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平平無奇的南院學生。

大家都叫我怪胎。

像我舅舅一樣,離經叛道脫離世俗,整天各種奇形怪狀的想法,一點沒有女孩子該有的樣子。

【我們是通靈家族。說是溝通陰神鬼靈,納天地之巫氣,立陰陽之分,但其實就是一群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的滅鬼者。】

【建國之後不準成精,精怪妖靈隱於山林,偶爾也有一些會潛於人世,但基本不會造成太大的危害。】

【唯有人世愛恨情仇,不可泯消,日愈強烈濃郁,最終孵化出比世間怨氣更可怕的黑暗。】

【社會是一個巨大的牢籠,人類是其中永不停歇跑動的倉鼠。】

【但這其間仍有著可笑而頑固的階級固化和上位壓迫。】

【窒息而壓抑的底層,麻木僵硬的生活,一點一點被剝削最後血肉俱乾的迴圈——厲鬼叢生,怪異重疊。】

【我的家族就作為這其中的平衡者——據說是他們為自已賦予的責任——淨化怨氣,渡惡鬼孽債,引魂靈往生。】

【我認為吧——出師總得有名,人家也不能直說自已是拿錢辦事的另類自由打工人唄?】

【一般神啊鬼啊什麼的,是不是應該供奉個鐘馗或者十殿閻羅之類的?我家族不一樣,他們供奉燭九陰。】

“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

【這是人家原本的介紹。】

【結果家裡的一群老頭也不知道從哪個贗本里抄來的說辭——】

“鐘山燭神,萬世之主,漫三千界,化身萬萬,享盛世祥瑞,逐獨一靈魂。”

【不提盤古女媧三聖皇,先把對方拉到一個至高的地位,能力無比強大,無數個世界都有他的分身和錨點。】

“至此地,遇先祖。似故人,嘉欣,賜通天之力。”

【然後吹起自已來了。】

“後先祖行於世,滅惡、斬不平不公之事。現幽冥大殿,降血衣鬼尊。心意決,供鐘山大神,世代降妖除鬼,傳祖宗志氣。”

【漂亮的族譜履歷,牛逼大氣上檔次。】

“……末朝氣絕,夷洋禍國,恐傳承外洩,隱匿於世,藏桃花源,不復外現。”

【嘖嘖嘖,我都不好意思說,這是怕‘家族絕學’外傳嗎?估計不是怕自已被人家殺絕種了,就跑犄角旮旯裡躲躲藏藏了。】

寫到這裡,已經可以看到後面紙張被撕毀的痕跡了。

無非是族長老爺子讀著讀著氣的心肝肺疼,實在發了好大的火。

下方批註:

“不敬祖宗,不尊神明,不服管教,簡直胡鬧!”

不用想,第三句絕對是私人情緒作祟。

幾十年過去了,這本書依舊作為家中長輩規訓後輩,教育孩子的反面案例。

而毫無疑問,那就是我“大逆不道”又“驚世駭俗”的小舅舅寫的。

他是我們的家族的一個奇葩。

一個滑天下之大稽,不按套路出牌的逆天鬼火少年。

唐家是禮儀之家,傳承古老,神秘莫測。

在現有的通靈世家中,也是數一數二能叫得上號。

全國有名有姓的人物想盡辦法搭上唐家這條線,不是家裡有多麼隻手遮天的權利,富貴滔天的財力,又或者享譽國際的名氣——

只因為他們解決不了的,都是人力所不能及的怪力亂神之事。

唯有“世外之人”可解疑難。

其實小舅說的也沒錯,人都是要吃飯的,就算是有通天之力的人也是如此。

看似是高尚無比的降妖伏魔,但流傳至今,家族早沒有了先輩那種一人救世於水火的魄力與志氣。

有需求就會衍生相應的需求,如今的現代社會,拿錢給人辦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小舅在日記本上的話最多是少年不識愁,義憤填膺地大罵幾句世事不公,抱怨一下“偽君子”的大人們,好讓他們知道自已是獨立於外的清醒者。

老爺子本身就是個古板固執的人,說一不二的大家長,被他叛逆期整得頭疼了,當然也不甘落後地回罵幾句。

當初國難來臨,唐家歸隱山林,長輩們都勒令小輩們不準外出惹事。

結果老爺子半夜偷偷摸出去,跑過三崗五沼,三隻鞋子都跑沒了,跑去參軍了。

他當初也是犟種一個。

犟得拒絕了歸家的斥令,犟得拼著自已三腳貓功夫跟對面奇法詭計者鬥得如火如荼,犟得仗打完了,他竟然只瞎了個眼跛了條腿就活著回來了。

身後還跟著群探頭探腦的愣頭青。

——應該說,要不是太姥爺,其實唐家不一定能逃得過戰後清算。

後來也不可能發展成這種大家族的規模。

小舅大部分性格都遺傳自他。

沒辦法,基因太強大了,倆犟種。

太姥姥是富家小姐,地主家的女兒,賢良淑德秀外慧中,跟了老爺子有一部分是少女心事,更多還是權衡利弊的結果。

她父親當過秀才,腦子轉的忒快,知道跟誰能最大程度保護自已。

安排著便讓他倆見了面。

結了婚後,太姥姥生下了姥姥。成年後,後者又嫁給了青梅竹馬的姥爺。

當時他們前往國外,飛機失事,英年早逝。

最後留下了三女一兒。

太姥爺很寶貝小舅舅。

那個年代,總還覺得男人是傳宗接代的希望,是整個家族的根——更何況太姥爺已經接手了族長之職。

他骨子裡的大男子主義改不了,太姥姥順從他的心意,溫婉賢惠有一切老婆理想中的美好特質——

所以他就要求我姥姥、大姨姨、小姨、媽媽一塊按著這個模板長。

偏偏他又是鼎鼎一族之長,他看不上讓他把外孫女嫁去其他地方的男人,就立下規矩:只許入贅,不是倒插門的想都別想。

大姨姨是長姐,所以她斷絕與愛人的可能,嫁給了一個顧家、得體,太姥爺喜歡但自已不愛的人。

媽媽從小木訥老實,不得太姥爺喜歡,便拘著她不讓在外丟人現眼。

反而倒比較幸運,識得了族中一個同她一樣溫和憨厚的老好人,婚後平平淡淡,極少紅臉。

小姨在小舅出生以前,曾有一段時間極為受寵,自此便機靈好動,也是三姊妹中唯一敢和老爺子對著幹的。

她也是第一個反抗太姥爺大家長權威,離家出走徹底自立門戶的。

第二個就是小舅舅。

他是被姐姐們帶大的。

——那個時間段,各種政治事件層出不窮,曾有官銜職位的太姥爺也不得不抽出時間應付人情往來。

這也就導致他只來得及教小舅舅家族傳承,還未將他那些陳舊的老觀念灌輸給他。

最小的兩個都在叛逆生長。

正因如此,小舅看他姥爺更不順眼了。

兩人動輒打罵,鬧得狠了不光跪祠堂抽竹條,還得關禁閉面對屍魂怨氣。

老爺子對自已的獨孫氣得狠了,還衝倆外孫女和老婆撒火氣。

大姨姨忙,媽媽有爸爸,太姥姥全程裝作耳聾聽不到。

給他氣得敲竹杖大喊家門不幸。

問小姨?

要不跟小舅一塊被罰著要不出去約會呢。

沒空理他這個老封建。

本來日子就這麼一直過去倒還好,直到小姨父的那件事發生。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那年,遇上了更好的她

誰家少年

我繫結了概念神系統

我是二次螈

羅碧姜竹

一見我珍

快穿:瘋批綠茶養成記

韓槿

故事書

迷你少男團

岑鞏

旺旺奶糖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