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大軍北伐

建興六年春天,大漢丞相諸葛亮正式舉兵北伐,

臨出發前,劉單下了一道詔書佈告天下以壯北伐大軍行色。

其詔曰:“朕聞天地之道,福仁而禍淫;善積者昌,惡積者喪,古今常數也。是以湯、武脩德而王,桀、紂極暴而亡。曩者漢祚中微,網漏兇慝,董卓造難,震盪京畿。曹操階禍,竊執天衡,殘剝海內,懷無君之心。子丕孤豎,敢尋亂階,盜據神器,更姓改物,世濟其兇。當此之時,皇極幽昧,天下無主,則我帝命隕越於下。

昭烈皇帝體明叡之德,光演文武,應乾坤之運,出身平難,經營四方,人鬼同謀,百姓與能。兆民欣戴。奉順符讖,建位易號,丕承天序,補弊興衰,存復祖業,誕膺皇綱,不墜於地。萬國未定,早世遐殂。

朕以幼衝,繼統鴻基,未習保傅之訓,而嬰祖宗之重。六合壅否,社稷不建,永惟所以,念在匡救,光載前緒,未有攸濟,朕甚懼焉。是以夙興夜寐,不敢自逸,每從菲薄以益國用,勸分務穡以阜民財,授方任能以參其聽,斷私降意以養將士。欲奮劍長驅,指討凶逆,朱旗未舉,而丕復隕喪,斯所謂不燃我薪而自焚也。殘類餘醜,又支天禍,恣睢河、洛,阻兵未弭。

諸葛丞相弘毅忠壯,忘身憂國,先帝託以天下,以勖朕躬。今授之以旄鉞之重,付之以專命之權,統領步騎二十萬眾,董督元戎,龔行天罰,除患寧亂,克復舊都,在此行也。

昔項籍總一強眾,跨州兼土,所務者大,然卒敗垓下,死於東城,宗族焚如,為笑千載,皆不以義,陵上虐下故也。今賊效尤,天人所怨,奉時宜速,庶憑炎精祖宗威靈相助之福,所向必克。吳王孫權同恤災患,潛軍合謀,掎角其後。涼州諸國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詣受節度,大軍北出,便欲率將兵馬,奮戈先驅。天命既集,人事又至,師貞勢並,必無敵矣。

夫王者之兵,有征無戰,尊而且義,莫敢抗也,故鳴條之役,軍不血刃,牧野之師,商人倒戈。今旍麾首路,其所經至,亦不欲窮兵極武。有能棄邪從正,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者,國有常典,封寵大小,各有品限。

及魏之宗族、支葉、中外,有能規利害、審逆順之數,來詣降者,皆原除之。昔輔果絕親於智氏,而蒙全宗之福,微子去殷,項伯歸漢,皆受茅土之慶。此前世之明驗也。若其迷沈不反,將助亂人,不式王命,戮及妻孥,罔有攸赦。廣宣恩威,貸其元帥,吊其殘民。

他如詔書律令,丞相其露布天下,使稱朕意焉。”

而後,諸葛亮命衛將軍趙雲及副將鄧芝領兵一萬虛張聲勢於箕谷。曹魏大將軍曹真中計,誤以為是大漢主力,率領大軍前來箕谷與趙雲交戰。趙雲按照諸葛亮的吩咐只守不攻,兩軍於是相持。

諸葛亮卻兵出祁山,大軍陣容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

且說劉單等人在陽平關等候呂凱的部隊,趙廣的一萬騎兵卻已於昨日到達。劉單聞聽諸葛亮已正式出兵,焦急不已,傳令眾將議事。

不一會兒,張劍、夏侯忠、趙統、趙廣及大漢巾幗一眾女將都已到太守府。

劉單說:“眾位將軍,今我大漢業已正式北伐,趙雲將軍在箕谷,相國大人已經兵出祁山。朕這一路兵馬的任務是趁敵不備襲取陰平、武都二郡,然呂凱南中軍隊估計還需十日才能到達,兵貴神速,時不我待,現在陽平關除原來守軍外有趙廣將軍帶領的一萬騎兵,朕從成都帶來的二千兵馬及五百大漢巾幗,朕以為已經足夠了。”

“眾將聽令,明日即與朕兵發陰平,傳令呂凱務必儘速趕到陰平郡與朕匯合。”劉單傳令。

“末將遵命。”眾將齊道。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曖昧失控

敖突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