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城東的一間茶樓內,眾多修士和凡人們正在討論李少堯之事。

“依我看,李提舉有何過錯?他自焚身亡,提桶桐油,縱然有人慾阻止,又有誰能抵擋住那般熾烈的火焰呢?

難道非要捨身赴火,陪他一同隕滅不成?”

“正是這個理,刑部此次捉拿李提舉之舉實在太過牽強。”

“我們也都覺得過於牽強。然而刑部這次對陳大人似乎懷有偏見,凡涉及陳大人之事,皆欲窮究不捨。

這次明顯便是如此。

總之,我認為李提舉實無罪愆。”

“說起那個點燃李提舉之人,我鄰居家的人當時就在現場目睹了全程,憤慨之下咒罵幾句後便潑油點火,任憑誰也無法阻擋。

那時李提舉尚且勸告他,有任何話不妨好好說,有什麼見解也可提出,大家可以共商對策。

無奈那人冥頑不化,執意不肯傾聽。

據說此人因家中借貸購入大量棉布,現如今傳出訊息,說是陳大人經營的織坊即將上市廉價棉布,棉布價格將下跌九成。

於是此人怒火中燒,認為自家的棉布滯銷皆由陳大人所致。

甚至連借取高利貸、逼迫至家破人亡之事,他也一股腦兒地歸咎於陳大人頭上。”

聞此言,有人啐了一口唾沫,“呸,這般人自已無能,反倒怨天尤人。

照我說,借貸高利貸囤積棉布本就有風險,他也不是不懂這其中的厲害關係。

反倒是自已判斷失誤,怎可要求市面上所有棉布都要依其意志先漲價,他才會心安理得?

未曾聽說過有人因棉布漲價而向抬價者感恩戴德;一旦降價卻又認定他人陷害自已,真是無賴至極!”

眾百姓紛紛附議,對此事發表感慨。

巡城御史則逐一將民眾的意見詳細記錄下來...

...而在另一處茶樓之內,眾人同樣圍繞此事展開熱議。

在修真世界中,對於陳寒提出的有關李少堯是否該遭受天罰的問題,各界修士與凡人們討論得沸沸揚揚。

\"陳真人為了我大明仙朝的繁榮昌盛,做出了無數的貢獻,然而有些宵小之輩卻陰謀詭計,企圖阻礙他的偉業。

單憑鋪設那凝碧晶石大道一事,便可稱之為千古流傳的偉大功績。

有些人眼紅陳真人的成就,便在暗處對其進行構陷,甚至無法對真人下手,竟轉而對付其門下弟子,此舉實在卑鄙至極!\"

\"不僅如此,半年前陳真人聯合諸多商賈修士,共救數萬受災黎民,此等善舉,堪稱功德圓滿,無人能及。

可我聽聞,只因陳真人未將功勞分享給天工部與藏寶部,惹來眾多怨念。

故此,諸位應當明白,為何陳真人屢遭陷害,屢受針對性打擊,其根源就在於此吧?\"

眾人聞之,紛紛表示贊同,不禁扼腕嘆息。一位老修行悠然品茗,淡然道:\"終究是做事之人難以獲得公正對待,反觀那些尸位素餐之輩,始終霸佔高位,期盼天下眾生皆如他們一般平庸無奇。

唯有如此,才能讓人預設他們的無能理所當然。\"

此言一出,茶館內笑聲連連,彷彿都在譏諷現狀的真實面目。巡查天城的監察御史們聽後,心中憤慨不已,他們覺得自從某報披露了政令背後的諸多秘密,使得百姓有了評議甚至質疑的權利。

陳寒更是公開此事,傾聽民間的聲音,這讓監察御史感到了自身的權威受到挑戰。

他們這群御史親自上報此案,但民眾並未領情。更有不少人私下猜測是誰將此事揭露,認為那人必定是在圖謀頭功,想趁機扳倒陳寒真人。

這些人顯然是居心叵測。因此,這些御史深感自已成了攻擊的物件,承受著指責和謾罵。

一時之間,他們憤懣難抑,但這股怒火只會讓他們對陳寒發起更為猛烈的譴責。經過十日風雨,市井間關於李少堯是否應囚禁之事漸漸平息下來。

此時,仙皇朱元璋收到了關於市場上發生的事情的彙報。覽畢,他開懷大笑,道:\"看來陳寒此人確實懂得借勢民心,你們瞧,多數百姓都認為李少堯不應被囚禁……\"

李少堯所行之舉無疑是正確的,那名士紳並未洞悉朝中修煉界的宏觀策略走向。

因此才會誤以為自家會被修煉資源枯竭,乃至家族隕落,走入絕境。

這一切實乃其自身臆斷,與李少堯毫無瓜葛。”

朱元璋亦如此評判,然而他沉聲道:“此番之事,實乃陳寒疏忽所致,竟令黎民百姓陷入了恐慌之中。

雖然這只是個別極端案例,卻也不能排除未來可能出現類似情況。

原本他們應當遵循天地法則,修煉度日,安居樂業。

可陳寒一時之言,竟導致無數家庭陷入生存危難。

若對此不予嚴厲處置,豈非變相縱容那些以多數人為藉口,而無視少數人利益的惡劣行徑?

現如今,陳寒確實在推行一項利於大道修行的政令。

然而若此先例一開,日後必有他人藉此為護體靈符,行自私之事。

今日看似吉兆,明日則未必。”

這位官員憂慮深遠,朱元璋聞後深感贊同。

於是,朱元璋說出一句寓意深厚的話語,讓在場的所有官員無不啞口無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艾爾登法環:褪色的法王!

夢谷A

妖靈降世

一天一百塊

青山解陽

南藝北蕭

綜影視:女配重生

二十王古京月少點

鬥羅,變成女神我才不會白給

你是魔鬼還是秀兒

今天也在保護女主

閒時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