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單命張華平身後道:“張華,你歷任地方官都做的很好,你前次給朕的奏議朕也十分認可,對你出任元州刺史朕是很有信心的,只是還有些事需要叮囑你一番。”

張華拱手道:“請陛下訓示。”

劉單笑道:“倒也不是訓示。其一,元州畢竟是異域之地,其地民風民俗自然與我大漢不同,朕以為應該將大漢的文明傳揚過去但也不必消弭掉他們本身的文化,朕以為任何地域的文化都是值得尊重的。”

張華點頭道:“陛下所言極是,臣記下了。”

“其二,這點朕對你很放心,但作為一州的刺史和做太守、縣令不一樣,你要敦促下屬的官員也有仁愛百姓之心,不能歧視他們,要像對待漢民一般對待當地的百姓,只有這樣當地的百姓才會真正接受我們。”劉單接著道。

“臣記下了。”

“其三,等你到任後石苞、州泰的主要工作仍然是開拓疆土,對大大軍的供給就完全依靠你了。”

“臣知道了。”

“其四,連線元州與大漢的還有一個倭國,雖然他們是我們的屬國,但畢竟不是我大漢的州郡,你務必要和他們搞好關係不至於我們的後路被斷。另外,也要時刻關注他們的動向,你明白朕的意思了嗎?”

張華想了會回道:“臣明白陛下的意思了,陛下請放心。”

劉單看張華確實明白了,這才笑著道:“漂洋過海甚是勞累,你且去辛苦幾年,日後朕必對你另有重用。”

張華跪下謝道:“臣必不負陛下所託。”

劉單放心的點了點頭,然後對戶部尚書鄧芝道:“伯苗大人,朕知道去年我大漢並未大豐收,但是也沒歉收,各地的收入情況較為平穩。雖說援助倭國和攻打壽春用了些糧草但還是有富裕的吧。”

鄧芝出班奏道:“誠如陛下所言,目前糧草方面還算樂觀,國庫收入方面卻同比減少了些。”

劉單聽後先是詫異,轉眼想了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現在是打天下的時候,自己為了籠絡人心鼓勵將軍們勇敢作戰建立功勳所以對功臣們得封賞比較多,這也導致了國庫收入同比減少了一些。但是,目前國家尚未統一,功臣們的封賞仍然要繼續,待統一後再做計較。

劉單道:“朕以為增加國庫收入的問題可在對外貿易這方面再下些工夫,我們和東吳畢竟還沒有開戰可以多和他們做些貿易上的往來。另外,挹婁國、倭國等屬國也可以進行貿易,甚至遠一些的驃國、貴霜帝國等都可以進行貿易往來、互通有無以此增加我大漢的經濟收入。”

鄧芝道:“只是遠道貿易商隊往往會遭遇不測,所以臣不敢過多的施行。”

劉單搖頭道:“豈能因噎廢食?朕就不信了有那麼多人敢對我大漢商隊不軌?若常發生這等事朕必定派遣軍隊肅清之。貿易之事需要增加力度,伯苗可要用點心在這方面上。”

鄧芝道:“既然陛下心意已決,臣自當竭盡全力。”

劉單想了想,鄧芝畢竟還是文臣,對於商隊管理一事最好還是任命一員武將,於是對平西將軍廖化道:“元儉將軍,朕命你為戶部左侍郎,主要輔助伯苗大人管理商隊之事,切記要保證商隊的安全,你可願意擔任此責?”

廖化聞言出班道:“臣久沐皇恩,必當兢兢業業。”

劉單點頭道:“如此朕就放心了。”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沒有外掛,穿成七零老大娘怎麼活

海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