓虎撲食般向高君雅和劉仁恭撲去。眨眼間,兩人已被五花大綁,無法動彈分毫。

李淵義正言辭地當眾宣佈了高君雅和劉仁恭的罪狀:“此二人狼子野心,竟膽敢勾結突厥,妄圖將我們的太原城拱手相送!如此卑劣行徑,實乃叛國之罪,天理難容!”在場百姓聽聞此言,無不義憤填膺,對高、劉二人的賣國行徑深感憤恨與不屑。

眾人情緒激昂,紛紛高呼要求嚴懲這兩個賣國賊,以正國法。面對群情激憤的民眾,唐國公李淵故作無奈之態,表示並非自已有意要處決他倆,實在是民怨沸騰,難以平息。而如今太原久旱無雨,或許正是因為高君雅和劉仁恭的賣國行為激怒了上天。若能將此二獠正法,興許能求得上蒼垂憐,降下甘霖滋潤大地。

此時此刻,李淵巧妙地將責任推到老天爺身上,讓人們覺得斬殺高、劉二人不僅是順應民意,更是一種敬天之舉。於是,這場祈雨儀式變成了審判大會,而高君雅和劉仁恭則成為眾矢之的,面臨著嚴厲的懲罰。

真是無巧不成書!就在李淵剛剛處決掉高君雅和劉仁恭之際,原本晴空萬里、一絲雲彩都沒有的天空突然間變得陰沉沉的,轉眼間便烏雲翻滾,電閃雷鳴,緊接著傾盆大雨如注而下。古人常言:唯有真龍天子所言,方能得到上天響應。如此看來,百姓們愈發堅信高君雅與劉仁恭二人乃叛國之賊無疑,他們背棄了大隋以及太原城中的百姓,因而惹怒上蒼,致使太原地區久旱不雨。而李淵此番巧妙佈局所展現出的形象,成功地贏得了太原府民眾的信任,眾人皆認為他才是真正的龍裔。

此刻,有關高君雅和劉仁恭被處斬之事的奏章已然送達至張明——這位穿越而來的皇帝楊廣面前。於張明而言,當前最為關切之事莫過於唐國公李淵能否抵擋住突厥鐵騎兇猛的攻勢;至於那高君雅和劉仁恭兩人,以“死有餘辜”四字形容亦毫不為過。

馬邑城竟然丟了!這意味著突厥騎兵將會長驅直入,邊境告急!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宇文智及這個可惡的老頭!此刻,張明恍然大悟,他終於明白了宇文智及出使突厥的真正目的——與突厥啟民可汗暗中勾結,圖謀進犯馬邑,迫使唐國公李淵撤回趙王李元霸。

面對如此險惡局面,張明只能默默祈禱唐國公李淵和秦王李世民能夠抵擋住突厥鐵騎的猛烈攻勢。一想到這裡,他心中對宇文智及的憤恨就如潮水般湧上心頭。這個老雜毛,一天到晚不務正業,盡給人找麻煩!本來大家各過各的日子挺好,非要搞出這麼多事情來!

如今可好,不僅引狼入室,還把突厥啟民可汗也牽扯進來一同攻打太原府。難道他們還覺得天下不夠亂嗎?簡直是胡鬧至極!張明越想越氣,恨不得立刻將宇文智及碎屍萬段以洩心頭之恨。可現實卻是如此無奈,他除了在心裡痛罵幾句之外,別無他法。

張明穿越而來成為了皇帝楊廣,他看著眼前這份來自太原府留守李淵的奏摺,嘴角微微上揚。在奏摺中,李淵詳細彙報了與突厥作戰的經過,並表示雖然高君雅和劉仁恭不戰而敗,但他們丟失了大隋的疆土,實在罪該萬死。

如今突厥騎兵侵犯太原城,形勢嚴峻,李淵請求在當地招募士兵以保衛城池。皇帝楊廣沉思片刻後,拿起硃筆在奏摺上批下許可二字。對於這位穿越者而言,他深知目前局勢的複雜性以及各方勢力之間的明爭暗鬥。

尤其是宇文化及這個老傢伙,簡直是個狡猾至極的角色!他巧妙地操縱著局面,先是唆使啟民可汗出兵攻打馬邑,迫使太原府留守唐國公李淵與突厥騎兵展開激戰。等到李淵難以支撐之時,再將趙王李元霸召回京城,企圖藉機除掉皇帝楊廣,從而實現自已不可告人的目的。

想到這裡,皇帝楊廣心中暗自慶幸:還好有李淵這樣忠誠可靠的臣子鎮守太原城,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同時,他也明白一個道理——要想坐穩皇位、保住江山社稷,就必須時刻保持警惕並善於識破敵人的陰謀詭計!

於是乎,皇帝楊廣決定繼續觀察局勢發展,並採取相應措施應對可能出現的危機。而在遙遠的太原城中,得到皇帝批准募兵的李淵則開始積極籌備防禦工事和訓練新軍……一場驚心動魄的權力鬥爭即將拉開帷幕!

皇帝楊廣批准唐國公李淵可以募兵的訊息像一陣風一樣迅速傳播開來,很快就傳到了宇文化及的耳朵裡。這個狡猾的老傢伙立刻意識到這對他構成了巨大的威脅。這樣一來,太原留守李淵手中的兵力將會大大增加,在秦王李世民的英勇領導下,擊退啟民可汗的進攻似乎已經不再遙遠。

宇文化及心中暗自叫苦不迭,因為他原本策劃讓宇文智及出使突厥,企圖挑起突厥與唐朝之間的矛盾,從而削弱唐國公李淵的實力。然而現在,隨著李淵獲得募兵權,這個計劃完全被打亂了。如果唐國公李淵能夠成功抵禦突厥騎兵的攻擊,那麼他們就沒有理由再要求調離趙王李元霸了。

心急如焚的宇文化及決定暗中去拜見皇帝楊廣,並向他呈報此事。在面見皇帝時,宇文化及故作憂慮地說道:“陛下啊,您賜予唐國公李淵募兵之權,無異於增強了太原留守的軍力配備。這對陛下您來說,實在是一個潛在的巨大威脅啊!”他試圖用花言巧語來蠱惑皇帝,讓他改變主意。

穿越而來的張明深知宇文化及這個老傢伙內心的真實想法,如果換作其他人,恐怕會被宇文化及那副忠臣良相的模樣所矇蔽,但幸好張明早已洞悉一切,才沒落入他精心設計的陷阱之中。

對張明而言,歷史的發展趨勢難以撼動,既然如此,倒不如順勢而為,賣唐國公李淵一個大人情,助其在太原招募兵馬,以便提早做好掃除各路豪傑的準備工作,這其中自然也包括剷除宇文化及這個可惡的老雜毛。

眼看著皇帝楊廣明顯偏向唐國公李淵一方,宇文化及瞬間恍然大悟:原來近來眾人皆傳皇帝性情大變並非空穴來風!如今皇帝竟然公開力挺唐國公李淵,這讓一直自恃深得聖寵、對皇帝唯命是從的宇文化及感到前所未有的陌生和震驚——眼前這位君主似乎已不再是昔日那位任人擺佈的無道昏君了……

宇文化及絞盡腦汁,試圖在皇帝楊廣面前詆譭唐國公李淵,但最終未能得逞。然而,這並沒有讓宇文化及氣餒或放棄,因為他深知要實現自已的野心——造反併除掉皇帝楊廣,就必須先剷除唐國公李淵一家這個絆腳石。

宇文化及暗暗咬牙切齒地想:“唐國公李淵,你就是我成就大業路上最大的阻礙!只要有你在一天,我就永遠無法得到我想要的東西!”他下定決心要不惜一切代價扳倒唐國公李淵,即使這條路充滿艱難險阻。

於是,宇文化及開始更緊密地策劃和佈局。他利用自已在朝廷中的權力和人脈,暗中收集關於唐國公李淵的情報,並尋找可以用來攻擊他的弱點。同時,他也積極拉攏那些對唐國公李淵不滿或者與之有仇怨的人,試圖組成一個反對唐國公李淵的聯盟。

此外,宇文化及還不斷向皇帝楊廣進言,強調唐國公李淵可能構成的威脅,試圖挑起皇帝對唐國公李淵的猜忌和懷疑。儘管皇帝楊廣並不完全相信宇文化及的話,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言論逐漸在皇帝心中生根發芽。

宇文化及堅信,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總有一天能夠找到機會徹底擊垮唐國公李淵,從而實現自已篡權奪位、掌控天下的美夢。為此,他願意付出任何代價,不擇手段地去追求那至高無上的權力地位。

對於宇文化及那隱藏極深且路人皆知的狼子野心,張明心裡跟明鏡兒似的。儘管宇文化及口口聲聲說是要替大隋帝國剷除那些分裂國土、擁兵自重的各路諸侯,但對張明而言,他真恨不得立刻當面戳穿這個老傢伙的虛偽面具,並毫不留情地怒斥道:“宇文化及啊宇文化及,你個不知死活的老雜毛!你捫心自問一下,究竟誰才是真正妄圖篡奪我皇位的罪魁禍首?”

在隋唐演義這部小說之中,宇文化及那副趾高氣昂、不可一世的模樣深深烙印在了張明的腦海裡。尤其是當他攻佔陪宮,並命令令狐達去逼迫皇帝楊廣自盡時,那慘烈而悲壯的場面更是令張明難以忘懷。

每一次回想起這個場景,張明都會感到一陣心悸。對他而言,宇文化及無疑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人物。他的權勢滔天,手段殘忍,心思縝密,這些都使得張明對他充滿了警惕和畏懼之情。

在張明心中,宇文化及就像是一頭兇猛的野獸,潛伏在黑暗之中,隨時準備撲向自已的獵物。他深知與這樣的人為敵將會面臨巨大的風險,但同時也明白,如果不能想辦法應對這一威脅,那麼自已遲早會被捲入這場風暴之中,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因此,張明開始密切關注著宇文化及的一舉一動,試圖尋找他的弱點並加以利用。同時,他也在暗中積蓄力量,提升自已的實力,以備不時之需。面對如此強大的敵人,張明知道只有保持高度的警覺性和果斷的行動力,才有可能化險為夷,保護好自已和身邊的人。

張明秘密讓虞世基安排密探進入到宇文化及的府邸裡面,雖然密探傳回一些訊息,對於張明來說,傳遞回來的訊息沒啥價值。宇文化及那個老雜毛基本上都是在密室裡面和那些中高層將領密謀,密探也無法得到密謀的內容。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漫威:開局涼冰,成為託尼乾媽!

水墨畫千城

鬥羅同人文之我是唐三的孿生兄弟

唐四

抗戰:開局百萬自爆無人機

我有話要嘮

公路求生:我有大黑牛

言九心

俠嵐之黑化輾遲

張玄舟

王者之世界冠軍

破屋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