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昨日,張老樵往桂林楊府而去之後,宛兒除了跟徐霞客學習《周易》的推演之術外,還主動承擔了二人的一日三餐。

張宛兒小時候,祖母能夠給她一女兒家請得起先生,可想而知,張宛兒原來家境有多麼殷實。

然而,殷實人家的孩子,除了讀書,其他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張宛兒也不例外。

徐霞客知道宛兒不會烹飪,所以在煙水觀,師徒二人的膳食一直都是由徐霞客烹飪的。

昨日宛兒做了一天的飯,今日又主動給徐霞客做飯,頗令徐霞客好奇。

“今天又是魚,不錯不錯!昨日清蒸,今日紅燒。”徐霞客拿起筷子夾了一口說道:“我記得你不會做飯,為何這兩日主動下廚,烹飪之術還如此高超,難不成我記錯了?”

宛兒委婉一笑道:“先生沒有記錯,只是學生最近看先生又教宛兒推演之術,又準備膳食,實在是辛苦,便去了觀內後院的藏書樓,找了一本講如何烹飪的書,照著上面來試著烹飪,也是想讓先生休息一下。如果味道不好,還請先生指正。”

“哪裡哪裡,味道很好。不過,觀中還有此書?看來我都忘記了。”

“先生說哪裡話。”宛兒說道,“先生每日都在修習道術,這烹飪的末流小伎,先生自然是不放在眼裡。”

徐霞客聽宛兒如此說來,笑了一笑。

宛兒看徐霞客辛苦不假,但是她學烹飪之術的主要目的還是想學如何做魚,等張老樵回來做給張老樵吃。這樣,把張老樵的胃籠絡住,就好開口求張老樵教她武藝了。

宛兒之所以能在一兩天的時間裡廚藝飛昇,她天資聰穎固然很重要,但是最主要的還是拜她在藏書樓中找到的那本書所賜。

什麼書如此厲害?

《鄒平公食憲章》。

唐穆宗時期,有一丞相,叫段文昌,由於他對飲食之事很是講究,所以即使再忙,每次後廚做飯,他都不厭其煩地親自指導後廚烹飪。段文昌不單單親自指導後廚烹飪,還把他的指導方法寫進了一本書裡,並命名為《食經》。

因為段文昌被封過鄒平郡公,所以他的《食經》,也被稱為《鄒平公食憲章》。

被他指導的後廚,名叫膳祖,由於受到了段文昌的親身指點,廚藝大漲,後來居然成了一代名廚。

這張宛兒,按照此書的方法烹飪,豈有廚藝不高超之理?

這張老樵走後,徐霞客和平時無二,從未問過張老樵去向。

在他眼裡,這老人家神龍見首不見尾。他早就習慣了。

“你這兩天的兌卦也學得差不多了。看來不愧是張天師之後,平常人要沒個幾年工夫,是學不會一卦的。”徐霞客說道。

“我聽樵老說,他一卦就學了三年。”

“三年不算長。”徐霞客認真說道,“樵老天資聰明,所以才學了三年,有些愚笨之人,恐怕十年也學不成一卦。”

聽完徐霞客的話,宛兒不禁大駭:“果然如此?!”

“果然如此。”徐霞客很平靜。

“既然如此,學生更不能辜負了先生的教誨,一定要抓緊學習才是。”

“哦,對了!”徐霞客吃飯已畢,剛要起身,突然又坐了下來,好像想起了什麼事,跟宛兒說道:“藏書樓中的書太過龐雜,你現在還是要以《周易》的學習為主。有些雜書,能不看就不看,能少看就少看。人的心性終究不能兩用,這裡邊的書,雖說沒有什麼害處,但是物極必反,月盈則缺,萬事萬物都沒有絕對的好壞,何況這些書了。”

徐霞客說完,起身便離開了。

宛兒心想,難道是先生知道我學烹飪之術是為了跟張老樵學武藝?可是學武藝又能有什麼壞處?許是我想多了。

宛兒實在不解。

到了夜間,宛兒又一個人去了藏書樓,點著油燈,翻閱著那本段文昌的《鄒平公食憲章》。

“就是一本教如何烹飪的書嘛。”宛兒自言自語道。

就在宛兒仔細閱讀這本書時,在月光之下的藏書樓頂,站立一人。

此人身高八尺,四十年紀,胸前紫髯飄蕩,目如朗月可照星辰,眉如響鏑勝似箭鳴,口中可吞山河,鼻息海納百川,一身道骨仙風。

在正月十四的圓月映襯之下,此人嘆了一口氣,口中喃喃自語道:“月盈則缺,若非天意,怎會如此?”

說完話,只見此人飄然落入院中,徑直走回了袇房。

月光灑在院中青磚之上,一天明月白如霜。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從縣令開始無敵

迪迦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