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的不斷成熟,嘉定校區周邊已有大量的自動駕駛計程車在開展示範應用。絕大多數報告集中於研究自動駕駛技術本身,而在出行者意願方面研究較少。本報告將結合交通行為心理學所學知識(行為心理學、時間價值、出行行為理論與模型)對自動駕駛出租乘車意願進行調查與分析。

關鍵詞:自動駕駛 計程車 乘車意願 交通行為心理

一.自動駕駛計程車示範應用國內外現狀

自動駕駛計程車已經成為自動駕駛技術應用的一個重要領域,目前國內外都有相關的示範應用。國內自動駕駛計程車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例如,北汽新能源推出了自主研發的L3級別自動駕駛計程車,它具有完全自主駕駛的能力,已經在北京、張家口、青島等城市進行示範運營。上海已經推出了自動駕駛計程車示範區,打造了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計程車示範園區,覆蓋了自動駕駛計程車的研發、測試、試運營等多個環節。深圳也在積極推進自動駕駛計程車的研發和示範應用,例如,廣汽集團旗下的WeRide已經在深圳實現了L4級別的自動駕駛計程車。部分自動駕駛車輛車型如下圖所示:

國外的自動駕駛計程車應用也在不斷發展,例如,美國的Waymo已經在亞利桑那州推出了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使用者可以透過智慧手機應用程式預定車輛並進行自動駕駛服務。另外,日本也在積極推進自動駕駛計程車的應用,例如,東京的Robot Taxi公司已經開始了自動駕駛計程車的試運營。如下兩張圖為美國Waymo提供的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

總的來說,自動駕駛計程車已經成為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技術發展方向,國內外都在積極推進相關的研發和示範應用,為未來自動駕駛計程車的商業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二.乘車意願分析

1.致因因素:

(1)技術可行性:自動駕駛技術的可靠性、安全性、精準性等都是乘客選擇自動駕駛計程車的重要因素。

(2)成本:自動駕駛計程車的價格是否合理,以及與傳統計程車價格的差異,都是影響消費者選擇的重要因素。

(3)便捷性:自動駕駛計程車是否能夠提供更為便捷、高效的出行體驗,包括等待時間、車內服務等。

(4)行為心理因素:

1可接受度:這是指個體對新技術接受程度的態度。自動駕駛計程車是一項新興技術,因此一些乘客可能對其表示懷疑或不信任。研究表明,公眾的可接受度通常受到他們對技術的瞭解、對隱私和安全的擔憂、以及其它社會和文化因素的影響。

2控制感:人們通常喜歡擁有控制權,這種控制感在出行方面尤其重要。有些乘客可能認為自動駕駛計程車會剝奪他們的控制權,導致他們對這項技術感到不安。因此,在推廣自動駕駛計程車時,需要向乘客明確傳達關於安全性和控制方面的資訊,以減少這種擔憂。

3信任感:乘客需要對自動駕駛計程車感到信任,才會選擇使用它。這種信任感通常建立在良好的使用者體驗、穩定的技術和有效的安全措施之上。如果乘客不相信自動駕駛計程車是安全和可靠的,他們就不會使用這項技術。

4社會影響:社會影響也是影響乘客使用自動駕駛計程車的一個因素。研究表明,個人的出行行為通常受到同伴、家庭和社會網路的影響。如果這些人對自動駕駛計程車持有負面態度,那麼乘客使用這項技術的意願可能會降低。

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

乘客對於新技術的接受度和對於風險的態度等是影響乘車意願的重要因素,部分消費者可能會對自動駕駛技術存在疑慮和擔憂,擔心出現安全事故等問題自動駕駛出租乘車是一種新型出行方式,對於其意願的調查和分析可以運用“行為心理學”、“時間價值”、“出行行為理論與模型”這三個領域的理論。在行為心理學的視角下,個體可能會考慮自動駕駛出租乘車的安全性、便利性、經濟性、舒適性等方面進行決策。時間價值的概念可以幫助理解個體在選擇出行方式時對時間的看重程度,如是否願意為了節約時間而選擇更高價格的自動駕駛出租乘車。出行行為理論與模型可以從出行方式選擇、時間選擇、路徑選擇等角度研究自動駕駛出租乘車的意願和行為。

1.結合“行為心理學”分析

由“社會心理模型”所學知識可以知道,社會認知是個體在社會情境中,將他人所表現的社會行為或社會環境中所發生的社會事件視為一種資訊,而予以認識、記憶、思維、推理、判斷等方式予以處理的複雜心理歷程,這將造成態度的形成與轉變,而態度又會受到社會環境、家庭、同輩群體、團體、大眾傳媒、個體本身的學習這些因素的影響。由此推論,自動駕駛計程車的宣傳對出行者乘車意願有這極大的影響,且當前社會環境的不信任感會導致乘坐自動駕駛車輛的意願大打折扣。要想提高乘車意願,透過大眾傳媒的宣傳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也可透過團體活動進行體驗,以此增強大眾對自動駕駛車輛的信任度。

2.結合“時間價值”分析

時間價值可分為“在運輸工具上的行程時間”、“步行時間”、“等待時間”、“延誤時間”四類,對於自動駕駛計程車,由於車輛的速度是限制在一定範圍內的,所以在運輸工具上的行程時間變化不大,故而應在後三類時間進行壓縮,比如提供預約服務等來減少等待時間,擴大自動駕駛計程車可到達範圍來壓縮步行時間。

3.結合“出行行為理論與模型”分析

人透過感知感覺,進行認知評價,從而決策行動。然而不存在絕對理性的交通行為心理,往往是客觀價值+出行者的主觀感知=出行效用。客觀價值可以透過不斷的技術改良進行提升,而主觀感知則由出行者本身決定,也可以透過宣傳、或營造一個良好乘車環境等手段進行改良。現代需求理論注重序數效用論,只考查消費者對商品組合的偏好順序。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出行者偏好也是自動駕駛計程車意願的重要影響因素,可以透過改變車輛的大小、造型、顏色等影響出行者的選擇。前景理論中最值得介紹的是價值函式曲線。核心思想和重點在於,相對於傳統的我們考慮效用的絕對值,應該更關注效用的“變化”。如果未來自動駕駛計程車大量應用於市場,如何決定票價的變化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而後悔理論指出:出行者在出行選擇中其實是面臨不確定的場景,每個選擇都有潛在的風險或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出行者更多的是最小化自已的損失,而不是最大化自已的收益,這就對自動駕駛計程車的可靠性提出了要求。有限理性理論建立的基礎是,認為出行者在實際出行選擇過程中並不是選擇最優的方案,而是選擇可以令自已滿意的方案,這就對自動駕駛計程車的舒適性和便捷性提出了要求。人的日常的出行行為不僅僅是依靠於只有一個目的地的出行,而是在一天有一個完整的預計活動鏈,活動鏈每個部分的目的(上班、娛樂、購物等等)和限制影響著在這個出行鏈中其他部分的出行選擇,這就需要提高自動駕駛計程車的機動性、靈活性和適應性,儘量滿足出行鏈中各個環節的交通需求。

綜上所述,調查和分析自動駕駛出租乘車意願需要綜合運用行為心理學、時間價值和出行行為理論與模型等多個領域的理論和方法。在實際調查過程中,可以利用問卷、訪談等方式,收集個體對自動駕駛出租乘車的看法、態度和行為。同時,應該考慮到各種因素對於個體決策的影響,從而為自動駕駛出租乘車的推廣和應用提供參考。

3.提升乘車意願的因素

(1)技術可靠性:自動駕駛計程車的技術水平越高,能夠提供越安全可靠的服務,消費者對於自動駕駛計程車的信任度也會提高。

(2)便捷性:自動駕駛計程車能夠提供更快捷、更便利的出行服務,能夠吸引更多消費者使用。

(3)舒適性:自動駕駛計程車的舒適性和車內服務質量都能夠影響消費者的選擇。

(4)價格:自動駕駛計程車的價格要與傳統計程車相比具有一定優勢,能夠吸引更多消費者的選擇。

(5)品牌效應:一些知名的自動駕駛計程車品牌和廠商在市場上的口碑和認知度也能夠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選擇。

4.減弱乘車意願的因素

(1)技術不可靠性:自動駕駛計程車的技術不可靠、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都會降低消費者的選擇意願。

(2)成本:自動駕駛計程車的價格過高,與傳統計程車價格相差過大也會降低消費者的選擇意願。

(3)車輛外觀:自動駕駛計程車的外觀和內飾設計不合理或者低端,也會降低消費者的選擇意願。

(4)使用者體驗:自動駕駛計程車的等待時間、車內服務等使用者體驗不佳,也會降低消費者的選擇意願。

三.主要建議

(1)技術可靠性:加強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和安全效能測試,提高技術可靠性和安全性,增強消費者的信任度。

(2)價格:適當降低自動駕駛計程車的價格,使其價格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吸引更多消費者的選擇。

(3)品牌營銷:透過提升自動駕駛計程車品牌的認知度和口碑,增強消費者的選擇意願。

(4)使用者體驗:提高自動駕駛計程車的舒適度和服務水平,同時最佳化車內服務,減少等待時間等,提高使用者體驗。

(5)政策支援:政府可以透過出臺政策支援自動駕駛計程車的發展,例如提供稅收優惠、補貼等激勵措施,吸引更多投資者和企業進入這一領域,推動自動駕駛計程車的普及和發展。

(6)教育宣傳:加強對自動駕駛技術的教育宣傳和普及,讓消費者更好地瞭解自動駕駛計程車的技術特點和優勢,降低對技術的疑慮和擔憂,提高消費者的選擇意願。

(7)保險制度:建立與自動駕駛計程車特點相適應的保險制度,為計程車企業提供可靠的保險保障,減少其運營風險,增強消費者對自動駕駛計程車的信任度。

總的來說,自動駕駛計程車是未來出行的重要發展方向,對於提高交通效率、降低交通擁堵和交通事故的發生率等具有積極意義。針對消費者對於自動駕駛計程車的選擇意願,需要加強技術可靠性、降低價格、提高使用者體驗、加強品牌營銷等方面的工作,同時政府和相關部門也需要出臺支援措施,為自動駕駛計程車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擁有他便是星辰

三七夜貓子

大涼山深處的女人

叔叔不吃蔥薑蒜

四合院:重生1950年何雨柱!

愛吃鮮奶的千紫藍

無稜之盒

素執血

知憶念昔夏

簡懷安

擊破循空

八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