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香港,開始步入繁榮階段。

傍晚時分,各處燈火輝煌,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在燈光的映襯下散發出獨特的氣質,港口遊弋著各色船隻,一派欣欣向榮,令人流連忘返。

四周都是遮擋著天空的高樓大廈,但卻井然有序,馬路上有著富有歐洲特色的雙層巴士,公共交通已經十分發達。

十四個小時,華雲飛一行數十人終於踏上了祖國的土地。

有著魔方和《龍族》的打底,華雲飛終於奢侈了一把,目前電影製作需要美術指導、監製、特技人員、造型師、化妝師、燈光師、佈景設計師、場務人員、後期處理人員、配音以及剪輯師等工作人員,已經透過小藍開馬抽模的連套技能準備好了。

作為幕後工種這些模板倒是不貴,真正的用分大戶是鄭梓妍、李雲思、夏天、阿彥幾位。

鄭梓妍的模板是未來任職過二十世紀福克斯和派拉蒙的總裁制片人,在米國有很多好萊塢製片廠的高管都做過製片人的工作,這讓她擁有了更強的管理能力。

李雲思的模板,花費了他兩千萬積分,匯聚了十位A級動畫師和一位S級漫畫師,這無疑是一筆巨大的投資。

動漫模板抽取的積分來說並不多,因為這是欺騙眼睛的藝術,從業者更多是作為工兵的存在。

拿日本動畫來說,每秒一般至少要12張畫面,如果算上分層,那就至少要畫20張左右的畫,雖然也有靜楨存在,但是總的來說,能在日本黃金檔播出的動畫每20分鐘大概的作畫量在4000~6000張左右。

這還只是動畫量。

根據原作不同,一部動畫通常由多少集構成不確定的敘事,有時會被砍成若干集或者經過續集的形式出現。

一部20分鐘的片子大概要400~450個鏡頭,那麼一集大概要多少鏡頭呢?一集大概有15~25分鐘的時間,那麼大概有幾百個鏡頭呢? 而每一集動畫片其實際製作週期大概每集都要在6~10周。

給動畫的兩週時間刨除的話,給導演的時間、給原畫的時間、原畫畫完給作畫監督修正的時間、修正好後二原清線的時間…… 這還都只是作畫部的工作而已。

而一個製作公司都是由作畫部、製作部、攝影部、美術部、管理部等許多部門組成。

就算影片部分完成後,涉及到的音響製作的公司、配音製作的公司……

隨便一集20分鐘的日本動畫片,真正參與制作的工作人員都至少要上百甚至幾百人。

並不是抽取到模板,就會固定了創作潛力,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有無限的潛能。

模板能力只是保底,真正的成功在於靈感的不斷積累和挖掘。在藝術的道路上,每一個藝術家都需要不斷地探索和挑戰自我,才能達到更高的境界。

這就是李雲思的未來之路,也是所有藝術家的共同追求。

夏天的模板花費了他一千萬積分,總共十位A級編劇,這樣的組合可不止是簡單的加法,“十+一”的效果可能大於二十位編劇,量變形成質變的過程。

阿彥抽取了五位頂級配樂模板,再加上他驚人的絕對音感,未來的成就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特效師和動漫製作人員,差不多有六百五十位左右。

接下來的十天裡,他們將陸續來到港島,夢工廠也將對外宣稱這些人是從好萊塢挖過來的。

當然,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身份給到的基本都是好萊塢從業者,畢竟現階段,全世界的泛娛樂工業鏈人才都往那裡跑。

至此,華雲飛的一億積分已經見底了。

夢工廠大廈位於中環,交通便利,是租賃的理想位置。

在香港創業同樣非常便利!

公司可以同時開展不同的業務,比如電影拍攝、漫畫出版,甚至涉足影視化酒店或玩具銷售領域。

開設相應部門非常輕鬆!這樣,華雲飛就可以輕鬆地拓展業務領域,同時保持商業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此外,註冊資金非常少,無需驗資,甚至無需實際業務,只需空殼掛靠即可。

開公司不強制租賃辦公地址,允許掛靠在其它商務寫字樓裡,這一點與內地不同。

這也為創業者節省了一定的成本和時間。

還有就是稅率低,香港公司只收得利稅,從利潤裡收取十幾個點的稅額,並不按照營業額起徵,而且新開公司第一次申報稅務長達將近二十個月。

也就是說,華雲飛開了公司後,至少一年時間內都不需要向稅務機關上交稅糧。

唯一讓華雲飛不爽的是,在香港註冊署註冊的時候,除了中文名,還必須有英文,而且英文是主要,中文名可有可無。

MD!

一行人乘坐電梯來到了夢工廠大廈的三十五層,透過明亮的大窗戶,映入眼簾的是公司獨特的logo——由李雲思精心設計的藝術圖案。

外面有一個鮮豔的紅色五角星,五角星中間是夢工廠的英文DreamWorks,簡潔而有力,O裡面是一個攝像機,代表了夢工廠影業。

英文上面是夢工廠三個氣勢磅礴的中文大字。

紅色五角星包裹英文,精神愉快。

5月30日,華雲飛的第一間製片公司正式開業。

香港人比較迷信,喜歡在開業時拜神祈福,但華雲飛嫌麻煩沒有搞這些儀式。

他俯瞰著樓下熙熙攘攘的人群,80年代賺錢的機會很多,但他對金錢並沒有太大的嚮往。

對於華雲飛來說,賺錢是必需的,但並非首要任務。

在原時空,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了。

工業能力甚至是日、德、美、印之和,同時,中國還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然而,百年積弱以及好萊塢和西方文化霸權的作用下,全世界觀眾好像都已經習慣了白頭鷹在各種大片裡拯救世界,天然就對剛起步的中國科幻片中的拯救世界情節帶有偏見。

例如某個本港大導演的洋鬼子攝影師,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

包括很多土生土長的國人,看老外拯救世界覺得理所應當,換成國人反而覺得“尷尬”,這顯然是缺乏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表現。

教員曾說過:輿論的陣地,你不去佔領,自然敵人會佔領。

那麼,就從第一部電影開始,反攻好萊塢!

“我回來了”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不當舔狗,反手重啟華流巔峰

膨脹的沃柑

妖魔緝查司

君子獨愛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