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裡又經歷了幾次餘震,不過好在震感都不強,沒有人再傷亡。

第二天一早,李樂言在一陣吵鬧中醒來。

拉開帳篷拉鍊走出去,原來是政府救援來了,正在挨家挨戶發物資,每人兩個麵包,兩瓶礦泉水外加一桶泡麵。

志願者邊發物資邊通知著上邊下來的訊息,大致就是:

基地救援工作基本已經完成,現階段需要進行重建,但是人手不夠,可以自已去物資站領材料,在原地址上自建。

但是為了大家的住房安全著想,每天都只能領一部分材料,並且有專人前來指導。

聽到這個訊息,剛領到物資的人們又紛紛朝最近的物資站走。

李樂言也隨著人流走向了物資站。

物資站發材料速度很快,不到二十分鐘李樂言就領到了材料。

是兩袋有些像水泥的材料,和相匹配的刮刀,根據工作人員所說的,這個是升級的材料,只需要一點點,就可以強力粘合。

李樂言一手拎著一袋,一袋也不重大約有十斤,又回到了家裡。

先吃了點麵包,才開始幹活。

她先把能用的磚塊挑了出來,又把不能用的碎磚塊運到一旁,再把廢墟清理乾淨,方便後續搭建。

他們這一片專門負責指導的人也來了,令李樂言有些意外的是,那個人她還認識,就是何教授的丈夫盧青。

盧青對昨天她救了何況很感激,特意還過來幫她開小灶,幫她檢查了地基,還跟她多說了一些修建房子上的技巧。

李樂言先是自已畫了一個草圖,詢問盧青可行性後,再開工。

她打算還是在原基礎上只建一個平房,不過要把院牆壘的高一些。

幹了一天,她也只是修了一個底,主要是她只有一個人,其他家幹得快的已經修了有半米高。

就這樣每家每戶建房子建了有半個多月,基本上都快完工了。

在這半個月裡,李樂言每天都是灰頭土臉的,對於這種不擅長的事也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所以也很累。

好在房子建的差不多了,只剩下最後的院牆部分。

她是周圍速度最慢的一個,何教授家早在兩天前就已經修好了,現在已經迴歸到了工作崗位上,下班以後也會來幫她一下,對此李樂言也很感激。

李樂言在壘院牆的時候,特地在院牆上方弄了一些碎玻璃,讓房子的安全性更高。

兩天後,看著自已一磚一瓦建起來的房子,李樂言十分有成就感,又把空間裡的傢俱那些擺了出來,一個溫馨的小窩就此誕生。

她也不是沒想過離開基地,不過現在對對於未來的未知讓她覺得還是在基地待著最好。

時間就這樣平靜地流逝著,很快半個月又過去了。

基地的重建工作基本完成,比起之前的規模,現在的基地擴大了將近一倍。

人口規模約有十三萬人,這些資料都是她從盧青那裡聽來的。

她救了何況,兩家之間的關係也親密了不少,今天,何教授又給她帶來了一個新訊息:

基地要開始重新建立人才培養機制了。

與之前的教育不同,這次人才培養是選拔一批人學習專業的技能,現在國家非常缺這些技術性人才,所以決定培養一批,並且會每月給這些人發放100積分。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的,要先報名,再面試,最後由專業人員決定哪些人能留下來。

不過有一個好訊息是何教授手裡有一個內推名額,她問了李樂言的意願,要是李樂言願意的話,就給她了。

李樂言當然願意,在亂世中多學一些技能自然是好的。

她非常感激何教授把這個名額給她。

“不過,這個內推名額並不代表你最終就會入選,還需要你努力哦。”何教授笑著拉著李樂言的手道。

“好的,我一定盡力而為!”李樂言燃起了鬥志。

“對了,明天基地就會公佈這個訊息,具體的方向有建築、醫學、維修、農業這四個方面,你可以先看看自已想選哪個方向,明天再告訴我,選人的標準最重要是看心性,你自身的基礎倒不是很重要。”何教授又補充道。

“好的,謝謝你,何教授。”李樂言道謝後回家陷入了沉思,本來她是打算選擇農業方向的,不過聽到了何教授的最後一句話她改變了最原始的想法,她想選醫學方向。

她現在最害怕的就是生病,雖然她囤了一些藥,但是誰也不知道以後會有什麼意外。

如果她會一些簡單的醫療方面的知識,也會讓她以後生活更有保障。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親親我的吻魚

及川澈

迷霧異變

直接摟住

人生的最後一次失敗

夕陽下武神

月溪霜

燕過南山

六十年代打工人

秋天的信

名柯:白月光救贖行動

貓貓愛吃喜久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