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如道:“事情是這樣的,三日前從樂浪縣來了三個自稱來自委奴國的使者,自稱是受委奴國國王派遣來中原朝見中原的皇帝有要事相商,因事關朝廷下官不敢擅專,正想親自將此三人送到長安,不想正好將軍王師凱旋,不知將軍是否能將這三人帶回長安?”

姜維仔細想了想道:“這事倒也十分重要,縣令大人是不是能讓末將先見下這三個人?”

衛如道:“當然可以。”命下屬去將三人請到大堂。

沒多久三人到了,姜維細觀三人都剃著光頭,穿著草鞋,身高大約一米五左右,長的有點猥瑣。和身高一米八、相貌堂堂的姜維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三人看到姜維都跪在地上行禮,姜維忙讓三人起身說話。透過簡單的溝通,發現這三個人都不太會說漢語,只有當中一個相貌還算端正的能說一些,儘管也是結結巴巴的。

這三個人分別叫阿克與、彌尚羅和阿圖與,阿克與就是那個會說點漢語的人,是三人的首領。

姜維自我介紹道:“本將姓姜命維字伯約,是大漢的將軍。此次奉我大漢皇帝陛下聖命統率王師前往迎擊鮮卑的侵略。幸賴我大漢皇帝陛下的天威、三軍將士的拼命效力,我軍大獲全勝,班師回朝來到南皮縣正巧遇到三位,聽說是奉貴國國王的命令來拜見中原的天子?”

阿克與鞠了個躬後道:“我們三人是奉委奴國邪馬臺國王之命漂洋過海來朝見中原天子皇帝陛下的。”話說的不太標準,不過姜維還是聽懂了。

姜維笑道:“我大漢現在已經消滅了曹魏統一了中原,你們既然要朝見中原的皇帝陛下那就是朝見我大漢皇帝陛下。”

阿克與點頭道:“我們想去拜見大漢皇帝陛下,請將軍大人一定帶我們去,我們有要事相求。”

姜維看他們神情十分激動,擺了擺手道:“三位不要激動,本將可以帶你們去朝見陛下,不必擔心,先回去休息吧,我們明天就出發。”說完,姜維看了看衛如,衛如會意讓下人帶三人去館驛休息去了。

三人走後,姜維對衛如道:“茲事體大,末將在路上問清原委後當先寫奏書上奏陛下也好讓陛下心裡先有底,還請縣令大人好好招待這三名使者。”

衛如道:“將軍放心就是。”

姜維點頭道:“末將明日就班師回京。”

次日清晨,姜維率領大軍往長安進發,卻發現這委奴國的三個使者不會騎馬,姜維只好安排馬車給他們乘坐。大軍行進之時,姜維在馬車上向阿克與瞭解情況,總算是大致明白了阿克與他們朝見中原皇帝陛下的原因。

這所謂的委奴國其實只要知道點歷史的朋友們都能猜出是哪個國家,就是那個和我們可謂一衣帶水有著複雜的愛恨情仇的那個鄰國,就是那個依靠學習我們先進文明然後強大了之後反過來欺負我們的那個國家,就是那個表面禮儀大方實際上兇狠狡詐的那個國家。

咱們姑且稱他為倭國吧。

在東漢初期,委奴國曾經派遣使者到長安朝見漢光武帝劉秀,劉秀賜給他們一方“漢委奴國王”的印璽。後來委奴國又有幾次朝貢到了漢朝,帶的禮物竟然是生口(指的是地位比較低下的活人,基本上都是他們的奴隸)。不過,對於這種禮物我們漢朝的皇帝們都沒有接受過。

其實所謂的委奴國只是倭國中的一個小國,倭國是由一百多個小國所組成的。說的好聽點是國家,這些小國實際上比後來的村落大不了多少。

而且據很多專家考證,當時的倭國只限於現在的九州地區。

當時統治北九州地區的是一個叫邪馬臺的國家,他的力量和人口相對於其他的國家要強大一些。統治邪馬臺國的是一個女王,名字叫卑彌呼。這個卑彌呼據說終生未嫁,只信任重用一個男僕人服侍她。這個卑彌呼有點類似於後來說的神婆,精通於鬼道因而被百姓們信賴統治邪馬臺國。經過發展,這個邪馬臺國後來成為了三十幾個國家的領導國,成為了一個在倭國領土上比較強大的國家。

倭國當時處於內亂時期,邪馬臺統治的僅是北部九州,而且雖然三十幾個小國都臣服於邪馬臺,但並不是絕對服從。更何況在邪馬臺國南部還有一個狗奴國,他就不臣服邪馬臺國。

這個狗奴國的國王叫卑彌弓呼,但是這個國家的實權卻掌握在一個名叫狗古智卑狗的大官手中。

狗奴國力量也很強大,也有很多國家擁護。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狗奴國和邪馬臺國經常發生衝突,逐漸演變成戰爭。

一開始邪馬臺國是經常取得勝利的,可後來狗奴國開始不斷取得勝利,甚至打的邪馬臺國兵敗如山倒,甚至有顛覆國家的危險。

幸虧在關鍵時刻,卑彌呼使出了所謂的“神力”保住了邪馬臺,打退了狗奴國。但是,如果狗奴國接著進攻的話,恐怕邪馬臺國真的難以支撐了。

想來想去,卑彌呼看到了這方祖傳的“漢委奴國王”印璽,於是決定派遣阿克與、彌尚羅、阿夫親和阿圖與四人帶著禮物漂洋過海去朝見中原的皇帝,懇請中原皇帝派遣軍隊援助邪馬臺國。

所謂的禮物仍然時“生口”一百人,不幸的是在海上遇上了大風浪,船都被沉沒了,只有阿克與等三人倖免於難來到了樂浪縣得到了大漢官員的幫助輾轉來到了南皮縣遇到了姜維凱旋的王師。

知道了大體情況後的姜維於當晚在驛館中書寫了奏書並派遣使者將此事快馬報到長安向劉單稟報。

長安,城外精舍。

劉單正和孫尚香坐著閒聊,由於劉單在後世也比較信奉佛教,孫尚香也十分信奉,所以母子二人在這方面更是有共同話題。

不過在當時佛教並不是十分興盛的,在兵荒馬亂的年代裡佛法並未在中原大地太廣泛的傳播。準確的說佛教真正開始廣泛傳播是在南北朝時代,特別是南朝時有很多朝代是十分信奉佛教的,梁武帝蕭衍就是最突出的例子,這個皇帝不管他的初心是什麼,對於傳播佛教這方面還是有很大的貢獻的,儘管他的結局並不好。蕭衍在江南建造了很多佛寺,後來唐代大詩人杜牧曾經寫下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詩句。

劉單雖然很信奉佛教,也有想過興建一些寺廟,只是礙於國力不得不暫時放棄,等國家統一之後再興建吧。

在國家未統一之前去追求信仰也許是有點過分的。

不過,劉單還是經常到孫尚香這裡的小佛堂來禮佛的,順帶來看望孫尚香。

正和孫尚香聊著呢,張正拿著奏書進來呈給劉單,劉單認真看了後起身對孫尚香道:“兒子好不容易到孃親這裡來聊天,不想又有事情了。”

孫尚香笑道:“鬥兒,你是皇帝責任重大,你且去處理正事吧。”

於是在向孫尚香行禮後,劉單走出精舍登上鑾輿回宮。

一路上劉單都在想姜維奏書上有關倭國的事情。對於如何對付倭國,劉單之前並不是沒有想過,只是覺得時間還早,等統一中國後劉單自然而然會對倭國下手的,將倭國納入大漢的版圖是劉單的既定方針。不想如今倭國倒是提前派來使者朝拜自己並且求援,這真是一個派遣軍隊進入倭國並徹底佔領其地的絕好時機。按照當時候的實力對比,倭國實在太落後了,和大漢不能同日而語。簡單來說,倭國甚至沒有像樣的軍隊(這是和大漢相比),而且他們的武器也很落後。舉個例子,倭國都找不出一匹像大漢這樣高大的戰馬

要佔領倭國對於當時的大漢來說最大的一個困難點就是海上的運輸,如果解決了這個問題統治倭國對於劉單而言易如反掌,基本上沒有難度。

解決運輸問題首先考慮的就是船隻以及水師將領的指揮能力,在劉單腦海裡浮現出杜預和王濬這個兩個人,有此二人指揮水師應該沒有大問題。

但是,如果去征伐攻取倭國,那麼消滅東吳就又要擱置一段時間了。而且要徹底征服後來的倭國是需要時間的,自己會不會太心急了點?

但是這件事情自己一定要管,這點劉單已經下定決心了,至於是動武力還是派遣使者前去勸慰自己沒想好,聽聽大臣們的建議再說吧。

凡是聖明的天子都應該多聽聽大臣們的意見,大臣們的意見很可能和自己是相左的,他們之間的想法也不會統一,這就需要看領導者如何選擇了。如果劉單感覺自己是正確的,仍然會選擇乾綱獨斷,當然瞭如果結局和自己預想的不一樣,那麼一切的後果都需要劉單自己承擔,這就是皇帝的責任與權力。無可避免的是權力越大責任越大。

下定決心後,到了勤政殿,劉單命張正傳旨讓蔣琬、馬謖、郤正、董允等大臣到崇政殿商議國事。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心動初雪

御星兒

清穿之四爺心尖寵

青椒炒肉不要炒

太子的小嬌嬌又奶又兇

霓裳呀

校花她打遊戲超強

小羊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