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紓不敢多睡,睡得頭會頭暈難受,她只好起身,在宮裡走動走動。

興許是上衙習慣了,走著走著就習慣往外走。

一路散步的,溜達到了六部衙門。

眼見快走到大理寺衙署附近,就見大理寺把門的幾個武衛,立即鑽進衙內,從內將大門拴上了。

凌紓:……

她扭頭看了看她身旁的琳琅。

琳琅尷尬笑笑:“大小姐,興許人家要下值了呢?”

“至於嗎?本將軍只是路過,又不是去要銀子的。”她頓了頓,“就算三位堂官去本府上送三百兩銀子,爹爹也不會收的。哪裡能收他們的銀子?一百兩銀子,頂大理寺卿四個半月的俸祿。”

凌紓做著戶部的差事,對數字記得特別的牢。

她做著心算:大理寺卿正三品的年俸祿,折算成大米是四百二十石,一石米大概一百八十斤,大概需要三分之二兩銀子,算下來,倪玉的年俸祿只有二百七十兩銀子。

當然了,官員們還有除了俸祿之外別的各類補貼。但總體來說,歷朝歷代對比下來,大景朝算是最窮的一朝公務員。

只能說大景朝的銀子特別耐用,特值錢,特經花,購買力最強。

一兩銀子可以買三百斤大米,可不是特別耐用嗎?

什麼概念呢,凌紓整一年頓頓吃大米,總共也就吃三百斤米。

上次凌紓給景安帝省八萬兩銀子,可想而知,是多麼震撼的一件事。

玲琅不置可否,“大小姐,太子殿下對您可真好。大過年給咱麼送銀子。”

“傻丫頭,那也是要還過回去的。雙面繡的屏風可以收,因為那是成親賀禮。銀票是萬萬不能收的。”

“哦。那咱們現在去哪裡?還是折回去?大小姐畫的那些圖樣,奴婢揣在身上呢。”

“那正好,咱們去工部碰碰運氣。”過年期間,衙署都有人值班,按說都該開著門才是。

凌紓主僕倆,繼續走在夾道上,每路過一個衙門,人家竟然都在著急著閂門。

走的凌紓好鬱悶,怎麼就把人給得罪了呢?明明是三法司那三個衙門理虧才是。

琳琅笑笑:“都知道現在上面沒人撐腰,不敢招惹您呢?”

“興許冬獵,人都回來,就不會這樣了。”

站在工部衙署大院門楣下,兩人看著石獅子旁守著的四個武衛。

武衛們抓耳撓腮,好想躲起來再閂上門,但似乎又怕動作太明顯,更惹惱凌紓。

她輕撩官袍,步上臺階往裡進,武衛只好行軍禮給她打招呼。

就這麼的,凌紓和琳琅一路無阻擋,跨過儀門,一堂二堂,三道門,來到裡面最大的公堂。

公堂里人跡寥寥。

很快工部右侍郎費子墨,得到通報,趕來接待。

他撩袍就跪,直接磕了三個頭,“微臣參見王妃娘娘。右侍郎費子墨給您拜年了。”

凌紓猝不及防,連忙虛扶,“費侍郎快起。過年好,過年好。”

將費侍郎扶起,凌紓合袖一揖:“費大人過年好。

大人怎麼客氣起來?半個月前,咱們還在一起討論工部修運河的預算呢。”

“那是微臣冒犯了。”費子墨很緊張,當時討論預算,只知道她是三品將軍。預算可是真金白銀,必須據理力爭,能多爭一兩就是一兩。

沒想到沒幾日,這位三品武將,就成了一品親王妃。

幾個工部堂官好幾天都蔫蔫的,唉聲嘆氣。這下把人得罪狠了,不知道會怎麼吃掛落。

眼下費侍郎值班,是工部衙司堂裡最大的官,避無可避,他只能硬著頭皮接待。

琳琅看出費大人的拘束來,斂衽一禮:“費大人,過年好!我們將軍是有求工部,這才上門的。”

費侍郎趕緊招呼著上座,喊小吏斟茶。

“不知娘娘,有什麼吩咐?”費大人問道。

“費侍郎還是按照老樣子,稱呼凌紓為凌將軍即可。以後還要同朝共事,不必拘禮。。”

她又看了眼琳琅。琳琅拿出圖紙來,雙手呈上遞給費侍郎。

費侍郎連忙開啟圖紙,仔細瞧著,一開始的心不在焉到越看越精神,越興奮,將圖紙放桌上,用手指著道:

“凌將軍,這一張,看著是給腿殘者用的柺杖?而這一張,是一隻人的右腳?最後這幾張,看著是把帶輪子的椅子。”

凌紓笑笑,“沒想到大人很在行,一看就懂。本官還想著,請大人找來個工部的木匠,跟他好好商量著做的。”

她是按照現代的工藝構造圖件來畫的。

各結構件標了尺寸。那張輪椅很複雜,她畫了五張圖。

費侍郎道:“慚愧,本官還真是個木匠,世代祖傳的木匠手藝。凌將軍如不介意,就讓本官幫你做吧。”

“這怎麼使得?您可是侍郎大人。”

“凌將軍,看到這個圖紙,本官也想出分力。這肯定是為手底下那個失去右腳的舉子杜炎,專門來這一趟的。”

“對,杜炎剛歸入本官麾下,跟本官同去太僕寺調研,就遭了悍匪。他很英勇,還救了本官一命,炸死好幾個悍匪。本官別的做不了,只能出些微薄之力。”

費侍郎站起身,對她一揖,“那舉子的事,我等都很佩服也很惋惜。聽說他們也立大功,被康王殿下舉薦還要授官,我等心服口服。

兩個衙門之間經常走動,他常遇見我,也總給我作揖打招呼,是個伶俐聰明的。”

凌紓示意他坐著說話。

費侍郎有些羞愧,坐下繼續坦言道:“凌將軍不知。整個六部,就工部最讓其他兄弟衙門看不起。是六個衙門裡,在陛下跟前最說不上話的一個。”

凌紓蹙眉,“大人怎可這麼說?工部是絕對不可或缺的部門。”

看到凌紓平易近人,費侍郎也拉開了話匣子:“官場上就是如此,逢高踩低。其他衙司,大部分官員都是甲科出身,動不動就是進士第,再差點也是乙科舉人出身。

只有工部,除了尚書大人是進士第。再如本官,是個舉子已經算有讀書多的。能坐上侍郎位,最主要的是因為木工活計好。

衙署上下,大家的功名學問都不高。”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舔了三年後,系統說我攻略錯人了

枝遼遼遼

如雲至

雙向解螺旋分子

狐小小狸

豬豬寶貝貓貓

孽徒你要當爹了

騎著蝸牛登珠峰

桃源聖手小神醫

淘氣的二寶

未晚z

南塘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