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四年,公元187年,諸葛亮七歲了,開始正式讀書。此前,他的父親諸葛珪和長兄諸葛瑾時不時的教諸葛亮識字,諸葛瑾還給年幼的諸葛亮講了不少故事。透過仔細的考慮,諸葛珪決定讓諸葛亮到陽都縣大儒盧興開設的私塾去學習,拜盧興為師。盧興的私塾距離諸葛亮的家大約有三里路,不算太遠。此時諸葛亮已經有了一個弟弟了,今年歲初剛誕生,父親取名為均。對於幼弟,諸葛亮十分疼愛。每天上學前要先抱一下幼弟,晚上一下學回到家中的第一件事就是抱弟弟。小諸葛均長得眉清目秀的,和諸葛亮挺像,兄弟二人都像母親。長兄諸葛瑾雖然也白淨,但臉形較長,像父親。

有了第三個兒子,諸葛珪自然是高興的,但也有所擔憂。擔憂的原因有二:其一,自己雖然此前擔任過泰山郡的郡丞,但畢竟只是個小官吏,俸祿不豐,靠著祖上留下的二十畝農田日子過得還算寬順。如今,黃巾雖被朝廷剿滅了,但災禍不斷,一會鬧水災,一會鬧旱災,一會又是蝗災。眼看農田上打出的糧食越來越少,諸葛珪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怕是再這樣下去,一家人加上管家老朱八口人日子就要過得艱難了。老朱八歲那年因為父母雙亡四處乞討時來到諸葛家被諸葛珪的父親收留的,他和諸葛珪從小一起長大,感情深厚,二人雖名為主僕,情同手足。

其二,妻子章氏自生了諸葛均之後身體一天比一天虛弱,雖然章氏為了不讓自己擔心仍然支撐著家裡的瑣事,但她身體情況的好壞作為枕邊人的諸葛珪又豈會不知?諸葛珪知道妻子好強,就目前來看應無大礙,所以只是常常叮囑妻子不要過於勞累,但這事也是縈繞在諸葛珪心頭上的心事。

長子諸葛瑾今年十四歲了,透過多年的讀書教育,長得身材頎長、彬彬有禮。長女和次女今年也都十一、二歲了,雖學問不如諸葛瑾,但也能稱得上知書達理、亭亭玉立了。最讓諸葛珪擔心的是次子諸葛亮,這個兒子是諸葛珪最喜愛的孩子,看上去聰明伶俐,但偏偏不喜歡讀書,準確的說是不喜歡老老實實的讀書。把他送到盧興那讀書也有半年時間了,但老師總是在諸葛珪面前告諸葛亮的狀,原因在於老師讓他好好背誦經典,如《春秋》、《論語》,但諸葛亮總是不肯老老實實的背誦。老師說,諸葛亮不肯按照自己的要求去背誦,卻能說出讓他讀的書的每章每節的大致內容。後來,諸葛珪發現,小諸葛亮的讀書速度很快,書的頁碼總是沒過多久就被他一頁一頁的翻過。老師說,這不是正經學習的方法,希望諸葛珪配合他一起幫助諸葛亮改正。小諸葛亮性格很倔強,無論是諸葛珪還是盧興如何的教育、責罰,他也不做悔改。無奈之下,諸葛珪只好讓妻子章氏出面教導諸葛亮。諸葛亮十分喜愛母親,很聽母親的話,每次母親出面說這事,諸葛亮都唯唯諾諾,也確實做了改變,但沒過多久仍然恢復原狀。

章氏對諸葛珪說:“一個人的天性是命中註定的,靠人力來改變恐怕很難。亮兒願意這樣讀書就隨他去吧,也許我們不能像教育瑾兒那樣教育他吧”。諸葛珪笑著說:“瑾兒這麼老實聽話的孩子需要我們嚴格教育嗎?亮兒資質高,人聰明,如果教育得法將來必能出人頭地,但如誤入歧途恐怕將來會為非作歹。也罷,他現在還小,先由著他吧,希望他長大點了能有所改變”。

看到父母不那麼嚴格要求自己認真讀書了,雖然還有老師一直在課堂上嘮嘮叨叨,但小諸葛亮已經很高興了。其實諸葛亮並不是對所有的書都不認真閱讀的,他只是對很多他自己覺得寫的不精彩的書不認真讀而已,對有些書他讀的比別人都認真。比如《史記》,諸葛亮就很喜歡閱讀,當然令他喜歡閱讀的還有一些在當時看來不入流的野史札記。讀這些書時,諸葛亮是不敢讓父母發現的,否則自己的皮肉肯定又要吃苦了。

四年前,諸葛亮養的那些小雞早已長大,並且已經生了很多的蛋,孵出了不少小雞。然後不再孵蛋的雞被端上飯桌,諸葛亮便又去餵養那些能生蛋的雞,就這麼迴圈著,有時諸葛亮想人的生命不也是在迴圈著嗎?他不知道的是這其實是傳承。每天吃完晚飯後,諸葛亮還是習慣著問老朱拿些米來喂這些雞。有時,小諸葛亮會默默地對這些雞說:“我也要像你們一樣快點長大”。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後我在王者裡渣了影帝

無限心意

我在男頻當大佬

藤瓜怪

張三李四傳

醉東方

重生末世,我直接美少女變身

狸花貓貓頭

火影之淵根

要買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