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商議對策

建興四年即曹魏黃武七年五月,曹魏開國之君曹丕病逝於洛陽。臨終前傳位於太子曹睿,命曹真、曹休、司馬懿、陳群等四人輔政。

訊息傳入益州,劉單立即傳命請朝廷重臣入崇政殿商議。

參加會議的有諸葛亮、趙雲、馬謖、楊洪、董允、向寵、郭攸之、蔣琬、費禕、關興、張苞、吳懿、張劍等心腹重臣。

劉單和張正、護軍中郎將夏侯忠進殿後,劉單在寶座上坐好,夏侯忠佩劍侍立於寶座右側。

眾臣行禮畢,劉單請眾臣坐下。

劉單首先開口說:“今曹丕病故,幼子曹睿繼位,聽聞此子聰慧、靈秀比朕大幾歲。曹丕死前又命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四人為託孤重臣輔佐曹睿。朕請眾位愛卿來就是想商議下面對這樣的新形勢我朝該如何應對。”

關興說道:“陛下,曹睿新即位還未站穩腳跟,此時正是北伐中原的良機。”

張苞也說:“陛下,關興所言極是,失此良機後悔莫及。”

這時,楊洪出班說道:“陛下,臣以為此時雖是北伐良機,但就目前我朝的實力而言尚不可北伐。”

吳懿問道:“楊大人何出此言?我朝自陛下推行新政,丞相大人平定南中之後國力已大步提升,怎麼就不能北伐?”

楊洪說道:“我朝實力較陛下剛即位時確有大幅提升,然目前我們可用兵力不足八萬,糧草情況雖然可以支援半年,但半年之後又當如何?曹睿雖年輕,但他的輔政之臣非可等閒視之。”

關興不屑的說道:“不就是曹真、曹休嗎?他們都是他們曹氏子弟,曹魏只會重用親族有何可懼?”

楊洪道:“臣所懼者,司馬懿也。此人博學多才、文韜武略、野心勃勃,若此人獲重用,我朝要速勝敵朝很難。臣以為暫時我朝仍當繼續與民休息的國策,等待時機成熟了再一舉北伐。”

吳懿不以為然的說道:“那我們竟什麼都不做嗎?”

這時諸葛亮開口說道:“不是什麼都不做,有時候沒有行動也是行動。”

蔣琬笑道:“丞相此言甚有深意。”

諸葛亮笑著說:“公琰深知我意。”

馬謖說道:“臣猜測丞相之意莫不是想積攢力量,讓東吳孫權先去和曹魏交戰,我等靜觀其變然後行動。”

“幼常真是聰明,我正是此意。”諸葛亮說。

楊洪說道:“曹丕新亡,東吳孫權若見我朝沒有動作,他忍耐不住一定會發兵攻打曹魏江夏、襄陽等地。”

諸葛亮接著說:“而這兩個地方曹魏都布有重兵防守,孫權想奪取也是有難度的。但二國相爭無論誰勝誰敗,曹魏的國力一定會有所損失,屆時我們即可視情況而決定了。”

劉單瞅著地圖思索,從江夏一直往西看,看到新城郡時,劉單想到歷史上孟達在曹丕死後因為不受曹睿重用於是想回歸蜀漢的記載,一下子豁然開朗。

劉單說道:“先帝當年漢中之戰戰勝曹操後,曾命劉封、孟達順勢攻取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可惜後來孟達和劉封不和,孟達投降了曹魏丟失了三郡。若三郡還在,東可取襄、樊,北可取長安。所以,朕想降將孟達這裡咱們是否可以有點動作?”

張劍說道:“陛下所言極是。臣聞曹丕在世之時對孟達極厚,曹睿繼位不可能像他父親般厚待孟達,孟達是降將一定心裡不安,若此時我朝予以高官厚祿也許能讓他迴歸我朝。”

諸葛亮點頭道:“子君之言甚善,臣以為可以一邊打探孟達的動向,一邊讓孟達的摯友李嚴大人經常寫信給孟達,看看他有無迴歸的心意。”

劉單說:“就按相父的意思辦。朕也以為以目前我大漢的實力而言北伐準備還不充分,士卒訓練不夠,糧草準備也不夠。子龍叔父以為如何?”

趙雲笑著說:“臣是武將,恨不得立馬上陣殺敵,但冷靜一想陛下和丞相所言極是,士卒訓練不夠上陣也不能殺敵。就說騎兵的訓練,臣估計至少還得訓練半年以上時間才行。因此,眾位將軍再耐心等待一段時間吧。”

劉單說:“等待是最難受的,但又是無可奈何的。其餘愛卿還有何良策?”

見眾臣無語,劉單說:“傳旨,請李嚴大人速速回京議事。”然後退朝。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藍天下看海

沫非

語過天晴

嫿媮

拾光入夢

青梅西柚

完蛋!宴少又哭了!

錢生花

驚!招惹小叔上位後,渣男一夜悔白頭

小紙杯

這還不磕?你懂什麼是天生一對

上班要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