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夏侯霸隻身來到北海城下,王凌正疑惑漢軍怎麼撤退了聽說夏侯霸隻身到來忙傳命開城門請夏侯霸進城。

夏侯霸來到都督府,王凌早在門外迎接,王凌驚訝的問道:“夏侯大都督,聽說您和鄧艾將軍都被漢軍擒獲,您是怎麼逃離漢軍的?”

夏侯霸道:“咱們去屋裡談。”

進府後,夏侯霸示意王凌摒退從人後道:“彥雲,實不相瞞,我和士載都已投降大漢,此次是奉漢皇陛下為勸降你而來的。”

王凌大吃一驚:“都督,您這……。”

夏侯霸道:“彥雲,你想我乃是曹魏近支,等同於皇族,我仍投降大漢確實是有苦衷的,你且聽我細細講來。”

王凌沉默不語。夏侯霸接著道:“彥雲,如今天下大勢你自然清楚,我大魏雖然苦苦支撐,然而現在僅剩河北三州之地,兵力不足八萬,將才匱乏、士氣低落、兵無戰心,糧草也供應不足。劉禪現已集結二十萬以上的大軍準備一鼓作氣北伐消滅大魏,張劍八萬大軍已經圍困鄴都。不是我夏侯霸沒有志氣,以現在的力量來說我大魏實在已經不是大漢的對手,被他消滅只是時間上的早晚。我之所以投降劉禪曾當面向他開出一個條件,那就是滅亡大魏之後要善待我大魏的臣民包括我大魏的宗室。劉禪非常爽快的答應了我的條件,甚至表示如果陛下願意投降他可以裂土封陛下為王。因此,我願意投降大漢換取今後儘量少一點的傷亡。再者,大漢重新統一天下已經是大勢所趨,再戰下去受苦的只是百姓,百姓們已經夠苦了,幫助大漢一統天下等於是讓百姓們儘早的遠離戰火。彥雲,你以為我說的有道理嗎?”

王凌細聽覺得有理,只是又道:“但大魏對我畢竟不薄,就這樣投降大漢豈不是背叛了大魏落得個叛臣的名聲。”

夏侯霸笑道:“彥雲,你比我如何?我所將受到的罵名不比你深?但我所做的乃是有利於天下蒼生之事,即使將來背上罵名我也無怨無悔。”

王凌聽罷又細細想了一番,最後對夏侯霸道:“都督所言極是,既然如此請都督轉告漢皇陛下末將也願意歸降大漢。”

夏侯霸握著王凌的手道:“如此甚好。”

次日,夏侯霸和王凌出城來到漢軍大營,王凌跪下表示願意歸降。

劉單十分高興,當即封王凌為鎮南將軍,進封東鄉侯,賜食邑七百戶。王凌跪下謝恩。

劉單將夏侯霸、王凌、鄧艾全部轉歸諸葛亮麾下統領。在安排完事宜後,劉單帶著諸葛亮執意調撥的兩萬騎兵和趙雲、關興、張苞等將開拔前往鄴城。諸葛亮此時已經有八萬大軍,再加上留守徐州、兗州、青州各地的部隊,直屬諸葛亮統率的軍隊人數已經達到十二萬之多。

諸葛亮和眾將率領大軍隨後也開拔離開北海前往彭城,將近到達琅琊郡,諸葛亮命魏延、鄧艾等人率領大軍繼續出發,自己和馬謖帶著十餘名兵士前往陽都縣。當然了,在臨行前為以防萬一諸葛亮秘密叮囑魏延要對鄧艾等人有所防範。

“只可惜此次三弟沒有隨我前來,否則我們一起去父母親的墳上祭奠一番該有多好。”諸葛亮坐在馬車上十分感慨。

已經快到陽都縣了,“近鄉情更怯,”這句詩用在現在諸葛亮的身上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陽都縣城門外,新歸降的縣令葛軍已等候在那裡。看到諸葛亮到來後,連忙跪下行禮:“陽都縣令葛軍拜見相國大人。”

諸葛亮下車讓他起身後道:“本相此次回鄉乃是為了祭掃父母的墳墓,此乃私事,縣令大人不必多禮。”

看到諸葛亮如此平易近人,原本十分緊張的葛軍立即放鬆了不少。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藏在影子裡

有隻紅豆

大楚第一紈絝

善哉無量

夢境雙生花

無翎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