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新定官制

然而,事物是有兩面性的,如果設定了具體的官員主管各自的事務則會分化丞相的權力。雖然本意是為了減輕朝首之臣身上的擔子,但會不會引起誤會?

看來如果真的要設立主管官職,還是要先和諸葛亮商議並取得同意後再正式設定為好,這樣做也謹慎些。

按照劉單的初步設想是想模仿歷史上明清兩朝正式設定六部制度取代原先的九卿制度。三公制度不變,仍然設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太尉(不常設)和大司馬(不常設)、大將軍(不常設)主掌軍事,御史大夫主掌監察百官。丞相是百官之首,主掌三公、六部所有事務直接對皇帝負責。

具體則是六部官員相對於本管事務先行提出自己的意見,然後仍然先上報於丞相經丞相審閱並提出意見後再報於皇帝裁定。這樣做的好處是具體的事務六部官員先行過了一遍,報告上去的則是已經提出過的方案,相對就簡單些了,這樣丞相就可以省出很多精力。

六部依次吏、戶、禮、兵、刑、工;九卿分別是奉常、郎中令、衛尉、宗正、太僕、廷尉、典客、治粟內史和少府。按照職權劉單認為完全可以將九卿合併於六部。比如禮部,其中就可概括奉常、太僕、典客的職權;戶部,其中可概括治粟內史和少府的職權;兵部,其中可包含郎中令和衛尉的職權;刑部包含廷尉的職權。

然而,六部實際上的職權要比九卿還要多些。

吏部,主掌百官的任命和獎懲;戶部,主掌財政和戶籍;禮部,主掌朝廷典禮事務及科考;兵部,主掌軍事,如朝廷設定有太尉、大司馬、大將軍等官職時,兵部則為輔佐上述官職的部門,負責處理日常事務。刑部,主掌刑罰;工部,主管工程建設及水利。當然,這只是六部主要執掌的事務,其他細瑣的事務還有很多,比如禮部還負責皇帝出行的鑾駕事宜等等。

六部的主管官員設立尚書一名,給予正二品的品級待遇;其次設立左、右侍郎各一名,給予正三品待遇;其次按照各部門不同的職能設立郎中、員外郎、主事等不同人員,人數也可相應設定兩到八人不等,品級則從正五品到正九品不等。

除六部外,劉單認為應設立皇族事務司,主掌皇族事務,主官仍然是宗正,給予正二品待遇,其下設定屬官,官員人數也可按照六部官員設定二到八人不等,其品級則從正四品到正七品不等。宗正有一特殊性,就是擔任此官職的必須是皇族,而且一般都是皇族中有威望的人士。

另外,由於現在西域諸國都已歸附於大漢,所以劉單覺得應該設立外交事務司,主管官員可稱為大使,給予正二品待遇,官員人數也可設定二到八人不等,其品級從正五品到正八品不等。

至於原先的尚書令、尚書左右僕射、尚書左右丞、尚書、侍郎、功曹等官職全部撤除,監察御史、各級御史仍舊隸屬於御史大夫。中書令主掌圖書檔案,其下仍設中書侍郎、黃門侍郎等職,俸祿不變。太史令仍設,隸屬於禮部,俸祿不變。諫議大夫、議郎主職建議朝政,直接隸屬於皇帝可以直接向皇帝提建議或者奏疏。其餘如州別駕、治中從事、從事等州郡官職仍設,俸祿不變。

至於武職,劉單對於是否仍設太尉一職是有點猶豫的,因為這個官職既與大司馬、大將軍職權重複,又與兵部職權相抵。暫且先存留,不常設,以後也設為榮譽職務較妥。其餘將軍等職務由於現在仍然是戰事狀態,所以仍然保留不變,按照戰事的發展,為了獎賞在前線的將士,武職甚至可以再增加些,這樣對於將士們有提高積極性的作用。

劉單邊寫邊記,覺得自己的改革方案還是不錯的。當然,如此重要的大事,劉單不會直接拍板的,他需要和重臣們商議,特別是要聽取首輔之臣諸葛亮的意見。制度的好壞是會決定一個王朝的興衰的,所以要特別慎重。

可眼下諸葛亮正統率大軍在外征戰,看來短時間內想完成如此重要的改革是不可能了,那麼自己何不先和張劍、董允等人先商議一番?

想罷,剛想叫張正,卻見張正走進殿中稟報說:“陛下,南州霍弋、關索二位大人有奏書呈上。”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無限世界裡穿梭

蓋了一鍋

蝴蝶輕吻小狗

會游泳的櫻桃

月亮與白玫瑰

蕭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