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這齊悼惠王劉肥啊,可是高祖劉邦的大兒子,不過呢,他老媽曹氏是個“外婦”,也就是說,沒正式名分。高祖六年,劉邦大手一揮,給劉肥封了七十座城當齊王,還說了,只要你會說齊地方言,那就歸齊王你管。

這齊王劉肥呢,可是孝惠帝的哥哥。孝惠帝二年,劉肥進京朝見。孝惠帝跟他哥倆兒喝得那叫一個開心,就像一家人似的。呂太后一看,哎呦喂,這倆貨感情這麼好,這是要翻天嗎?於是她一怒之下,就想把齊王給滅了。劉肥嚇得半死,趕緊找他手下那個內史勳想辦法。內史勳這哥們兒挺聰明,就建議劉肥獻上城陽郡,給呂太后的女兒魯元公主當洗澡的地方(湯沐邑)。呂太后一聽,哎呀,這小夥子挺上道啊,心情立馬就好了,於是劉肥也就順利脫身,回他的封地去了。

悼惠王劉肥在位十三年,然後在孝惠帝六年就掛了。他兒子劉襄繼位,這就是哀王。

哀王元年,孝惠帝也去世了,呂太后開始獨攬大權,天下大事都得聽她的。到了哀王二年,呂太后又把她哥哥的兒子酈侯呂臺封為呂王,還把齊國的濟南郡割給他當領地。

哀王三年,劉肥的弟弟劉章入京當差,呂太后一看這小夥子挺精神的,就封他為硃虛侯,還把自已侄女嫁給他。又過了四年,呂太后又封劉章的弟弟劉興居為東牟侯,這倆兄弟都在長安當差。

哀王八年,呂太后又把齊國的琅邪郡割出來,封營陵侯劉澤為琅邪王。

第二年,趙王劉友進京朝見,結果莫名其妙地死在官邸裡。就這樣,三個趙王都被廢了。呂太后一看機會來了,趕緊把呂家的人封為三王,開始獨斷專行。哎,這呂太后可真是會玩兒啊,不過,她這麼搞,遲早得出事兒。

這硃虛侯啊,二十來歲,身強力壯,就是看那劉氏家族被欺負得夠嗆,心裡憋屈。有一次他進宮陪高後喝酒,高後就讓他當了個酒官。硃虛侯自告奮勇地說:“我出身武將世家,得按軍法來管這喝酒的事兒。”高後一聽,覺得挺有意思,就答應了。

喝到高興處,硃虛侯就站起來獻歌獻舞。跳完了,他說:“我給太后唱一首耕田的歌兒吧。”高後聽了直笑,心想:“你小子從小嬌生慣養的,哪知道種田的事兒啊?”硃虛侯卻說:“太后,您別小看我,種田這事兒我懂。”高後就讓他唱來聽聽。硃虛侯就唱道:“深耕細作種子密,苗兒要長得稀疏;不是咱家的種子啊,一律拔掉不猶豫。”高後一聽,心裡咯噔一下,覺得這小子話裡有話啊。

過了一會兒,有個呂家的人喝醉了,酒灑了一地。硃虛侯上去就追,拔出劍來就把他給砍了,然後回來報告說:“有個傢伙灑酒了,我按軍法給斬了。”太后身邊的人都被嚇了一大跳。但想想之前已經答應他按軍法辦事了,也就沒法怪他。這事兒就這麼算了。從這以後啊,呂家的人都怕這硃虛侯,就連大臣們都開始靠向他了,劉家的勢力也就越來越強。

第二年,高後就駕崩了。趙王呂祿當了上將軍,呂王產當了相國,倆人都住在長安,聚兵示威,想搞亂朝廷。這硃虛侯因為娶了呂祿的女兒,知道了他們的陰謀,就偷偷派人去告訴他哥哥齊王,想讓齊王發兵西進,他和東牟侯在裡面策應,一起滅了呂家的人,然後立齊王為皇帝。這硃虛侯啊,別看平時嘻嘻哈哈的,關鍵時刻還是個有主意的人呢!

齊王一聽這計劃,立馬就跟他舅舅駟鈞、郎中令祝午和中尉魏勃商量發兵的事。齊相召平得知訊息後,馬上調兵保護王宮。魏勃這小子機靈得很,他騙召平說:“齊王想發兵,但沒有漢家的虎符,這事兒就辦不成。你圍困王宮,做得對。我來幫你帶兵保衛王宮。”召平一聽,覺得挺有道理,就讓魏勃帶兵去圍王宮。結果魏勃一拿到兵權,立馬就反過來包圍了相府。召平這時候才恍然大悟,嘆息道:“唉,道家說‘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我這回算是領教了。”說完就自殺了。於是齊王任命駟鈞為相,魏勃為將軍,祝午為內史,調動全國的軍隊。

祝午這哥們兒挺會演戲的,他跑去騙琅邪王說:“呂家的人作亂,齊王要發兵去西邊平亂。齊王覺得自已年輕,不懂打仗,想把整個國家都託付給大王您。大王您是高帝時候的老將,懂得打仗。齊王不敢離開軍隊,所以派我來請您去臨菑商量一下,並帶領齊國的軍隊去平定關中的叛亂。”琅邪王一聽,覺得挺有道理的,就馬不停蹄地去見齊王了。結果一到那兒,齊王和魏勃他們就把琅邪王給扣留了,還讓祝午把琅邪國的兵權也給奪了過來。

琅邪王劉澤這才發現自已被騙了,回不去自已的封國了。於是他就開始遊說齊王:“齊悼惠王是高皇帝的大兒子,說起來,大王您就是高皇帝的嫡長孫,應該當皇帝。現在大臣們都在猶豫,不知道該立誰。而我在劉氏家族裡是年紀最大的,大臣們都在等我拿主意。大王您留我在這兒也沒啥用,不如讓我入關去商量一下國家大事。”齊王一聽,覺得有道理,就給他準備了車馬,讓他去關中。

琅邪王上路後,齊王就帶著軍隊向西攻打呂家在濟南的領地。這時候,齊哀王還給其他諸侯王發了一封信,信上寫道:“高帝平定天下後,把子弟們都封為王,悼惠王就封在齊國。悼惠王去世後,惠帝派留侯張良立我為齊王。惠帝去世後,高後掌權,她年紀大了,聽信諸呂的話,擅自廢除了高帝立的王,還殺了三個趙王,滅了梁、燕、趙三國,把呂家的人封為王,還把齊國分成了四份。忠臣們進諫,她都不聽。現在高後去世了,皇帝年紀還小,不能治理天下,只能依靠大臣們。可諸呂又擅自給自已加官進爵,聚兵示威,劫持列侯和忠臣,假傳聖旨號令天下,這樣宗廟可就危險了。現在我率兵去討伐那些不該當王的人。”

漢朝廷一聽說齊國發兵西進,相國呂產就慌了,急忙派大將軍灌嬰去東邊阻擊。灌嬰一到滎陽,就開始琢磨:“呂家的人帶著兵在關中晃悠,明顯是想搞垮劉家自已上位。要是我現在滅了齊國回去報功,那不就等於給呂家送助攻嗎?”於是他就把兵留在滎陽,然後派使者去跟齊王和各路諸侯通氣兒,說咱們聯手等著呂家作亂,到時候一起滅了他們。齊王一聽這計劃,立馬就帶著兵去搶回了原來的濟南郡,也在齊國的西邊邊界屯兵,等著跟灌嬰他們會合。

呂祿、呂產這倆傢伙在關中搞亂子,硃虛侯聯合太尉勃、丞相平等人把他們給滅了。硃虛侯首先一刀砍了呂產,太尉勃他們這才得以把呂家的人全都幹掉。這時候琅邪王也從齊國趕到長安來了。

大臣們開始商量立誰當皇帝,琅邪王和大臣們說:“齊王的舅舅駟鈞,那傢伙心眼兒壞得很,就跟戴著虎帽的惡霸似的。之前呂家差點兒搞亂天下,現在要是再立齊王,那不就是要重蹈覆轍嗎?代王的母親家是薄家,都是正人君子;而且代王是高帝的親兒子,現在還活著,年紀也是最大的。從血統上講他最合適,從人情上講大臣們也安心。”於是大臣們就決定去迎接代王來當皇帝,還派硃虛侯去告訴齊王,讓他把兵給撤了。

灌嬰在滎陽那邊,聽說魏勃曾經教唆齊王造反,現在呂家已經完蛋了,齊兵也撤了,就派人去把魏勃叫來質問。魏勃一臉無辜地說:“誰家著火了,還來得及先跟大人打招呼再救火嗎?”說完他就退到一邊,腿抖得跟篩糠似的,好像嚇得說不出話來了,最後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灌將軍看著他,笑了笑說:“大家都說魏勃勇猛,原來就是個膽小鬼啊,能幹啥呀!”說完就把魏勃給放了。

說起來,魏勃他爸還是靠彈琴見過秦始皇的呢。魏勃小時候,想求見齊相曹參,可是家裡窮得叮噹響,連見面禮都拿不出來。他就天天起大早,在曹參家僕人門口掃地。那僕人覺得奇怪,以為他是小偷,就暗中觀察,結果發現了魏勃。魏勃說:“我想見曹相,可是沒門路,只好幫你掃地,想借此機會見他一面。”僕人就把魏勃介紹給了曹參,曹參就讓他做了自已的僕人。後來魏勃給曹參出主意,曹參覺得他挺有才,就把他推薦給了齊悼惠王。悼惠王一見面,就讓他做了內史。悼惠王可以自已任命二千石的官員,所以魏勃在齊國還挺有權勢的。

齊王撤了兵回去之後,代王就來即位了,這就是孝文帝。孝文帝元年,他把高後時期從齊國割走的城陽、琅邪、濟南郡都還給了齊國,還把琅邪王調到了燕國去當王,給硃虛侯和東牟侯各自增加了二千戶的封地。這一年,齊哀王也去世了,他的兒子即位,這就是齊文王。

齊文王元年那會兒,漢朝可沒閒著,他們拿齊國的城陽郡給硃虛侯封了個城陽王,又拿濟北郡給東牟侯封了個濟北王。結果呢,這濟北王第二年就反了,漢朝一生氣就把他給滅了,這地兒也就歸了漢朝。

又過了兩年,孝文帝大手一揮,把齊悼惠王的兒子們,像罷軍這樣的七個人,全都封成了列侯。這齊文王在位十四年,結果沒兒子,一死這王位就沒人繼承了,齊國就這麼沒了,地盤又歸了漢朝。

過了一年,孝文帝覺得這麼著也不是辦法,就把之前封的悼惠王的兒子們分封到齊國去當王。齊孝王將閭呢,他自已是悼惠王的兒子楊虛侯當的齊王。其他悼惠王的兒子們也都封了王:子志成了濟北王,子闢光成了濟南王,子賢成了菑川王,子卬成了膠西王,子雄渠成了膠東王。加上之前的城陽和齊,一共七個王。

這齊孝王十一年的時候,吳王濞和楚王戊反了,他們一路向西,還告訴其他諸侯說:“我們要去殺那個漢朝的賊臣晁錯,好讓祖宗的廟堂安寧。”這膠西、膠東、菑川、濟南這四個地方一聽,都擅自發兵去響應吳楚。他們本來還想叫上齊國一起,可齊孝王心裡犯嘀咕,就守著自已的城,不聽他們的。結果這三個地方的兵就一起把齊國給圍了。齊王趕緊派路中大夫去告訴天子這事兒。天子又讓路中大夫回去告訴齊王:“你守好你的城,我們的兵已經去破吳楚了。”

這路中大夫一到齊國,發現三國兵已經把臨菑圍了好幾層,根本進不去。那三國的將領就威脅路中大夫,讓他跟他們結盟,說:“你要是敢說漢朝已經破了吳楚,齊國就趕緊投降我們三國,不然我們就屠城。”路中大夫一聽,也只好先答應他們。到了城下,他看見齊王,就大喊:“漢朝已經發兵百萬了,太尉周亞夫已經破了吳楚,現在正在帶兵來救齊呢,你們一定要堅守別投降啊!”那三國的將領一聽,立馬就把路中大夫給殺了。

齊國一開始被圍得挺緊,背地裡跟那三國搞起了小動作,不過還沒商量好對策呢,就聽說路中大夫從漢朝那邊兒來了。齊王一高興,大臣們又開始勸他別急著跟那三國結盟。嘿,沒過多久,漢朝的欒布、平陽侯等將領帶著兵就殺到了齊國,把那三國的兵給打跑了,解了齊國的圍。可是後來漢朝又聽說齊國原來跟那三國有勾結,打算派兵去討伐齊國。齊孝王一聽,嚇得直接喝藥自殺了。景帝知道了這事兒,覺得齊國原本是向善的,是被逼無奈才跟那三國有謀劃,這也不是他們的錯,於是就立了孝王的兒子壽為齊王,這就是懿王,繼續延續齊國的香火。而那膠西、膠東、濟南、菑川這四個王呢,全都被滅了,地盤也歸了漢朝。濟北王則被調到菑川去了。這齊懿王在位二十二年去世,他的兒子次景繼位,這就是厲王。

這位齊厲王啊,他的媽是紀太后。紀太后為了讓自家更受寵,就把她弟弟的女兒嫁給厲王當王后。可這厲王呢,偏偏不喜歡這個紀氏女。太后一看這不行啊,得想辦法讓厲王喜歡上她。於是呢,她就把自已的大女兒紀翁主送進王宮,讓她管理後宮,還特意叮囑別讓紀氏女接近厲王。可這厲王呢,不但沒聽太后的,反而跟他這個姐姐翁主搞起了姦情。

齊國還有個宦官叫徐甲,他在漢朝皇太后那兒當差。皇太后有個特別寵愛的女兒叫脩成君,這脩成君不是劉家人,但太后特別疼她。脩成君有個女兒叫娥,太后想把她嫁給諸侯。徐甲知道了這事兒,就主動請纓去齊國,說一定能讓齊王上書請娶娥。皇太后一聽挺高興,就派徐甲去了齊國。這時候呢,齊國的主父偃也知道了徐甲的使命,就順便跟他說:“要是這事兒能成,你順便跟齊王說說,把我女兒也弄進後宮唄。”徐甲到了齊國,就把這事兒給說了。結果紀太后一聽就火了,說:“我們王后有的是,後宮也滿了。再說了,徐甲這個窮鬼,著急忙慌地當了宦官去漢朝,也沒啥貢獻,還想來禍害我們王家!還有主父偃這個傢伙,他女兒也想進後宮?沒門兒!”徐甲這下可慘了,回去跟皇太后一說,皇太后也生氣了,說:“別再提把女兒嫁給齊國的事兒了。”這事兒後來慢慢傳到了天子耳朵裡,主父偃也因此跟齊國結下了樑子。

主父偃那時候正得天子寵幸,手握大權,他就趁機說:“齊國的臨菑城有十萬戶人家,市租收入千金,人口眾多,富裕程度超過長安,這樣的地方,除非是天子的親弟弟或者愛子,不然不能封王。現在齊王跟皇室的關係可是越來越疏遠了。”他又慢條斯理地說:“想當年呂太后的時候,齊國差點兒反了;吳楚七國之亂的時候,齊孝王也差點兒跟著亂。現在又聽說齊王跟他姐姐搞在一起。”於是天子就派主父偃去當齊相,順便查查這事兒。

主父偃一到齊國,就急著查辦後宮那些給齊王和他姐姐牽線搭橋的宦官,讓他們招供,全都把齊王給牽扯進來。齊王年輕,怕犯了大罪被官吏抓住殺掉,就喝了毒藥自殺了,結果連個後代都沒留下。

這時候趙王也怕了,怕主父偃像對付齊國那樣對付自已,怕他跟皇室的關係越來越疏遠,就上書說主父偃收受賄賂啥的。天子就把主父偃給抓起來了。公孫弘說:“齊王憂憤而死,沒有後代,國家併入漢朝,不殺主父偃沒法平息天下人的憤怒。”於是就把主父偃給殺了。

齊厲王在位五年就死了,也沒留下後代,國家就歸了漢朝。

齊悼惠王的後代還有兩個國家,城陽和菑川。菑川的地盤跟齊國挨著。天子可憐齊國,因為悼惠王的墳園在郡裡,就把臨菑東邊圍著悼惠王墳園的地盤全給了菑川,用來祭祀悼惠王。

城陽景王章是齊悼惠王的兒子,當年跟著硃虛侯和大臣們一起誅殺諸呂,還是他親手在未央宮殺了相國呂王產。孝文帝即位後,給章加封二千戶,還賜了千斤金。孝文二年,又把齊國的城陽郡封給章,讓他當城陽王。章當了兩年王就死了,他兒子喜繼位,這就是共王。

頃王這哥們兒在位二十年就駕鶴西去了,兒子義繼位,這就是敬王。敬王幹了九年也拜拜了,兒子武接手,變成了惠王。惠王十一年後去見祖宗了,兒子順接力,是荒王。荒王竟然熬了四十六年,然後才把他兒子恢扶上了戴王的寶座。戴王八年就走人了,兒子景接班,可惜這小傢伙在建始三年,才十五歲就一命嗚呼了。

這濟北王興居啊,也是齊悼惠王的兒子。想當年,他跟著東牟侯一起幫大臣們誅殺諸呂,雖然功勞不算大,但也算是有份參與。等到文帝從代地來繼承大統,興居還主動請纓:“讓我跟太僕嬰一起入宮清理一下。”就這樣,他們廢掉了少帝,一起和大臣們尊立了孝文帝。

孝文帝二年,文帝為了表彰興居,就把齊國的濟北郡封給他,讓他當濟北王,跟城陽王一起風光了一把。可惜啊,這興居才當了兩年王就反了。原來啊,當初大臣們誅殺呂氏的時候,硃虛侯功勞特別大,本來答應把整個趙地都封給他當硃虛侯,把梁地都封給東牟侯。可是孝文帝一上臺,聽說他們最初還想立齊王,就故意貶低了他們的功勞。到了第二年,封王的時候,只把齊的兩個郡分給了章和興居。這章和興居覺得自已被虧待了,心裡那叫一個不爽啊。章死後,興居聽說匈奴大舉入侵漢朝,漢朝發了很多兵,還讓丞相灌嬰去迎戰。文帝還親自跑到太原督戰,興居心想,這天子都親自去打匈奴了,我這不是正好有理由反嗎?於是就在濟北發兵反了。

文帝一聽這事兒,趕緊把丞相和出征的軍隊都召回長安。然後派棘蒲侯柴將軍去攻打興居,把他給滅了,興居自殺,他的地盤也被漢朝收回,變成了郡。

這事兒過了十年,文帝十六年的時候,又把齊悼惠王的兒子安都侯志立為濟北王。十一年後,吳楚七國之亂爆發,志這哥們兒倒是挺靠譜,堅守自已的地盤,沒跟那些諸侯合謀。等吳楚之亂平定後,文帝就把他調到菑川去當王了。

濟南王闢光這位爺,也是齊悼惠王的兒子,他在孝文帝十六年憑藉勒侯的身份當上了濟南王。可惜啊,這哥們兒十一年後就跟吳楚那群人一起反了,結果被漢朝軍隊打得落花流水,闢光也丟了性命,濟南這塊地兒也被漢朝收回去變成了郡。

菑川王賢也是個不安分的角色,同樣身為齊悼惠王的兒子,他在文帝十六年以武城侯的身份當上了菑川王。結果十一年後又跟著吳楚造反,同樣的劇本,同樣的結局,被漢朝軍隊擊敗,賢也丟了腦袋。

這時候天子就想了,乾脆把濟北王志調到菑川去當王吧。這志也是齊悼惠王的兒子,之前是以安都侯的身份當濟北王的。菑川王反了之後,因為沒有後代,所以濟北王就被調過去當菑川王了。他在位三十五年後去世,諡號懿王。他兒子建繼位,成了靖王。靖王幹了二十年也去世了,遺繼位成了頃王。頃王又幹了三十六年,終古繼位成了思王。思王熬了二十八年,尚繼位成了孝王。孝王只幹了五年,橫繼位,可惜這小傢伙在建始三年,才十一歲就一命嗚呼了。

膠西王卬也是個傳奇人物,作為齊悼惠王的兒子,他在文帝十六年憑藉昌平侯的身份當上了膠西王。可惜啊,跟吳楚那群人一起造反的後果就是死路一條,卬也不例外,被漢朝軍隊擊敗後丟了性命,膠西這塊地兒也成了漢朝的膠西郡。

膠東王雄渠也是個倒黴蛋,同樣是齊悼惠王的兒子,在文帝十六年以白石侯的身份當上了膠東王。十一年後跟吳楚一起造反,結果又被漢朝軍隊打敗,雄渠也丟了命,膠東這塊地兒也變成了漢朝的膠東郡。哎,看來齊悼惠王的這些兒子們,真是一個比一個能折騰,但也是一個比一個能送命啊!

太史公說啊:諸侯大國裡,沒哪個能比得過齊悼惠王這位大佬。想當初啊,天下剛剛安定下來,皇室子弟少得可憐,大家心裡都憋著一股勁兒,覺得秦朝那會兒,皇室子弟連塊封地都沒有,簡直太慘了。於是呢,就大肆分封同姓子弟,以此來安撫老百姓的心。可後來呢,這些封國分裂成一個個小國,其實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兒。

漢朝嘛,就是吸取了秦朝的教訓,給自已樹立起了堅固的屏障。看看那靠海的大國——齊國,簡直就是諸侯王裡的領頭羊啊。可惜啊,呂后一生氣,城陽這塊地兒就被獻出去了。後來哀王繼位,他那點實力,簡直不自量力。不過呢,硃虛這傢伙在漢朝可是立下了大功,策略也是一流的。東牟那哥們兒雖然也得了賞,可惜啊,一搞亂子就給自已惹來了大禍。膠東、濟北那邊呢,雄渠、闢光這倆哥們兒也是鬧得不亦樂乎。說起來啊,齊國雖然分成了七個小國,但那些忠孝的子弟,最終還是興旺發達了起來。這歷史啊,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眨眼我成了懶羊羊的弟弟

潁川白雪

日常生活趣事

名名無

申子傳奇

愛吃蜂巢蜜的虛海

與你重逢:劇本遊戲

風色丶

星星燎原

煙雨色

全世界最好的夜色尚淺

簡到一個億